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师傅剃“元宝头”
朱乙丑
1981年底,天气阴冷,这天天空终于放晴了,太阳暖暖的照着,很是舒适。
早餐时,我们一家人都端着碗到门外,一边晒太阳,一边喝稀饭,一点儿都不冷。
刚吃完早饭,剃头匠胡师傅拎着一个木制的工具箱笑嘻嘻地走来了,看见父亲,朗声说道:“表叔,马上过年了,我来给你们剃个‘元宝头’。”胡师傅五十几岁,中等身材,一头精干的短发,性格开朗温和,待人彬彬有礼。胡师傅高中毕业,在农村算是个非常有文化的人。还有一门精湛的剃头手艺,承包了附近很多农户的“头等”大事,按年收费,俗称“包年头”,备受村里人的尊重。
胡师傅每两个月上门服务一次。今天父亲看到胡师傅来了,很高兴,从屋子里搬来一条长凳,又叫我搬来两把椅子。
胡师傅把工具箱放在长板凳上,拿出一块洗得很干净的白围布,猛地一抖,围布便展开了,微笑着对我招招手,说:“小老表,来来来,坐在长凳上,先给你剃。”
我缓步走过去,坐在条凳上,胡师傅又抖了一下围布,把围布铺在我的胸前,而后将围布的上面往脖颈里一塞,再系一下,用来挡住理发时洒落的碎发。
胡师傅拿出手动的推剪和木梳子,开始给我剃头,在他不停的一捏一松下,推剪发出奇妙的声响,头发应声而落。
胡师傅特别喜欢我,每次见到我,都忍不住要夸赞几句。胡师傅一边用推子给我剪头发,一边夸我:“小老表额头上有个小旋窝,是聪明相,是读书的好苗子,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长大后,会到大城市工作。”
父亲坐在椅子上,欣然一笑,说:“我这个小的,是不糊涂,这学期又得了一张奖状。”
胡师傅见多识广,除了夸我,还会评议国家大事,我的父亲也喜欢谈论国家大事。胡师傅一边剃头,一边和我父亲聊天。有时候停下说话,仔细地端详着我的发型。胡师傅左看看,右转转,不时地用梳子挑一下,再用推剪轻轻地划一下,变剃为修。
我的头发打理好了,他又给我掏耳朵。只见他一只脚架在大板凳上,一只手拿着掏耳朵的工具,另一只手提着我的耳朵,动作娴熟地掏出了耳朵里的脏物。
“好了。”随即,胡师傅熟练地用特制的刷子,刷了刷我脖子里的碎发,再解开围布,狠劲地抖了又抖,放在条凳上。然后双手托着我的腮,笑嘻嘻的说:“小老表,好好读书,以后的时代就是你们的时代!是靠知识和文化吃饭的时代!不用在家摸锄头把了!”
胡师傅用围腰拍打几下凳子,准备给父亲理发。父亲起身,坐到长凳上。
父亲理发,比起给我理发要多出一道工序,就是刮胡子。胡师傅给父亲剃完头,熟练地拿来早已备好的脸盆和热水,拧一个热毛巾,给父亲敷胡子,敷得差不多时,拿出自制的毛刷在父亲的嘴唇旁涂些肥皂泡沫,父亲嘴巴的四周都是白色的肥皂沫,胡师傅便开始给父亲刮胡子,父亲眯着眼睛,头微微后仰,一把闪亮的剃须刀在胡师傅的手中轻盈地游走,不一会儿工夫,父亲的胡子便被刮得干干净净。
在父亲理发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坐在小椅子上听胡师傅和父亲继续讨论国家大事,从中也了解和学习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来源:中共舒城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