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衢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务   2025-01-24 12:22   浙江  

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9日在衢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衢州市市长 徐张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锚定“当先锋、走前列”工作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平安,以实干实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经济大省挑大梁”贡献了衢州力量。


这一年,全市上下砥砺奋进,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4%、全省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6.5%。


二是重点难点专项工作取得突破。杭衢铁路基本建成。衢州综保区申建通过海关总署预审、进入国务院审批阶段。首次夺得省“科技创新鼎”。柯城成为全省首批“山区海岛县”调出县。“衢州发展”成为我市首家市属国企控股上市公司。一道新能成为我市首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凌云集团成为我市首家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衢州学院成功申硕。衢职院新校区破土动工。南孔祭典纳入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五水共治”连续10年夺得“大禹鼎”。平安市创建实现“十八连冠”。


三是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畅饮好水”行动让13.7万单村供水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绘就共富”工程开发了2.3万个农民转移就业岗位。“爱心托班”项目为9800多名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提供暑期看护。群众门诊看病“最多付一次”让8700多人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安居守护”工程为3870户困难独居老人家庭装上了智能安防设备。“家门口青少年宫”“生命接力”“风雨无忧”“幸福亲水”“暖心驿站”等项目让群众普遍受益。


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夯实经济大盘“稳”的基础。市县一体打好稳进提质“组合拳”,有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狠抓政策落地。聚焦“两重”“两新”等政策窗口,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26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5.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89.9亿元,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保障作用。加强助企惠企工作,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73亿元,兑付政策资金56.4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00.1亿元、增长18.9%,无还本续贷余额666.2亿元、增长25.9%。狠抓项目投资。迭代“四大办”运行机制,开展两轮重大项目晒比,甬金衢上高速、杭淳开高速项目完成初设审查,469个市重点项目开工建设,83个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142%,获得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指标8400亩。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5年保持全省前三。狠抓消费促进。用足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6亿元,市县联动举办促消费活动86场、发放消费券6370万元,南湖恒太城、衢州银泰城、“长三角第一辣街”等建成运营,全域游客数、过夜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增速均领跑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


(二)着力培育工业强市“进”的动能。持续放大“五链”融合整体效应,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壮大产业集群。全年引进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71个,其中百亿级项目3个。六大标志性产业链产值达到2061亿元,新材料产值接近千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5%、35.3%,均居全省第一。智造新城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进位至“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15位。加快企业培大育强。吉利系产值增长225.5%、达到173亿元,华友新能源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禾川科技揭榜国家未来产业重大创新任务“人形机器人”专项,海昇药业北交所上市。鹏辉能源、东鹏特饮、万里扬等7家企业首次实现产值超10亿元。拓烯科技、华邦古楼、富乐德石英等10家企业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奥首新材料、七一电器入选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深化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省级试点,浙大衢州研究院中试基地入选全国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项目,衢州复旦研究院开工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到2.46%,衢州进位至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58位。巨化集团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华康药业获评省重点实验室。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71家,仙鹤股份、卡游科技、欧派门业等15家企业入围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500强”。引进行业领军人才32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43万名,引育青年大学生4.1万人。


(三)着力加快城乡建设“聚”的步伐。顺势而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1.5%。中心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开展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规划研究,迭代实施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新工人文化宫、老城区内涝整治和背街小巷路面提升工程等开工建设,150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37.5亿元。压茬推进衢州古城国家5A级景区创建,鹿鸣山文化院街开街,鹿鸣岛银泰公园开业,浙江卫视跨年晚会、葫芦果音乐节、全国田径锦标赛等大型赛会直接引流22万人次。加强高铁新城产业创新,移动、电信、华数等一批算力平台落地开工,海易产业园开园,温德姆酒店开业,北航数字经济产业园、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等加快建设。新建城市绿道4.9公里,新增口袋公园38个,完成老旧住宅加装和更新改造电梯98台。县城承载能力持续提升。柯城跻身全省工业大县行列,衢江建成短剧超级工厂,龙游率先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省级试点,江山木门产业入围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常山引进融辉物流总部,开化创新ESG政企协作发展模式。6个县(市、区)全部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实现急诊急救五大中心标准化建设市县全覆盖。完成自然村整村搬迁108个、共富搬迁3.1万人,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1.17万人。乡村振兴动能持续增强。粮食生产实现“五连增”,双季稻单产打破尘封8年全省纪录,实现年亩产“吨半粮”。双柚、油茶、茶叶三大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明辉蔬果入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新增省级未来乡村30个,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26宗,再次夺得省“神农鼎”。


