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战火纷飞”,平台、商家在争什么?

创业   2024-12-21 23:57   广东  


作者/江月 编辑/小榆 来源/商业评论

导语:对于即时零售的未来,美团CEO王兴曾有一个观点,零售的终极形态是机器猫,你想要一个东西,它就能立刻给你掏出来。

近期,即时零售行业大事小情频发。

据鲸选Pro报道,前美团副总裁郭庆在今年4月加入京东后,目前已成为京东秒送业务负责人,而达达集团在今年同样经历调整,达达快送升级为“达达秒送”,其负责人同样为美团系高管——原美团外卖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杨文杰。
从直接竞争对手挖来管理者,足见京东对即时零售这一战的重视;但美团作为即时零售赛道的领跑者,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据美团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平台即时配送订单量达71亿笔,同比增长14.5%;美团闪购日均单量突破1000万单,七夕当日订单量峰值超过1600万单。
2018年,美团闪购成立之初,它还没有独立的BD(地面推广)团队,它的服务还内置于美团外卖中,但如今美团闪购已经成为“大树”,整个即时零售行业的“森林”,也在繁荣生长。
不止美团、京东,淘宝也在今年升级“小时达”,频道入口直接提升到顶部菜单栏,同时和饿了么展开深度合作,抖音小时达也在此前开放全国商家和服务商的入驻。
整体市场规模层面,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统计,2023年国内即时零售规模达6500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5万亿元。
为何即时零售市场能持续增长、并突破万亿规模?从需求、商家供给和平台三个维度来看,即时零售为何能成为巨头的新战场?巨头之间在“争”什么?

01

需求之变:从应急购物到日常消费
即时零售行业发展之初,应急性购物需求占到主力。
应急性需求的逻辑很简单,雨天的雨伞订单会激增,用户在高温天会经常购买冰饮、雪糕,即时零售平台和提供O2O已经能满足这部分应急需求。
从供给端来看,快消品的头部品牌认知度高,并且最契合用户的紧急需求,比如天热了人们就想喝水;但电商非标品的品牌辨识低、定价体系不透明,用户很少会产生紧急性的购买需求,尤其下沉市场消费者更倾向于到店购买。
对商家而言,连锁品牌的快消品主要起到引流作用,商品本身毛利率不高,与线上平台合作还要付出配送费、技术服务费(佣金)等,商家的合作意愿并不强。
换言之,当时应急性购物需求所带来的GMV、订单量和利润率,还不足以撬动商家、平台全面投入资源去运营成本较高的即时零售业务。
但在新冠疫情之后,即时零售的需求面有了巨大改观。
疫情期间,消费者对“送货上门”的需求激增,用户对下单购买之后的即时交付有了更高要求,履约时间越短越好,这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多数用户的消费习惯。
作者曾在2022年调研美团闪电仓时发现,闪电仓40%的流量来自于消费者浏览并点击门店,这意味着四成用户习惯于在即时零售平台主动搜索并下单购买商品,就像在电商平台购物一样。
生活服务平台的性质也得到延展,用户不仅能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点餐、点生鲜,更能买到塑料板凳、手机支架等小商品,而由于外卖平台的骑手规模足够大,在履约服务上效率更高,这极大提升了消费者对即时零售的购物意愿。
根据《2023火烧联赢·胡润中国新零售白皮书》,近八成(78%)的受访者表示即时零售高度满足即时性和便利化的消费需求,并认为通过即时零售平台购物,能够提升购物体验和满足自身的消费升级需求(75%)。
除疫情影响之外,Z世代消费者成为主流,也推动了即时零售行业的飞速发展。由于Z世代用户普遍出生于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年代,互联网的高效便利让年轻消费者更注重即时交付所带来的满足感。
据尼尔森IQ的报告,年轻消费者的囤货意识相对较弱,更倾向于随用随买的模式,并在即时零售消费者中占据主导地位;埃森哲的报告进一步指出,年轻一代人更关注“速度”,有超过50%的95后希望在购物当天就能收货,也愿意为更快的配送速度支付额外费用。
在需求变化的期间,即时零售领域出现了更多的平台,履约时效在竞争中不断提升,商家供给也越来越丰富,即时零售消费开始变得日常化、匹配场景也更加细分,比如出差时的备用商品需求等、特殊纪念节日的送礼需求,消费电子新品首发的抢购需求等。
和疫情前相比,即时零售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极大改观,消费者们不再仅仅是为了应急才在即时零售平台下单,这进一步带动商家、平台求变。

