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转载山西经济日报稿件,须申请授权。
12月2日上午,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上,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等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朔州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朔州篇章。
朔州,这座资源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煤电生产基地,正以“三个聚力”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力能源革命。在扛牢能源保供责任方面,连续4年原煤产量超过2亿吨,原煤产量、发电量、外送电量均排名全省第一,有力保障了全国能源稳定供应;在改造提升煤炭产业方面,建成智能化矿井18座,产能120万吨以上生产矿井智能化改造全部开工;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建设大容量高参数、先进环保高效煤电机组,正推动平朔安太堡2×35万千瓦低热值煤电项目投运、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开工,已建成运营煤电装机1116.5万千瓦,有序建设风电、光伏项目,合理布局抽水蓄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建成运营新能源装机851万千瓦;在加强清洁高效利用方面,推动煤炭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利用中煤平朔矿区煤、电、化、水、新能源一体化优势,攻关突破晋北高硫、高灰、高灰熔点“三高”煤气化难题。 ——聚力新兴产业。加快低碳硅芯、新材料、高端陶瓷、装备制造、医药产业补链延链升链建链。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三一集团,建设硅能光伏垂直一体化项目;建成国内首条年产1.5万吨石油催化裂化前驱体生产线。 ——聚力文旅融合。山阴广武长城文化公园入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广武滑雪场成功创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右玉县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 朔州市在城乡融合发展上,提出了“三个打造”的战略目标,旨在构建一个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的新朔州。首先,朔州致力于打造交通强市。通过滋润机场的通航和集大原高铁的开通,朔州将正式融入京津冀“3小时”城市群,极大提升了朔州的区域交通地位,为朔州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其次,朔州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通过全方位启动城市体检,朔州新建改造城市道路、市政管网53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9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21个。 最后,朔州还着力打造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朔州创建了精品示范村30个、提档升级村230个,这些村庄的改造升级,不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朔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通过“三个持续”的战略举措,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首先,朔州大力弘扬右玉精神,这种精神代表了绿色发展的决心。在植树造林方面,朔州以年均30万亩的速度推进国土绿化工程。右玉县的“70多年治沙造林与生态修复的生动实践”更是荣获了“新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成为2024年全球唯一获得该奖项“杰出成就类”的县域,这不仅是对朔州生态治理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其绿色发展路径的认可。
其次,朔州持续开展清河行动,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进京畿”。通过这一行动,朔州的4个国考断面、9个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朔州持续开展治污攻坚,1—11月份六项污染物指标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一成绩的取得,是朔州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不懈努力的结果。
朔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三个强化”措施,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首先,朔州强化财政投入,确保全市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政策的实施,体现了朔州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投资21.3亿元、床位1500张的朔州市大医院的建成开诊,不仅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的需求。 其次,山西工学院建成招生,填补了朔州没有独立本科院校的空白。 同时,朔州市强化增收措施,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持续跑赢GDP。强化实事办理,扎实做好就业、养老、托育、社保等民生工作,办好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基本公共服务更为优质均衡,民生保障底线兜得更牢更实。 朔州,这座正在转型中的城市,在能源革命、城乡融合、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四大战略指引下,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在12月2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朔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秀玲表示,近年来,朔州年均生产原煤2亿吨以上、发电620亿度以上,年均产生煤矸石3300多万吨、粉煤灰1000多万吨、脱硫石膏130多万吨,为保护生态环境,朔州市大力发展综合利用产业,消纳工业固废。
朔州市作为工信部确定的全国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已连续举办11届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建成煤矸石高值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新型功能炭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晋坤双碳产业研究院,为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该市已建成特色固废园区3个,投产煤矸石综合利用企业86家、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73家、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企业11家,产品拓展到7大领域、200多个品种,形成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材、粉煤灰综合利用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四大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走出了“煤电固废—资源化再利用—新型材料”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年均消纳煤矸石2100多万吨、粉煤灰1000多万吨、脱硫石膏130多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率由“十二五”末的不足40%提高到73%。
据介绍,朔州市将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撑、龙头带动3方面发力,坚持源头减量、资源利用、绿色发展,提升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化利用水平。
在12月2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朔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武跃飞表示,朔州市将以建设交通强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朔州市铁路年发运量超2亿吨,居全省第一;每万人拥有公路64.7公里,居全省第二。滋润机场已开通上海、天津、长沙航线,集大原高铁年底开通。二是加快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全市建成区实现公交全覆盖,4县(市、区)实行全民免费公交政策,全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6.6%,比2022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大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提质增效,建成2个统仓统配示范县、37个标准化乡镇快递服务站、177个规范化村级便民服务点。今年1—10月,全市农村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12.9%。三是加快推进“双碳”行动。朔州市在供给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引进三一集团,建设新能源重卡制造基地;在运输环节,大力推进“公转铁”,全市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重点企业,清洁运输占比达到74%,全市国三及以下柴油运营货车已经全部淘汰;在生活领域,全市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车,清洁能源出租车占比达到82.3%,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2.3%。
在12月2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朔州市副市长李润军表示,近年来,朔州市坚持“特”“优”战略不动摇,致力于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朔州市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瞄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五大方向进行整治提升,打造精品示范村30个、提档升级村230个。全市奶牛存栏、鲜奶产量、肉羊出栏、牧草种植面积、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农民人均草牧业收入六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二是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朔州市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底线任务,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帮扶。实施产业发展项目、产业帮扶项目1338个,其中巩固项目1262个,带动农民144583人,带动脱贫人口74454人。三是不断提升稳粮保供能力。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205.64万亩,单产水平比2023年提高了1.04%,玉米最高单产达到2608.9斤,创全省最高。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13万亩,产量达到26亿斤。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成根
责编:李思雨 校对:张翠萍 审核:翟步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