(四)着力增强改革开放“新”的活力。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不断破解难题、塑造优势。重大改革探索前行。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荣获省改革突破奖金奖;“企呼我应”平台累计为企业解决问题1.7万个、满意率超99%,获评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增速全省第一,工业控股、国控集团信用等级获评AAA。加力推进资本招商,新增基金投资103亿元。探索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强“好房子”建设体系研究,推行市域房票一体化,开展“以旧换新”试点。高标准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新增“多田套合”面积8.8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开放能级持续提升。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支持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8.7%、全省第一,实际使用外资1.26亿美元。衢江港保税仓投入运营,新增海外仓5个,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73.3%。四省边际衢州物流产业园开园启用,怡亚通物流总部落户衢州。衢江港区二期开港,龙游港区二期基本完工,衢州港货物吞吐量增长10.5%。衢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大关。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承办全省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衢黄南饶合作联盟拓展到28个领域。


(五)着力厚植美丽衢州“绿”的底色。坚决有力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公众满意度全省第一。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健全污染天气应对体系,市区PM2.5平均浓度29.1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全省第二。加强入河排污口整治监管,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国339个地市中排名第16位,夺得全省首批“大禹鼎一星金鼎”。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新增固废危废处置能力10.6万吨/年,全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飞灰“零填埋”。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完成烧结砖、废塑料加工等5个行业、212家企业整治提升。全省率先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基金,制定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村建设市级标准。深化碳账户体系改革,探索建立企业碳预算管理系统,碳账户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入选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江山抽蓄、乌溪江混合抽蓄、柯城抽蓄开工建设,新增光伏并网装机72.7万千瓦。


(六)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惠”的质效。深入实施民生“夯基工程”,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82万人次,“衢州保姆”入选全国首批家政劳务品牌典型案例。长期护理保险实现应保尽保,6.5万名群众享受医疗救助待遇,口腔种植牙集采工程累计为群众减轻负担1.8亿元。认真办好“助老三件事”,探索开展托幼一体化改革,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中心。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县中崛起”有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跃居全省第四。合作举办北京十一衢州实验中学、衢州智造新城实验学校,完成中小学和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31个、新增公办学位2.15万个,建成48家中小学“示范食堂”。开办全省首家专门学校。医疗服务持续加强。成功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国字号”中医优势专科实现“零突破”。开展“无陪护”病房建设,推广“固定+流动+急救”乡村巡回诊疗服务模式。文化文明成果丰硕。皇朝墩遗址发现“最早的水稻田”,获评中华文明探源考古新成果。《衢州市南孔文化传承发展条例》颁布施行。“杜立特行动大救援”文化交流深入开展。《天山放歌》成为我市首部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文艺作品。平安建设不断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指数全省领先,刑事警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数分别下降23.2%、21.7%。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8%、13.5%,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8.6%,夺得全省首批“安全发展鼎”。


过去一年,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哲学社会科学、史志档案、气象、外事侨务、港澳台等工作迈出新步伐,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供销社、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实现新进步。


