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位上海老人的日本之旅

文摘   社会   2024-06-11 22:30   日本  

多思考  多体验,每周发原创文章

事实记录  所见所想所感

分享交流联系本人  微信号lovebt


大阪骑行到奈良的一路风光

这位上海老人77岁了,她是第一次来到日本。当然,她并不是一个人来,相伴的,还有她的家人。在我们朝夕相处一周的时间里,我想单独对这位上海老人做个记录。

老人曾是援疆的知青,在新疆某高校教书一生,退休后,回到上海。人,一生的轨迹很长,老来可供依托的,不过也只有一处,她选择了回到出生的地方。

我在老人身上,看不出一点儿她曾在西北生活过的痕迹。如果不是老人主动告诉我,而要我盲猜的话,只一次,我也便能猜出她是上海人。

老人虽已满头银发了,可体型消瘦精神烁烁,和瀚海栏杆,大漠孤烟,看不出存在任何关联。她开口就是地道的上海话,口音特别浓厚,就是“侬、侬”的那种,让我想起了“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贺知章。

我本无兴趣打听他人过往。在我与老人相识第二天,我带她们在宇治桥上看长河落日。此刻,老人兴致极高,她对我也有了更多了解和信任。再细听老人密集的谈吐和缜密的逻辑,我已经感觉到了她的不同。

我夸赞她的学识。当时,她才告诉我:一生都在高校担任教职。

老人也曾和我讲,她年轻时候学过日语,现在还会讲上几句日语中的“敬语”。

边说着,她自己也笑了,说:“没有语言环境,学着学着,就放下了。老人笑起来的时候,有遗憾,也有对过往的怀念。如今她77岁了。

还是在宇治。

宇治是一座小城,仅生活着十几万人口,远没有京都和大阪那样的人气和热度。我带她们来到这里,我个人认为,才可算作是真正的旅游,而不是千篇一律走马观花和盲目跟风。毕竟这里,有并不输京都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

宇治,作为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故事发生的主要舞台,这里有很多相关人物的雕塑和博物馆。

老人又讲起过往来,说:四十年前,大家都从图书馆里借阅《源氏物语》,我也借过,读不懂,就像当初看不懂的《红楼梦》。

而今来到这里,老人如同往事入镜。虽说游览的,都是新的景致,但她总能通过一草一木,勾勒起自己的一生。自然是年龄不同,旅游的心境也就不同了。

老人在去年,腿部做过一次大手术,并不能够走太多路,尤其不可登山。

我怕她累着,于是慢悠悠地,我们走走停停。

等到一个好天气,我特意带上了野餐的隔潮垫,找到一处绿荫,陪她们来到河边。

河流对岸的远山,已经翠绿。山上的泉水,奔流下来,声响剧烈。我们正坐在山泉入川的岸边上,如同看一场万马奔腾的大戏。

我们在河边休息时,突然飞来一只大鸟

休息时,老人问我:在日本,就业容易吗?

我回答她:相对国内,是容易的,媒体报道日本大学应届生就业率为98.1%

“可不可以帮帮我家邻居?她家条件也不好,孩子大学毕业以后找不到理想工作,去做快递和外卖,又放不下面子,至今还在家待着。如果能来日本,送快递和外卖也可以…”她喃喃说着。

我并不清楚,她邻居的具体境况,也只能草草回答:这事仅取决于当事人的认知和决心,如果有机会,可以先来日本感受下这里的环境和人文。

还有一次,在去往景区的路上,我们拐进了商业街的一间铺子,挑选餐食和伴手礼。老人很小心地和女儿讲:“这里的东西贵不贵啊?这可是在景区!”

这份敏锐与警惕,是长期在同一个环境里养成的习惯。在很多游客刚到日本旅行的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这种小心翼翼。

我和她讲:“在日本,无论是景区,还是去到偏远山区,吃一碗面,喝一瓶水,抑或买个冰淇淋,价格都是相同的,相差微乎其微。差价也只差在品质上,比如300日元一个的冰淇淋是工厂货,速成品。而500日元一个的冰淇淋,是现场加工,纯奶油制品。价格的差异,体现在材料和质地上,和地理方位并无关系。”

尽管我如此解释,可还是没有打消老人的顾虑。我试着揣测她的心理:这怎么可能?景区售卖的东西,质量就应该不好,价格就应该贵嘛!倒也无可厚非。

在国内旅行时,我也曾深有体会,处处谨慎的防备心理,竭尽全力保护和维系着,难得出来一次,想要争取尽可能好的旅游体验。仅此一点简单的心思和单纯的目的,出行在外,也需要倍加呵护

