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苏祠,凝望一棵树
作者 雷金贵
一棵树,一棵荔枝树,她在三苏祠里葳蕤着,一千年了,依然葳蕤如初。每次去三苏祠,我都会凝望那棵树。我凝望她,是向她致以崇敬之礼。我的崇敬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发自内心。
我凝视这棵树,只因为她的独特。说她独特,不能只说她独特,必须说这棵荔枝树由苏东坡手植。
三苏祠这棵荔枝树,果真由苏东坡手植吗?
和许多人一样,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在她面前听闻此说,满腹怀疑。我的怀疑自有理由,苏东坡离开我们千年了,荔枝树能活一千年吗?不怕自黑,植物学方面我是十足的白丁,我去找“度娘”和搜搜,它们告诉我,可以!我真的惊呆了,和荔枝树比起来,人的寿命,实在太短暂了。
我不是眉山土著,1997年到眉山后,跑过好多地方,就没闻见眉山其他地方还有荔枝树。智能化之今日今时,任何寻找都十分便捷,我搜遍全网,今日眉山,甚至今日之成都平原,就没有规模种植荔枝。三苏祠里这棵荔枝树,是眉山的唯一吗?是成都平原上的唯一吗?
我要去找答案,印证我的怀疑是对还是错。一首诗歌给了我正确答案,我的怀疑错了。
北宋元祐五年,老家的老朋友蔡子华信函苏东坡,邀他回乡作游。经历了黄州蝶变的苏东坡,那时正在杭州任上,与杭州军民披星戴月,浚治西湖。他只能再次爽约:“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寄蔡子华三首·二》)以诗回信朋友,不可能作假,苏东坡在家园里手植荔枝,确凿无疑了。循着诗句追根溯源,这棵荔枝应是栽植于北宋熙宁元年末或二年早春,那时他依制居父丧二十七个月,就要离乡返京了,朋友们的送别也特别,他们不折柳枝,而是栽植荔枝树为信物,约定荔枝挂果时,苏东坡就回乡相游。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很多人心目中的苏东坡,是独特的那一位。凝望三苏祠这棵荔枝树,果然是独特的人,种植独特的树,逻辑闭环严密。
在三苏祠,凝望这棵独特的荔枝树,再必须说她在不适合的大环境里活过来了,活起来了,在千年时空里活得生动活泼,活得温暖亲切。因为“度娘”明白无误告诉我,荔枝是亚热带果树,分布于北纬18-29度范围,在川渝只现身于长江沿岸的泸州、涪陵一带,而眉山呢,地处成都平原,位置北纬29.30-30.16度,荔枝基本不能存活。“度娘”还告诉我,泱泱地球,植物种类千千万,不同植物的生存繁衍,必须有适合的土壤、雨水和阳光,南橘北枳就是生动的典型。
荔枝在唐宋是极其稀罕的贡品;今日今时的荔枝,也一直是水果市场上的宠儿。苏东坡现在的眉山老乡们,极善种植,把他最爱的橘子种成名声远播的“眉山春橘”,种成眉山乡村振兴的“三百产业”——百万亩规模,百亿元产值,百万人受益。苏东坡当年种植成活的荔枝,今日眉山没有经济化种植,只能是受制于日照、温度、降雨等自然条件。北宋时的眉州适合种植荔枝吗?果真如此的话,如今葳蕤在三苏祠里的这棵荔枝,就有了气候考古学的非凡意义!
在三苏祠,凝望这棵独特的荔枝树,又必须说她独特的密码。这密码就藏在苏东坡的《接果说》里:“蜀中人接花果,皆用芋胶合其罅。余少时颇能之,尝与子由用苦楝木接李,既实,不可向口,无复李味。”短文透露出两个信息,千年前的眉山人,嫁接果木已驾轻就熟;再是苏东坡敢于创新实践。因此我大胆揣测,当年有乡人从涪陵、泸州或是更远的岭南带回了荔枝树苗,意欲在眉州推广种植,苏东坡万事好实践,他要来一株荔枝树苗,作为回乡与乡亲同游的信物,栽植在院子里。令人疑惑的是,为何只有苏东坡和朋友们栽植的荔枝成活了,活过一千年,还会活下去。
在三苏祠,凝望这棵荔枝树的独特,还必须说她独特的踪迹。北宋熙宁二年早春,苏东坡离开故土后,竟然没能再回故乡,自然就没有品尝到手植荔枝的滋味。直到花甲之年苏东坡才尝到了荔枝的味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二首》)这是他“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荔枝表达,惠州的荔枝就是家园的荔枝!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足够胸怀,品不出如此之快意人生!
在三苏祠,凝望这棵荔枝树的独特,且必须说苏东坡当年手植的荔枝树,已是三苏祠丰富多彩的文物展陈里的“苏宅丹荔”。专家考证,1980年代时,苏东坡手植的荔枝树还活着,年年果满枝头;1990年代初出现回水而慢慢枯死了。三苏祠官方将枯死的荔枝树小心翼翼挖出来,存放于西厢房,枯树周长和底部根系直径两米多,颜色似枣红。二十多年后,经过处理以文物姿态再生于世。
在三苏祠,凝望这棵独特的荔枝树,更必须说那株老的荔枝树枯死后,一千年前的那棵荔枝树依然活着。是的,她就活在我的眼前,那是2008年,三苏祠从泸州引种一棵荔枝,栽植于苏东坡当年手植荔枝处;2009年开始结果,如今枝繁叶茂,年年果实累累。每年七月,三苏祠的那场荔枝盛事都会如期而至,游人打卡,媒体直播,甚是热闹。那么多人热情高涨乐此不疲地追逐和传播,他们不在乎这棵荔枝是移植于长江之滨的泸州,他们看见的是这棵荔枝树的根和源。手栽荔子待我归,乡思绵绵,乡情殷殷,乡愁浓浓。苏东坡爽约未归,那是他“爱民之深忧民之切”的淑世之心始终浓烈,只能把归乡之梦揣在心里,辗转北宋,追梦不止。为民谋者谋国是,谋国是者心无私。苏东坡仕宦四十多年,立身朝堂,挺挺大节;出掌八州,政声卓著;谪居三州,民誉千载。
在三苏祠,凝望这棵独特的荔枝树,尤其必须说她经历沧海桑田而生生不息。当年的苏氏老宅,一座五亩园的普通民宅,就是现在的三苏祠。千年以来,一代代喜欢和崇敬三苏父子的人们,于元代时改宅为祠,如今是一座一百多亩的文化圣祠。和三苏祠一样,苏东坡手植的荔枝树,经历毁而复建、废而复兴的千年洗练,这棵荔枝树已越过乡思乡情乡愁的表层,葳蕤成千年葱绿的文化意象。气象万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景里,这意象是一滴澄澈的水,一束非凡的光。
这是一滴滋润百代的水。
这是一束光耀千秋的光。
扫码下载
《掌上青神》APP
海量青神资讯随时看
扫码关注
《青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时了解青神大小事
青神发布投稿邮箱3410585211@qq.com
主办|青神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眉山日报
作者|雷金贵
编辑|唐沁潇 值班主任|杨亦男
审核|李梦瑶 终审|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