过去一年,我们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力抓好国务院大督查、巡视巡察、统计督察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持续深化“六治六提”作风建设,创新建立市政府“矩阵讲坛”学习制度,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1件、政协提案239件,“民呼我为”解决社情民意热点难点问题125个,实干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衢州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衢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和省部属驻衢单位,向外来投资者和建设者,向关心支持衢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看清问题,才能更好地前行。对照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少数指标和工作完成情况不及预期。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一些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遇到更多挑战,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面临必须跨越的平台期。创新动能支撑不足,创新型企业的数量、体量、质量、能量还很不够,创新人才的“引、育、留”存在短板,提升科创平台质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亟待破题。中心城市集聚力不强,古城风貌、现代功能、活力元素的辨识度不高,创新创业环境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效率需要提升,特色竞争力需要塑造。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工作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少数民生实事项目的运维管护不到位。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还有不少风险隐患,除险保安的任务依然艰巨。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缺少创新破难的本领、缺乏敢于担当的精神。我们将直面问题,在改进工作中推动发展,不辜负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2025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五年规划收官接续之年,也是衢州设立地级市40周年。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实干争先谋突破、心无旁骛抓落实,以“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圆满收官,开启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扎实推进“10+2”重点工作,干字当头、实字为要,攻难点抓增量,破难题抓增势,坚定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衢州担当,一鼓作气打好打赢“十四五”收官之战,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力量。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正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全力以赴争取更好结果。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提升“五链”融合驱动力,加快形成工业强市“滚雪球”效应。做强产业集群。创新构建“五链”融合场景“打造—深化—推广”全链条机制,持续壮大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产业,力争六大产业链产值达到2200亿元。前瞻布局新型显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产业新赛道,加快建材、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中药、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迭代完善“链主+专精特新企业”伙伴机制,推进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商务服务、算力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建设一批面向制造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新增省级服务业领军企业2家以上。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化,加快建设四省边际智算中心。狠抓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升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做强企业矩阵。加强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引育,推动产业链鱼骨图延伸拓展为招商路线图,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90个、百亿级项目4个,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均增长15%以上。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省“雄鹰”企业各1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家。促进上市公司扩量提质增效,支持加强市值管理、提升投资价值,力争A股上市公司新增4家。深入实施资本招商“双千计划”,完成基金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快打造长三角创投新势力“第一城”。做强平台功能。支持智造新城推进产城融合、创新发展,组建专业招商公司和外商服务中心,建成浙大衢州研究院中试基地二期,动态储备5000亩左右工业熟地,高效运行15个工业邻里中心,力争高端电子材料平台创成省“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促进市县开发区赋能提质,增强县域工业承载力和竞争力。

  

(二)强化“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着力提高投资效益、积蓄发展后劲。重抓谋划储备。构建自上而下、双向打通的重大项目谋划机制,适度超前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做实“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项目库。全力攻坚重大战略性项目前期,确保浙中城市群水资源配置工程完成可研编制,力争衢南铁路、衢黄铁路、浙赣运河等列入国家“十五五”专项规划。狠抓攻坚推进。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79个、完成投资1800亿元左右,其中87个省“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50亿元以上。开工建设甬金衢上高速、杭淳开高速、先导先进传感器等488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四大抽蓄”、“四大水库”、衢丽铁路、吉利“三电”、全意传动模组等405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杭衢铁路、钱江源通用机场、创柔超薄柔性玻璃、中宁半导体材料等186个重点项目。紧抓要素保障。全力争取政策、用好政策,确保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占全省份额5%以上,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60亿元以上。高效承接省“8+4”政策体系,迭代优化“四大专项”政策盘子,推动政策直达快享、精准落地。集中攻坚省、市用地报批“百大”项目,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指标8000亩以上,全年保障用地指标2万亩以上。

  

