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雪芹所处的年代,他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其书画技艺也同样卓越。然而,曹雪芹性格中有一种独特的坚持,那就是不愿与那些势利、不真诚的人交往。因此,他的墨宝并非轻易可得。
当地有一位乡绅,他以压迫民众、对上谄媚、对下傲慢而闻名,总是企图占些小便宜。当他得知曹雪芹的书画技艺非凡时,便心生一计。他的儿子即将参加乡试,如果能获得曹雪芹的一幅吉祥画作和一首寓意吉祥的诗,无疑会增色不少。于是,他不顾颜面,带着一把扇子,找到了曹雪芹。
“曹先生,听闻您的书画技艺非凡,我特来求您一幅吉祥画和一首吉利诗,以助我儿子乡试之用。”乡绅满脸堆笑,表现得极为诚恳。
曹雪芹一见此人,便已猜到了他的来意。本想直接拒绝,但乡绅纠缠不休,难以推脱。于是,曹雪芹心生一计,决定以戏谑的方式应对这位附庸风雅之人。
他提笔在扇面上迅速勾勒出梅花的枝干,并以朱红点缀梅花,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梅花的清香。接着,他又细致地描绘了一只站在梅枝上的小雀,生动至极。
乡绅见状,喜不自胜:“太好了,这不是喜鹊登枝吗?曹先生真是妙笔生花!”
曹雪芹未予理会,继续在扇子背面题诗。他的书法优美,布局均衡,笔法流畅,墨色恰到好处,每个字都仿佛在扇面上跃动。
他题写道:“扇动清风至,学子赴考场。中秋佳节时,状元及第归。”
乡绅更是喜形于色:“好诗,好诗!曹先生真是才华横溢,出口成章!”
他拿着扇子四处炫耀,逢人便夸耀:“看,这是曹雪芹为我画的扇子,还有他的题诗!”
然而,懂行的人一看这扇子,却只能摇头苦笑,转身离去。原来,这画和诗中暗藏玄机。
先说这画,梅花与小雀,分明是在讽刺乡绅自不量力,小雀也想登高枝。再说这诗,看似吉祥,实则是藏头诗。竖读起来,便是“扇王八头”。
乡绅起初并未察觉,直到有一天,他向一位老秀才请教。老秀才一看扇子,便笑道:“你被曹雪芹戏弄了。”
“怎么回事?”乡绅困惑不解。
老秀才指着扇子上的画和诗,一一解释。乡绅听后,气得脸色铁青,大骂:“曹疯子,酸腐儒,我与你势不两立!”
他气得坐在地上,半天回不过神来。这把扇子,也成了他心中的痛,每次看到都如鲠在喉。
再来说说扇子上的字。曹雪芹的书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格。比如“扇”字,结构紧凑而灵动,左边的“户”字部首,笔画有力,仿佛紧闭的门;右边的“羽”字部首,则像展翅的鸟儿,与“户”字形成鲜明对比,寓意扇子带来凉爽。
再看“风”字,写得飘逸。左边的“几”字部首,如微风拂面;右边的“乂”字部首,则如风中柳条,随风摇曳,生动地表现风的特点。
“中秋”二字,更有风味。“中”字笔画简洁,结构稳重,如明月当空;“秋”字则繁复而韵律感十足,如秋风落叶,轻盈诗意。
“考”字显得沉稳大气,左边的“耂”字部首,如智者深邃;右边的“与”字部首,则如利剑,寓意考试需锐气和决心。
最后“状元郎”三字,更是点睛之笔。“状”字笔画繁多,布局合理,气势磅礴;“元”字简洁明了,寓意首位;“郎”字潇洒飘逸,如年轻状元,意气风发。
这把扇子,虽被乡绅用作炫耀,实则是曹雪芹对他的讽刺和戏弄。画、诗、字,每个细节都充满了曹雪芹的智慧和才华,也展现了他不畏权势、敢于戏弄权贵的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