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式点心制作是河南县蒙古族传统的饮食手工技艺, 以蕨麻 、奶渣 、酥油 、红糖和葡萄等干果为主要食材 ,通 过手工制作而成的蒙式点心含有丰富的营养 、 味道香甜, 成为当地蒙古族独具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美食之一。
蒙式点心制作技艺的历史可追溯到 13 世纪中叶 。数百年来 ,河南县蒙古族在与周边藏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 ,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性饮食文化表征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蒙古族的特色民俗 、礼仪文化等无不渗透 、浸 渍在这些精美的蒙古族饮食中。
制作蒙式点心 ,要将晒干的蕨麻倒入烤热的锅中翻炒至熟 ,接着将炒熟的蕨麻用石磨磨成粉末状 。制作点心所用的蕨麻 、酥油 、 曲拉等食材都是来自于河南县纯天然的、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 ,点心还要做出各种不同的精美图案 。客人们在品尝蒙式点心时 ,配以蒙古族待客的传统礼仪。在河南蒙旗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上 ,经过长期积淀的蒙古族美食代代传承, 留下了独特而弥足珍贵的芳香, 形成独具特色的“蒙旗十味 ”。河南县蒙古族的饮食以牛奶 、酥油、青稞炒面和牛羊肉为主食。逢年过节,婚庆喜宴,要做以奶、 肉、米、面、糖、红枣、酥油为原料的食品,如“谢玛尔”“特勒”“次托麻”“星”“蕨木者”“夏巴里”等。夏巴里系油炸肉馅饼,次托麻系用鲜奶调面然后油炸的面食;星是由蕨麻粉、曲拉、酥油、红糖、红枣混合而成。除待客外,这些美食还可作为礼品馈赠;蕨木者系大米饭上加熟蕨麻、白糖,然后浇上融化的酥油的食品。蒙古族宴席上必备的食品有肉包子、牛羊肉、油饼、粉汤、酸奶、蕨木者、奶茶、灌肠等。平时蒙古族家中如贵客来访,必宰羊装肠子煮肉待客,将带尾毛的臀部、胸叉放在客人面前,以示对客人的尊重。河南蒙旗地方小吃具有蒙古族 、藏族两个民族的民族 特点 ,传统小吃有近 20 种 ,最具特色的有如下 10 种:
开锅羊肉
用砂锅涮羊肉,对汤底 、 羊肉选料以及配菜都有特别的要求 。汤料中事先加好了党参 、 草果等多种滋补品及药材。
瀞水牛排
是用山里的清泉水煮的雪朵牦牛牛排 ,味道鲜美 , 营养价值极高。
蒙旗锅茶
对蒙古人来说 ,奶茶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饮用品 ,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蒙旗锅茶主要先用传统方法将奶茶熬好 , 然后加入酥油、奶酪、奶皮子 、红枣等在锅 中 边吃边喝边煮。
牦牛奶酒
牦牛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 牦牛的产奶量很低 ,是一种稀缺资源 , 用牦牛奶作为原料 , 结合当地传统的藏族奶酒的生产技术 酿造出的牦牛奶酒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蕨蔴酸奶
蕨蔴又叫人参果 , 是当地牧民群 众心里较有分量的食物 , 可配大米 、 酸奶等 , 合称蕨蔴酸奶。
蒙旗特勒(糕)
“ 特勒 ” 是自家食用及招待客人的重要糕点食品, 同时与牧民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是在过节 、设宴时不可缺少的一种食物 ,“蕨特 勒 ”还是远行途中的绝佳口粮 。相关用材有蕨麻 、 酥油 、 面 、 曲拉 、 白(红)糖。
蒙古粑勒(饼)
黄河南蒙旗草原上的蒙古人民生活饮食多种多样, 而且有很多的特色食品 ,“粑勒 ”是蒙旗草原上人民的主食之一 。“粑勒 ”是藏语 , 汉意为油炸肉馅饼 , 与汉族地区的油炸糖糕相似 , 不同的是 ,“粑勒 ”皮为死面 ,馅为肉 ,属于不常食用的待客食品外,出门远行时“粑勒”作途中口粮 ,传承至今 。“粑勒 ”是牧 区一道极具特色、 味道鲜美 、 营养丰富的食品。
蒙式点心
蒙式点心做为蒙古人特色产品 , 它含有丰富的营养、 味道香甜 ,在蒙古人逢年过节和喜庆的日子 , 蒙古人家总会制作蒙古人参果点心来招待亲好友。
朋糌粑黄菇
金蘑菇即草原上所产的野生黄蘑菇 , 鲜味独特 , 口感极佳 , 颇受世人欢迎 。蒙古人民把新鲜金蘑菇烤在炉上, 然后加入糌粑和酥油的一种饮食。
石头烤羊肉
做石头烤肉首先要准备直径 7~15 厘米的圆形鹅卵石 ,烤之前把石头洗净 ,扔进炉子里烤上半个小时 ,待石头被烤得通红之后取出 ,备一口大锅 ,将羊肉一字铺到锅底用火钳夹出几块被烤红的石头放在羊肉上 ,迅速撒上适量的盐等调味料 ,再放一层羊肉 ,放一层石头 ,放一层佐料 , 以此类推 。烤制时要注意用文火 ,慢慢烤 ,这样才能使羊肉受热均匀 ,使它美味可口。
文/张卫平 、孟克
总监制/吕金生
监制、审稿/马玉玲
编辑/多杰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