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实践(2)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先锋队开展“品味历史,探究银棉之都”社会实践活动

文摘   2025-01-22 19:55   山东  

1月15日至17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先锋队踏上了一场充满文化韵味的旅程,团队来到了素有“银棉之都”美称的夏津县,共同在山东齐鲁棉花博物馆探寻了璀璨的齐鲁棉花种植文化。

夏津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边缘,位于河北省与山东省的交界地带,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高地、坡地、洼地相间,是传统的棉花大县、著名的优质棉基地县、中国棉纺织名城,素有“银夏津”的美誉。自古以来夏津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广泛的进行棉花的种植,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东昌府部物产考》记载,当时东昌府是山东省的重要棉花产区,“高唐、夏津、恩县、范县宜木棉,江淮贾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在元朝时夏津就已开始种植棉花。

在夏津,人们把棉花称为“娘花”,因为棉花的种植、管理、采摘等环节都凝聚着女性的辛勤与付出。从播种时的期待,到生长期间的精心照料,如松土、浇水、打岔、去顶、防治病虫害等,再到收获时的忙碌采摘,每一步都离不开女性的参与,就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而且棉花对于夏津人民来说不仅是一株株植物,更像是一位母亲一样,带给夏津无限的温暖,让这座小小的县城因花而兴,因花而荣,带给人们财富,带给人们独特的生存之路。小小的棉花却成了当地人们特殊的记忆。

齐鲁棉花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棉史、地标、传承、科普、应用、文化、纺织工艺。馆内各个展区相互衔接,生动展现了棉花的历史脉络、种植技术的重大革新、棉纺生产的精细流程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文化故事。这些展示不仅彰显了我国古代先民的卓越智慧和农耕文明的独特魅力,也让人深刻感受到棉花产业在夏津县乃至整个中国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历史先锋队的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我国的农耕文化和棉花发展历史,还亲眼见证了夏津县棉花产业的蓬勃发展。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而棉花文化作为其中的璀璨明珠,不仅承载着无数先辈的智慧与汗水,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定会结合所学知识创新宣传方式,拓宽传播渠道,践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

期推荐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融媒体中心 /

      封面设计   /   鲁宗杰     

图文排版   /   孙艺轩

  初     审   /  李新华  张 阳

复    审    /   于晓光

终    审    /   王正坤

山青政管之家
山青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官方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