(三)聚力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优化消费环境。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用足用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建立“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服务机制。精心举办“乐享衢州·有礼惠购”四季主题促消费活动100场,发放消费券6000万元以上,持续激发消费活力。统筹城市商业综合体资源,引导特色化竞争,构建环信安湖商圈,打造一批品质消费地标。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强预付式消费监管,营造更加放心的消费环境。丰富消费业态。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等大宗消费。积极拓展夜间消费场景,优化水亭街、北门街业态功能,推动夜间经济出彩。创新做好“鲜辣衢州”文章,增添一批特色地道的美食打卡点,推动美食经济出圈。聚焦“流量”变“留量”,策划举办演唱会8场以上,推动演艺经济出新。培育壮大首发经济、银发经济,举办区域性专业展会10场以上。做强文旅消费。加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抓好龙之梦、奥陶纪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根宫佛国、江郎山·廿八都等景区转型提质,建成灵鹫山省级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力争烂柯山创成国家4A级景区。深化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丰富“联盟花园”业态。用好便利过境停留、离境退税等政策,培育壮大入境旅游市场。加强文旅营销推介,有效集聚外来消费、挖掘本地消费、激发“二次”消费,力争全域游客数、过夜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均增长8%以上。

  

(四)高标准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夯实创新生态本底。以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为牵引,迭代优化政策保障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认真贯彻《衢州市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条例》,加强科创平台精准服务和绩效评价,加快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衢州复旦研究院建设,建成四省边际无线电设备检测中心,力争创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中试验证平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建立“先用后转”成果池,推行“先投后股”新模式,转化科技成果50项以上,落地产业化项目15个以上。加快壮大创新主体队伍。狠抓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体系建设,力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零突破”。加强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争取“尖兵”“领雁”等省重点研发项目10项以上,新增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0家以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成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衢州分中心,快速预审专利350件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0%。全面激发创新人才活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人才交流通道,扩大科技人才科研管理自主权和企业人才评价评审自主权。迭代优化“南孔精英”计划,力争引进行业领军人才40名、青年博士200名、高层次人才1200名。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名。做优“才呼我办”人才增值化服务,落地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50个以上。办好四省边际青年人才发展大会,加强校地企合作,引育青年大学生4万人以上。

  

(五)狠抓攻坚性改革高水平开放,持续增强区域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重大改革落地见效。统筹推进11项牵引性重大改革,打造具有衢州辨识度的改革成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域提升。迭代升级碳账户体系,加快建设以区块链为技术支撑的衢州碳链,推进碳预算管理、碳账户金融、碳足迹核算等核心应用的开发和升级,碳账户贷款余额达到1200亿元,助企减碳降本增效10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市属国企产业化转型,做优主责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拓宽融资渠道,力争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超过4000亿元、300亿元,新增AAA信用等级企业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家。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规模经营比例达到90%以上。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健全行业监管与综合执法高效协同机制。承接中央财税体制改革任务,加强零基预算管理。加快开放发展能级提升。全力推动衢州综保区成功申建、封关运营。深化“衢通四海·千企拓市”行动,推动货物贸易稳量提质、服务贸易培育壮大,力争进出口额超亿元企业达到11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实施外资招引专项行动,引进外商投资项目10个以上,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5亿美元。打造跨境电商综试区升级版,新增海外仓5个,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15%以上。抢抓“航运浙江”建设契机,加快推进智慧冷链物流基地项目,打造四省边际煤炭储备、纸浆集散、钢材集散、化工普货集散中心,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散改集”,力争衢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助企节约运输成本2亿元以上。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提升“发展飞地”运行质效。加快浙赣边际(衢饶)合作区建设,拓展衢黄南饶省际边界区域融合发展成果。

  

