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纪委监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纪委、省纪委、市纪委全会工作部署,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开门治理”,精选确定10个项目,充分发挥“条抓块统”工作机制作用,凝聚工作合力、坚决纠风治乱,用心用情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全力推动专项治理见行见效,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专项治理期间,共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526个,批评教育和处理642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425人,追缴资金773万余元。
根据工作安排,市纪委监委现公布10家市级部门牵头的专项治理工作成果,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
一、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专项治理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治理成果:
1.坚持全域推进,实现全面清零。全市摸排出的167项“进校园”事项已全部清零,压减优化率达100%。2024年以来未经审批进校园的社会事务为零,教育安全类APP全部取消使用。
2.坚持纠查并举,实现精准治理。按“清理取消一批、压减整合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思路,形成社会事务进校园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进行集中整治,新增“出校园”活动整治,依托数字平台,在21个监测点试行“衢州市中小学教师减负‘码上报’”,实现靶向纠治、精准施治。
3.坚持因地制宜,创新衢州特色。创新实践具有衢州特色的“三防”、“四看”和“四个有利于”准入标准,制定《衢州市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准入规范》,推动对进校园事项源头管控、标本兼治。
二、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
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治理成果:
1.反诈工作“一抓到底”。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反诈工作,推动全市乡镇(街道)全面建立书记“负总责”的组织体系。落实“条抓块保”“以长对长约谈”“侦防双处警”“日调度点评”等系列机制,保障反诈工作“一抓到底”。衢州反诈案例被省委省政府评选为“七张问题清单”示范案例。
2.反诈技术“一触即发”。完善“资金端”拦截技术,“网络端”预警技术,“通讯端”反制技术,“物理端”隔离技术,会同人民银行落实企业转账“双U盾”双人验证措施,成功避免5起百万元案件发生。
3.反诈宣防“一域不漏”。全量撬动平台资源,联合宣传、文旅等部门,打造“天天说反诈”专栏,开展“百社千村”反诈电影展映活动7000余场,全面覆盖全市所有乡镇村社,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84期。先后推出“反诈短视频”122期,做到线上线下全覆盖。全警种参与反诈宣防,各警种根据行政管理职能,挂联行业主管部门,推动全警全员齐上阵。
4.打击电诈“一步不让”。优化“大案攻坚”和“小案快破”工作机制,全力提升打击质效,2024年全市电诈发案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21.71%、36.02%,降幅位居全省前列,共打击涉诈犯罪嫌疑人2100余人,追回被骗损失4963万余元。
三、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运营不规范专项整治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
治理成果:
1.第三方运营率显著提高。聚焦第三方运营政策落实,规范各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确定第三方服务运营商流程,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第三方运营率从84%提高至95.15%。开展检查158次,发现问题153个,下发整改通知书49份,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
2.养老服务体系不断优化。聚焦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选址偏僻、覆盖面窄等问题,优化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家,目前全市累计建成72个康养联合体,乡镇(街道)覆盖率71%,建成认知障碍床位1011张。
3.专业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培育一批本地服务品牌承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和提供上门服务。目前全市共有5家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运营50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效增加服务频次,群众满意度达96.9%。
四、工伤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治理成果:
1.开展多维联动,工作实效凸显。组织召开全市工作推进会,确保实现市县联动、全市一盘棋,建立健全数据比对机制,形成部门联动长效合力。通过市卫健委医疗机构就诊数据比对机制确认欺诈骗保案件1件,涉及金额7万余元。
2.推进数据核查,整改提质增效。采取“省厅下发+主动自查”的方式组织各县市区对近4万条数据开展核查,共查实整改各类问题41个,累计追回违规领取社保基金59万余元。
3.推动服务提升,群众有感有获。实施“小切口”专项治理,提升群众体验感。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开展简易鉴定35场,涉及工伤职工1437名,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参保2053家,缴纳工伤保险费1.2亿余元,切实保障工伤职工权益。
五、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治理成果:
1.强化谋划部署,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款职责分工文件,明确部门监管职责,形成协作合力。印发《2024年衢州市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举措8项。
2.强化执法监管,噪声问题有效解决。健全噪声投诉问题交办、整改、反馈闭环机制,省市两级专线共受理投诉18件,同比减少33.3%。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噪声信访件整改等,聚焦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完成重点督办问题4个。组织开展检查1000余次,发现并推动问题整改72个。
