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中国年丨“苗幼之声”绘本分享专栏(十二)《压岁钱的故事》

文摘   2025-01-26 18:50   山西  

遇“荐”绘本

“阅”享假期

新的故事,
会在春风中慢慢开始;
阅读的旅程,
会在时间里悄悄发芽。
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
每一页都是未知的惊喜。
欢迎走进闻喜县苗圃幼儿园
有声绘本故事分享……



  本期主播 



本期主播:候梦梦

教育格言:
我们化身为快乐的天使、智慧的使者,
陪伴孩子收集快乐,探索未知。


推荐理由





绘本通过一个传统的故事,向孩子们介绍了压岁钱的由来和寓意。压岁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辟邪驱鬼和保佑平安,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阅读绘本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在欢笑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古老的智慧!


 绘本简介 




今日分享:《压岁钱的故事》




过年的时候,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给长辈拜年,一定收到了不少压岁钱。收到长辈们的“压岁钱”肯定特别开心吧!据说压岁钱很神奇,可以让我们平平安安度过这一年,平平安安再长大一岁。小朋友们知道“压岁钱”的由来吗?为什么叫“压岁钱”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压岁钱的故事》吧

  绘本欣赏 





传说,古时候有一只妖怪,名字叫做“祟”。
它长得很奇怪。
身体是黑色的,双手却是白色的。
“祟”很调皮,喜欢搞恶作剧。
每到大年三十的夜晚,它就会跑到人间。
它悄悄来到熟睡的孩子身边,伸出白白的手,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孩子立刻被吓得哇哇大哭。
“祟”哈哈大笑,幸灾乐祸跑了。
然而,被它摸过的小孩却发起了高烧,还不停地说梦话。
过了好几天,孩子才退了烧。
但从此以后,原本聪明的孩子却变得疯疯癫癫,成了个傻孩子。
所以,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大人们就很紧张,担心“祟”来害孩子。
于是,人们会点亮灯火,整晚不睡觉,守护在孩子身边,称为“守祟”。
“这可难不倒我!”
“祟”还是会想尽办法,趁大人们不注意,去摸孩子的头。
传说,在嘉兴府,有一对儿姓管的老夫妻,生下了一个大胖儿子。
他们高兴极了,对这个孩子十分宠爱。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老夫妻生怕“祟”来捣乱,就形影不离地陪在孩子身边。
这个小孩坐在床上,拿起身边的红纸和八枚铜钱,鼓捣起来。
他用红纸把铜钱包起来,再拆开,拆开之后又包上,玩得开心极了!
玩着玩着,小孩累了,头碰到枕头就睡着了。
他手一松,红纸包着的八枚铜钱掉在了枕头旁边。
八枚铜钱七嘴八舌地说起话来。“等‘祟’一来,让它看看我们的厉害!”
“就是,这回不能让它得逞了。”

    漫漫长夜,这对老夫妻一刻也不敢睡,点着烛火,守在孩子身边。半夜三更,一阵狂风刮来,吹开了房门,熄灭了烛光。
    夫妻俩很惊慌,在黑暗中手忙脚乱地找蜡烛。这时,“祟”溜了进来,它想趁机伸出白手,去摸孩子的头。
就在这一瞬间,孩子的枕头边竟然闪起了亮光!
“啊!”
“祟”吓了一大跳,立刻缩回手,大叫一声,逃跑了。
孩子听到声音,醒了过来,冲夫妻俩开心地笑。
夫妻俩赶紧抱起孩子,摸摸他的额头。
确定孩子并没有发烧,夫妻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屋里的烛光重新亮了起来。红纸包着的八枚铜钱,在烛光中闪烁。
这时,八个仙子从八枚铜钱中离开,心满意足地飞走了。
夫妻俩恍然大悟:原来是红纸包着的八枚铜钱把“祟”吓跑了。
他们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邻居。
一传十,十传百。
大家也会在年夜饭之后,将八枚铜钱包在红纸里,放在孩子的枕头边。
第二年的除夕,“祟”又来了。
它发现,孩子们的枕头边都放有铜钱。
“祟”吓得魂飞魄散,拔腿就跑。
从此以后,“祟”再也不敢来害小孩了。
这八枚铜钱能帮助孩子吓跑“祟”,所以被称为“压祟钱”。
因为“祟”和“岁”的读音相同,渐渐地人们就称它为“压岁钱”了。



  绘本思考 





1.故事中的小妖怪是谁?小妖怪怕什么东西?
2.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发压岁钱吗?
3.春节还有哪些习俗呢?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吧。



  教师寄语 











  1  

 致家长


压岁钱的真正含义不仅仅停留在这个“钱”字上,它更多地包含了长辈对小辈的爱和希望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福,同时它也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压岁钱”里的这份情才是最重要的。


   2  

 致小朋友


小朋友们,现在你知道压岁钱的来历了吗?你们打算用压岁钱做些什么事情呢?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做一个计划,相信你们的压岁钱一定能用得很有意义!






图书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读书是继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敞开心扉沐书香,

阅读时的美好时光如涓涓细流,

在我们心中流淌。

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陪伴孩子

读书、品书、思书,

体验和感受欢乐的阅读之旅。

主办单位|闻喜县苗圃幼儿园

主编|王月英

责编|梁甜

期数|第347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