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沪江,思学志远”。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积极把握中国与全球发展的历史机遇,紧跟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朝着世界一流管理学院的目标前行!为积极响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商界精英的市场需求,吸纳大量优秀青年向理而聚共创未来,上理管院专门为那些奋力拼搏的莘莘学子制定了丰厚的“多层次、全覆盖、多重奖学金”政策,以奖励他们在学习路上的坚持与努力。作为新时代的有志青年,他们用希望和奋斗、理想和担当书写追梦征程。在《志远+》系列专访中,有众多的同学获得了高额新生奖学金,用“他们的故事”开启了上理新的篇章。
突破晋升“瓶颈”
Q
读研前您是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选择考研?
刘韬:我是2024级上海理工大学MPA新生刘韬,于201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从事环境保护行业,就职于上海环境虹口固废中转运营有限公司。我司主要负责中转运输虹口区全区生活垃圾,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工艺,确保垃圾得到及时、高效、安全的处理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累计,越发感受到高学历在晋升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中,很多岗位对学历有要求,学历越高机会越多,部分岗位对学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本科及以上,并标明研究生优先,许多企业在晋升时,研究生学历也会更有优势。
Q
您当时在备考时为什么选择上海理工大学?
刘韬:上海理工大学源于沪江大学,不仅办学文脉历史悠久,通过了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认证,学科排名更是位居上海第一、全国第三,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团队、多元化的研究方向,都是我选择上理工的重要原因。另外,“钱多、事少、离家近”不止作为每个打工人的梦想,读研人也不能免俗,上理工设有的丰厚奖学金、便捷的校区地理位置、2年的学制,这几点也深深吸引着我。
日复一日的坚持
Q
如今考研形势如此严峻,获得新生奖学金一等奖的背后一定付出不少努力,您在备战考研过程中遇过什么困难?怎么克服?
刘韬:备考的几门功课中,英语的词汇量不足可能是我最大的短板,离开校园步入工作的这7,8年,几乎没有再接触过英语,而其中最基础的词汇量累计也很难找到类似背写作模板或者数学选择题猜答案这样立竿见影提高考试成绩的捷径。
最终我也只能依靠充分利用类似通勤、午休等碎片化的时间,日复一日的坚持这种“傻办法”克服。
Q
作为考研成功上岸的优秀研究生,您在备考方面有什么经验,与接下来考研的同学分享?
另外,为了防止备考时出现半途而废或者消极怠工的情况,我特地报了一个培训班,用付出五位数培训费的方式增加了备考的沉没成本(ps:付培训费的时候真挺心疼的)。“公开承诺法”个人认为也十分有用,我把自己要考研的事情公开给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在自己和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无形的契约。从心理层面来说,违背这种契约会带来诸如羞耻感、愧疚感等负面情绪。而且公开承诺后,他们也就成为了我的监督者,他们的存在就会在潜意识里影响我备考期的行为。最终的结果也并没有让自己失望,第一次参加联考就上岸了,其中管综159,英语66,总分225。
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Q
如今在上理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研究生学习生涯,现阶段对个人的学习或者其他方面有什么规划?
刘韬:在不影响本身工作的前提下,继续将重心放在学习方面。制定详细的课程学习计划,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授课教师和同学互动,及时解决预习中的疑问。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主动寻求额外的学习资源,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希望能够扎实掌握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知识,取得优异的课程成绩,为后续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