三五好友围桌而坐,架起炭炉、摆上茶壶,借着煮茶的炭火,顺便再烤上些栗子、红薯、花生,伴随着茶水沸腾的声音,大家聊着笑着,没有比这更为惬意的了。
但是你可知道,如今这仪式感满满的“围炉煮茶”,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盛行?那么,古人究竟是如何“围炉煮茶”的呢?今天就让我走进“茶圣”陆羽所著的中国第一部茶学百科全书——《茶经》,一探究竟。
Part01
陆羽《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为现在的茶,传说茶是被神农氏发现,之后作为药物使用,开启了茶在中国历史上的篇章。
陆羽之前,茶被称为“荼”“槚”“茗”“荈”等,陆羽撰写《茶经》时,把所有称谓统一为“茶”,就此确定了茶的形、音、义,“茶”从此流传开来。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大概经历了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等几个阶段。
Part02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放在水中烹煮而饮。唐代以前没有制茶法,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初唐,人们主要是将茶树的叶子采摘下来直接煮成羹汤来饮用,人们称此为“茗粥”。随着茶事的兴旺和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改进。
唐代中后期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煎茶法通常用饼茶,主要程序有备茶、备水、生火煮水、调盐、投茶、育华、分茶、饮茶、洁器九个步骤。将茶饼焙烤、捣碎,筛成茶末,茶釜中的水“二沸”时投茶,煮茶之人需对火候精准把握,才能煮出香气四溢的清茶。
陆羽煮茶主打的就是一个“限定”,煮茶的水“用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水应当即沸即用,不可多次沸滚旧水。采茶的时令也规定“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这时的煮茶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也越来越讲究。
宋朝时期,饮茶方式逐渐发生了新的变化,煎茶法由于烦琐复杂而开始走下坡路,新兴的点茶法成为时尚。点茶法主要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和习茶五个环节。在点茶时先将饼茶碾成末,放在碗中待用;烧水时要注意调整炭火,待水初沸时立即离火,冲点碗中的茶末,同时搅拌均匀,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即可饮用。
此外,宋代还发展出了斗茶法:茶汤越白越好,汤花散尽之后,水痕出现的越晚越好。
到了明朝,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散茶,唐煮宋点的饮法,也变成了以沸水冲泡散茶的饮法。由此,散茶基本上一统江湖。
茶,最开始被当作一味解毒的药方
后来,在漫长岁月中
经由中国人的双手
成为广受人民喜爱的饮品
化作一张文化名片
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茶经》
一同沉浸于茶香袅袅、茶韵悠长的世界
Part03
图书简介:《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