3.强化治理能力,监测水平持续提升。推动1039家企业完成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衢州市区建设11个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站,实现市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建成宁静小区15个,加强小区自我管理,增强居民噪声污染防治意识。持续推进常山县噪声地图试点建设,新增的20个自动监测站点完成选址,初步确定广场舞管理、施工噪声管理、重大活动保障应用场景模式3个。
六、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问题专项治理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治理成果:
1.全面细致摸排,做到底数清楚。制定出台工作方案,指导住宅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公共收益管理人(单位)开展清资核产工作,全市共摸排小区741个,于2024年5月底在全省率先完成信息系统100%录入。
2.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高质整改。设立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监督举报电话,接到群众反映电话21起,已全部整改到位。开展实地核验和系统核查工作,完成实地核验小区278个,发现并整改问题458个。
3.完善规章制度,促进规范管理。制定出台《业主委员会选举程序指引》《业主委员会管理使用小区公共资金资产制度》《业主委员会财务监督制度》等8项制度及《关于规范衢州市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的通知》,推动衢州市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更加规范。
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专项治理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治理成果:
1.优化服务模式,看病更便捷。全市域推行“固定+流动”乡村巡回医疗服务,增配巡回诊疗车12辆,设立流动医疗服务点超200个,组建乡村流动医疗服务团队397支,累计接诊21万余人次,基本实现农村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之外的群众看病全覆盖。
2.推动“慢药”可及,看病更省心。实施药品种类扩面、便民服务扩点行动,“两慢病”签约患者门诊免费用药种类数增加至29种。完成“两慢病”常用药物供应目录修订,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慢病”药物供应目录种类达到200种以上,可提供两慢病药品配药途径达到2种及以上。
3.提升服务能力,看病更放心。全市新增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0家村卫生室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推荐标准;新增6个农村急救站点,全市农村地区急救反应时间进一步缩短;选派491名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4.畅通医疗互认,看病更实惠。检查检验互认机构100%覆盖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政府办村卫生室。全市累计互认42.99万项次,为群众减少检查检验费用支出1125万余元。
八、网络直播营销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治理成果:
1.织密“责任网”,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召开部署会,出台负面清单及相关工作指引,为监管提供“实用宝典”。建立部门信息共享、研判与协同机制,夯实监管保障。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普法,发放《告知书》《自查自纠清单》,签订《承诺书》,为主体设好“红绿灯”,引导主体自治。
2.落实“治理网”,监督管理不断深化。深入直播基地、直播间、头部以及投诉举报问题多发的主体排摸、指导,核实情况、解决问题、强化治理。全年共组织检查79次,行政指导100次、指导主体360家,解决问题29个,立案(含移送案件)41件,移送司法机关3件;媒体宣传211次,曝光两批典型案件。
3.搭建“培育网”,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出台大商贸政策培育“绿色直播间”,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全市共入库省级“绿色直播间”15家,市级“绿色直播间”46家。
九、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牵头单位:市消防救援支队
治理成果:
1.督导成效逐步显现。开展5轮次督导检查,制发交办单14份、督办问题隐患191条,市级11家部门制定有关制度机制7项。2024年,全市电动自行车火灾数同比下降15.63%,未发生人员伤亡或影响火灾事故。
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明确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五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平台)建设要求,新改建充停场所1711处、充电设施2.1万余个;安装推广电动自行车“电梯阻入系统”,筹措资金1000万余元,完成高层住宅小区5197部“电梯阻入系统”的安装。
3.打击违法持续加力。累计排摸生产、销售、维修主体817家,发现不合格产品65批次,立案171起;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21.6万余起,其中查处非法改装违法行为8610起,处罚非法改装商家、维修主体80起;办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处罚案件1465起,开展火灾溯源13起。
十、“民呼我为”社情民意闭环工作机制落实情况专项治理
牵头单位:市信访局
治理成果:
1.强化跟踪督办,群众诉求高效解决。用好社情民意办理工作闭环机制,妥善处理17608件来电事项,并成批化解群众关心关注的农村饮用水、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劳动保障等领域的疑难复杂问题。2024年共推动125个社情民意问题高效解决,全市诉求类信访事项同比下降4.9%,其中来电量同比下降3.86%,满意度保持全省领先。
2.强化分析研判,风险排查关口前移。深化海量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研判,通过对社情民意问题的常态闭环监管,推动由“事后解决”向“事前预防”转变。2024年,防范化解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事件10余起,为群众创造总体稳定的社会环境。
3.强化举一反三,民生服务不断优化。推动事权单位围绕交办问题开展排查梳理,由点及面破解同类问题,不断发现、收集有价值的建议,主动优化政策、改进工作。2024年共实现农村饮用水、育儿补贴、养老服务、绿色回收、污水改造等多个民生领域的70多条高质量群众建议落地落实,不断补齐民生短板。
来源:市纪委监委
编辑:徐珊珊
一审:施煜杰
二审:童琳
三审:黄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