02

供给之变:从被动改变到主动求变

最早期,即时零售的商家供给极为受限,经常出现用户想买的东西买不到、买得到的商品溢价太高。
虽然当时头部电商都布局了即时零售业务,但大多数是给连锁商超开一个流量入口,做最基础的“线下零售线上化”,几乎不投入资源去运营,这进一步导致供需错配,比如商家基本只在白天营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夜间需求。
品类层面同样如此,当消费者需要为家庭急用购买商品时,比如一次性洗漱用品、搬家纸箱等,在区域相近、配送时间合理的范围内没有商家提供此类供给。
本质上,当消费需求有限时,商家没有意愿为“小众”的即时零售专门调整商品供给、增加库存压力,主打一个“有什么卖什么”。
但今时不同往日,即时零售的供给大为改观。
由于疫情后各类到家新模式层出不穷,线下实体遭受猛烈冲击,亏损、关店正在席卷每一家连锁商超。据联商网统计,今年1-7月,全国已经有至少15家沃尔玛门店关闭,而大润发所属的高鑫零售,在2024财年关闭了20家大卖场。
同时,根据2024年半年报,12家超市上市企业里,7家出现营收同比下滑,其中人人乐降幅最大,同比下降39.86%;净利润方面,联华超市、中百集团、京客隆、步步高、人人乐等5家出现亏损;中百集团净利润降幅最大,同比下滑了614.42%。
究其原因,在零售需求快速分化、零售消费场景不断迭代的过程中,传统连锁商超的变革没有跟上时代,门店服务、运营和供应链整体落后于消费需求。
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曾在研究了线下超市的“二房东”经营模式后表示,在行业向上发展时,这些超市挣钱很轻松,但是对于商品的把控越来越弱,甚至到了“给钱就能上”的地步,也渐渐远离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基于此,进入2024年,一批连锁商超开始了门店调改,学习业内先进的零售代表,通过深耕存量来重振线下客流。
比如被胖东来“爆改”的永辉超市,以今年6月胖东来帮扶首店郑州永辉超市信万广场店为例,调改后7月份完整月的销售额5835万元,达到187万元/日,是调改之前日均销售额的13.9倍;10月,北京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的石景山喜隆多店,当天迎来达1.4万次的支付客流,销售总额达170万元。
一边是爆改,另一边,传统商超正在积极拥抱即时零售,开拓增量市场。
据相关平台即时零售负责人反馈,过去即时零售缺乏供给,但现在,很多商场、门店、城市里的传统渠道都需要新的出路,是一股综合性力量。
相比过去,头部连锁品牌也意识到即时零售市场的庞大规模和海量需求,更多品牌商家和平台合作时,也会基于消费者的喜好偏向调整品类供给,还会根据即时零售平台上成规模的细分需求,推出定制化商品。
随着供给越来越专业化,很多商超也在尝试自营到家业务。比如来自河南濮阳市的绿城超市已经推出自有的到家小程序,并设有独立的线上业务部门,线上销售在整体销售中的占比约5%。
政策方面同样鼓励线下实体通过即时零售新模式推动转型。去年7月,《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提及,支持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赋能实体门店,拓展服务半径。
即时零售已经成为不可逆的消费浪潮,而主动求变的传统零售玩家们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平台全面发力即时零售行业。

03

平台之争:本地电商的抢发布局
即时零售,早已成为电商平台的兵家必争之地。
交银国际根据各公司披露的数据估算,2022年,即时零售业务按交易规模排名,第一名为美团(美团闪购及小象超市),市占率约34%;其次为饿了么(不包含外卖),市占率约26%;京东到家排名第三,市占率约15%。
作为行业领跑者的美团,目前共有3万家闪电仓,并计划到2027年拥有10万家闪电仓,这意味着未来三年,美团还将开出7万家闪电仓,遍及中国的各个县市。
作为电商巨头的阿里,一方面以饿了么为代表直接与美团竞争,其合作的品牌官方旗舰店也超过2万家;另一方面,淘宝小时达依托于传统电商供应链,向拥有本地仓的淘天商家开放入驻,并在今年8月接入了优衣库。
京东的到家业务也取得了长足增长。根据达达集团今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京东秒送营收为9.3亿元;达达秒送营收15亿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38.6%。
短视频平台也在争先布局即时零售业务。今年9月,抖音小时达开放了全国多个省会和地级市的商家入驻;同月,快手电商正式推出小时达服务。
入局者众,从商业发展沿革的角度来看,即时零售平台之间的竞争,是为了下一代电商模式的布局之争。
回顾国内电商的发展史,每一家崛起并具备长期竞争力的电商平台,往往都在电商通路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上,实现了变革与创新,比如阿里开辟中国电商的“水电煤”基础设施、京东升级电商快递的履约效率。
如今,即时零售所代表的本地电商模式,极有可能引领新一轮的电商模式创新。
什么是本地电商?就是利用本地供给和本地运力来满足本地需求,因为流量正在从过去源源不断的公域水池,向着社区、附近的线下场景集中,社区周边3-5公里的零售场景正处于“增值”周期,这也是电商平台自新零售变革以来一直想布局的业务。
同时,以即时零售为代表的本地电商改变了商品交付时效,用户下单后数小时内就能收到商品,而随着平台的持续投入,本地配送能力也不再是坚不可摧的城墙。因此,平台要保证可持续的竞争力,最终要回到“货”的逻辑,改造“货”的流通、库存体系,确保商品供给和性价比最优。
提升“货”的专业性,这也是即时零售平台正在做的事,一方面持续引入更多的KA连锁商家,保证商品质量和品类的丰富度;另一方面深耕具有突出价值的细分品类,比如宠物用品、美妆护理等。
对于即时零售的未来,美团CEO王兴曾有一个观点,零售的终极形态是机器猫,你想要一个东西,它就能立刻给你掏出来。
即时零售正在坚实地迈向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规模,但各平台所提供的服务能力、商品供给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持续地投入资源进行市场教育、丰富品类供给、优化履约能力,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即时零售平台竞逐的核心。
毕竟,谁也不想错过站上下一代电商模式风口的机会。

内容参考:

《京东秒送换将,达达“美团系”压阵,刘强东拼刺第二战场》,来源:鲸选Pro

《大卖场至暗时刻:零售商业“逻辑”变轨》,来源:地歌网

《专业玩家加速入局闪电仓》,来源:六哥调研

《零售业寻找新出路,美团提供了一种思路》,来源:晚点LatePost

《闪电仓大扩张,美团“豪赌”本地电商》,来源:AI蓝媒汇

《下沉市场:即时零售正在成为“常规”渠道》,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创伙伴
影响百万创业者,创业都看创伙伴!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学习更多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