老人正是出于这种对“旅游体验”的精心呵护恐惧将一场愉快的旅行,无端上升成为一场回忆起来好无休止的精神内耗,那实在得不偿失。老人并非不舍得花钱,而是恐惧招惹上这种消耗。在旅途中,她和女儿以及家人每天去吃大餐,吃怀石料理,吃蟹道乐,吃各类刺身和海鲜。她说:“好不容易来一次日本,我就是要吃好的,住好的。”

我觉得她很超脱,也很潇洒,吃得惯,也想得开。有着上海人的乐观和小资情调,她和我讲:“从小家人最宠我了,哪怕是在那个最困难的年代,我也从来没有挨饿过,相反吃得很好。”

每吃一顿大餐,结完账以后,她就追着问女儿花了多少钱?很认真地瞪大眼睛,等待着答案。然后又很认真地瞪大眼睛,和她的女儿讲:真的不贵,这要是在上海…她连声的满意和实惠,对应着一位老人玩世的享乐和自尊。她生活得纯粹且单纯。

而我,就太矛盾了。其实我没有办法和很会玩的人待在一起,也不太喜欢老实人的无趣。我只比老实的人更喜欢自由,比爱玩的人有所收敛。我是一个渴望狂野与自由,又想要安稳平静的疯子。

大阪 蟹道乐

在京都岚山时,由于老人走不了许多路,她的女儿和家人都去往天龙寺观览。只有我,陪着她,在竹林小径闲逛。

这片竹林是著名的风景地,作为日本“竹文化”的代表,慕名而来的各国游人自然很多。

我陪老人走在小径上,她看到一个刚刚蹒跚学步的外国小孩,自己很有性情无所顾忌地哈哈大笑。她对孩子,有着母性天生的热爱,每次看到小孩经过,我都能感觉到,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候。

蓦地,老人和我讲:你也抓紧时间再要一个,看小宝宝多可爱。

我不知如何作答,其实生养都是负担。

老人又说道:我又不现实了,如果在上海,离得近,我帮着你们照看…

看得出来,她是认真的,认真的语气里,满是遗憾。

我们走到竹林的劲头,我向她讲述了很多日本的景致。作为言谈话题的交换,老人也向我讲述了她一生游历的风景:有40年前的九寨沟美若仙境,有莫斯科殿堂的艺术瑰宝……

她说:年轻的时候,我也是背上包,说走就走了,从新疆到广西,那里的大学和我们有合作,提前联系好,就住那儿的招待所,也住过部队里面的招待所…

那天即将告别岚山的时候,我知道老人累了,还是强烈劝说她,再坚持走几分钟的路,登几步山,去看一处风景。

半山腰处的观景台

我带她们走最近的路,来到了半山上的观景台,这里视野辽阔,对面群山起伏,松柏茂密。山下河谷蜿蜒,船影漂泊,在山水天地间,感受京都的风光无限。

我当然知道,她仍保持着一颗少年的心,仍想尽可能去到更远和更高的地方,只是年龄和身体成了牵绊。为此,那次登高,是我希望尽可能的,帮助一位老人,实现这场旅行的圆满与周全。

旅行结束以后,她们将要去往不同的目的地。老人回到了上海,她的女儿去往了西雅图。老人搭乘先行飞往上海的航班,我和她的女儿有过简短的交谈。

老人向我表达了谢意

她说:我妈去年刚做了腿部的手术,虽已痊愈,可身体大不如前。这次央求我,带她来日本玩。我也告诉自己是在尽孝,以至将来不必说“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狗屁话。

我想,这是身为儿女的,尽自己所能,对母亲的体贴,与自己寻求的安然。一场旅行,是母女之间,爱与被爱,相通相融的情感。

她的女儿又和我讲:你知道吗?我妈只来了日本一周,就动心思要在这里买房了,还想着来这里养老,将来再把房子留给外孙,两全其美多好。我告诉她,你就别做梦了。

我听着, 都笑了起来。

然后她又说:我妈以后可能来不了日本了。心平又气和。

往期阅读:

记录:一位画家的日本之旅

日本曾经的一处“爱国教育基地”,现在成什么样子了?

细说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百年来深受日本文化影响

他山之石:从“被信任”谈起,看日本社会的诚信体系


加我本人微信,拉你进群交流


在日寻唐2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