(六)着力提升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发展内涵,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推动中心城市优功能、提品质。围绕“古城、新市、有礼地”,加强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和管控,深入实施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加快打造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全力推进衢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景区,统筹抓好城区“微改造、精提升”,以创促建优化城市环境。加快建设高铁西站CBD、智慧岛等平台,开工“基金楼”“上市街”等项目,提升产业园、综合体运营水平,推动高铁新城强功能、聚人气、展形象。积极开展城市有机更新,滚动实施城中村改造,持续改善城乡结合部环境,一体推进地下管网和片区路网改造提升。出台住宅品质提升规划设计导则,统筹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区交通出行便捷度。深化“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建设,实施公众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积极打造全龄友好城市。推动县城建设补短板、扬优势。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重大项目40个,加快补齐县城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环境基础等短板。高效承接山区海岛县省级支持政策,推动县城做大特色经济、做强支柱产业,向县(市、区)流转制造业项目25个以上、计划投资额120亿元以上。因地制宜培育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开展城乡规划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行动,实施新一轮高速公路市域一体“衢城畅行”工程。推动人口集聚留得住、过得好。统筹“人、地、钱、房、岗”五大要素,深化农民共富搬迁、市域房票一体化等改革措施,加快建设8个万人集聚区和21个百亩搬迁集聚点,完成自然村整村搬迁100个以上、共富搬迁2万人以上。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国试点。深化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改革,规划建设产业园区15分钟生活圈、30分钟通勤圈,新增职工公寓5000套,完成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1万人以上。


(七)以“千万工程”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5万亩,力争“多田套合”率超过85%,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34.5万亩以上、总产量11.1亿斤以上。加快柚香谷三产融合产业园、常山油茶产业扩面提质示范园、森伴园抹茶智能化生产线等项目建设,“一链一策”推动双柚、油茶、茶叶等“土特产”延链补链强链,市域一体推进衢州鱼产业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健全产业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提高农民产业增值收益。精心培育“三衢味”“衢州味道”区域公用品牌。打造诗画浙江和美乡村。优化提升乡村规划体系,持续巩固农村“三大革命”整治成果,统筹推进农房改造、管线序化和村道提升,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0个,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65%以上。高标准建设“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统分结合铸特色、提颜值、打品牌,建成“一县一园”“一县一片区”等标志性项目12个。狠抓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创建金3A级景区村2个、省高等级民宿15家。加强“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丰富“村晚”“村歌”“村BA”等“村字号”活动。激发强村富民内生动力。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优化“村集体+”组团运营机制。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有效盘活乡村闲置资源,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支持青年入乡发展,壮大“共富合伙人”队伍。迭代“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次。擦亮“衢州保姆”品牌,打造家政服务产业高地。加强低收入农户就业帮扶,拓宽“共富市集”“共富工坊”覆盖面,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

  

(八)久久为功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合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亲商”服务。以“企呼我应”为牵引,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做优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线上专属服务空间,推行涉企问题高效处置和纪检监督“双闭环”。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率先落实国务院发布的新一批重点事项,推出商事解纷、人才创业等特色“一件事”。深入实施“信用+”工程,提升信用赋能实体经济质效。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完善为企业办实事制度,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用产业思维、法治思维和“自己人”思维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创造“惠商”条件。全面落实各级惠企政策,力争为市场主体减负70亿元以上。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向社会资本推介项目机制,支持社会资本扩大产业投资、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新增建设用地、新增能耗、新增产业基金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比重分别不低于80%、80%和90%。深化融资畅通工程,打造“衢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着力解决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问题。合力营造“安商”环境。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推动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杜绝随意检查现象。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严防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杜绝以罚代管、小过大罚。加强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清理,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高位创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环境。

  

(九)牢牢守护钱江源头蓝天碧水净土,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销号。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钱江源国家公园挂牌命名。加强跨省域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推进跨区域生态警务联盟建设,合力打造四省边际生态环境保护协作高地。狠抓环境污染防治。加快生活垃圾焚烧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做好烟花爆竹限燃限售工作,健全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体系,确保市区PM2.5平均浓度达到省定要求。全面整治入河排污口和“晴天排水”城镇雨洪排口,抓好高新园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国家试点,确保市控以上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深化“无废工厂”“无废园区”建设,推进危险废物“趋零填埋”,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完成重点行业污染整治提升,新增省级绿色低碳工厂3家,争创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开工建设礼贤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进抽蓄、光伏、新型储能等项目建设,新增光伏并网装机5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并网装机8万千瓦以上。加强能源运行调度,提升顶峰保障能力。

