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津南区小站镇青年宣讲员李翠翠,同时也是津南区“时代新人说”宣讲团成员,作为基层宣讲员,我始终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担当。
“翻译官”当得好,就要讲得准、讲得实、讲的活。为了讲得准,我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经常开展入户走访,了解群众想听什么、我需要学什么、怎样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得更明白。为了使宣讲更加鲜活,我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与小站镇实际相结合,把“书面语”变成“百姓话”,从“讲道理”转化为“讲故事”,使我的宣讲更加接地气、入人心。
好政策还需“金话筒”。在宣讲过程中,我和小伙伴注重创新宣讲模式,通过“小马扎”“板凳会”等形式,与群众围坐一圈“唠家常”,从“召集”群众到“吸引”群众,让宣讲洋溢着欢声笑语;针对不同类别的听众群体,我们采取分门别类的方式开展宣讲备课,让大家对宣讲内容消除陌生感;我们丰富宣讲形式,由单一的“授课讲”延伸为“朗诵讲”“话剧讲”等形式,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意识到全会精神宣讲不能“纸上谈兵”“一宣了之”,而是要通过宣讲真正获得老百姓的理解与支持。在小区内的花园里有不少老人聚集在一起休息聊天,我便将群众聊天的集中地设立为“民情气象站”,不定期到此和群众“话家常”,掌握第一手材料,推行紧急事项及时讲、棘手事情梳理讲、热点新闻重点讲、便民政策经常讲、矛盾民情协调讲的“五必讲”工作法,将群众的喜好、需求、冷暖、困难、期盼分为五个层次,用“晴”“阴”“雨”“雪”“风”五种气象符号进行动态反映,针对不同层次级别,相应开展宣讲,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作为一名宣讲员,我有责任有义务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群众心中,未来,我和我的伙伴们将继续努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落实、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