  

(十)压茬推进民生“夯基工程”,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群众。促进城乡就业提质扩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努力做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深化零工市场质效改革,新建就业创业综合体3家。推进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以上。构建高品质共富社保体系。平稳推进延迟退休改革,积极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机制。完善以“助老三件事”为基础、“爱心卡”为载体、“衢善养”为平台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广农村“以地养老”模式。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开展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省级试点。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保持9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85%以上。推进城乡教共体集团化办学,实施普通高中扩容增量计划,累计建成现代化学校150所。深化职业教育“五统筹”改革,中高职学校专业与地方主导产业匹配度超过50%。支持衢州学院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支持衢职院创建省高水平高职院校,提升衢州技师学院独立办学水平。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深入实施“南孔润心”“一文一武”专项行动,护航青少年阳光成长。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效能,构建“三医”协同治理格局。持续做强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实施新一轮人才、学科发展战略,打造以内镜诊疗为特色的四省边际医疗高地。加快中医优势专科发展,以“杨继洲针灸”和“衢六味”为重点,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加强“固定+流动+急救”乡村巡回诊疗服务,推进慢阻肺病基层健康管理国家试点。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强南孔文化、烂柯围棋文化品牌体系建设,促进姑蔑文化、清漾毛氏文化、宋诗之河文化、根雕文化等创新发展。抓好皇朝墩、石角山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推进荷花山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深入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丰富“趣乡村”“文艺赋美”等活动,提升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品质。全面启动第三轮修志。加快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精心筹办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省第十二届残运会,建成市体育中心“三馆”,加快市体校建设并实体化办学,力争县(市、区)“一场两馆”全覆盖。办好亚洲举重锦标赛、全国田径锦标赛、衢州马拉松等赛会活动,打响“四省边际大型赛会第一城”品牌。加强足球青训队伍建设,提高青少年业余训练水平,建成四省边际青少年赛训基地。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

  

今年,我们继续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原则,梳理形成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审议和票决。对于大会确定的项目,我们将全力以赴完成,自觉接受监督,始终做到对群众说实话、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

 

各位代表!做好政府工作,必须系统把握当前和长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规划是塑造未来的工具。我们将围绕发展所需和群众所盼,认真开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贯彻市委战略意图,广泛汇聚各方力量,科学研究“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系统谋划一批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争取更多衢州元素纳入上级规划,为长远发展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进一步提振衢州自信、塑造衢州优势、推动衢州跨越。


——安全是加快发展的前提。我们将标本兼治防风险、除隐患,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开展消防、道路交通、危化品、工矿、建设施工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重大、防较大、提本质。扎实做好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防治工作,提升应急救援、全灾种保障和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全链条安全监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141”基层治理体系,提高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依法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防范极端案事件发生,全力守护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实干是接续奋斗的根柢。我们将全面落实“六干”要求,久久为功建设实干型政府。忠诚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诠释绝对忠诚。务实干,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遵循政府规则、市场规律、法治精神,做到平实、务实、真实,强化依法行政,纠治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担当干,扛起“施工队长”职责,健全“破难题”机制,公心敢干、事不避难,在解决问题中推动发展。创新干,坚持“两勤两专”,强化开放借智,敢于打破常规,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以创新之策破解重难之事。团结干,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行动,坚持“决策发挥大家的智慧、执行依靠大家的力量”,凝聚抓发展的更强合力。廉洁干,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政府“过紧日子”的各项要求,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做到一心干事、一身干净。


各位代表!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奋斗是最好的传承。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实干奋进,拼意志、拼担当、拼智慧、拼合力、拼作风,一鼓作气打好打赢“十四五”收官之战,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衢州日报

编辑:王旭娇

一审:祝金林

二审:王维龙

三审:徐建林

衢州发布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牢记殷殷嘱托,加快追赶跨越,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