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的‘党员学习议事日’,除了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还要再次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农惠农政策内容,重点讨论第8和第15村民小组水渠修复的事,涉及200多亩粮田的灌溉问题。”12月1日,宜丰县新昌镇桂花村党支部书记蔡志鹰告诉记者。每月15日,是桂花村固定的“党员学习议事日”。“这项制度从1973年到现在,我们整整坚持了51年,历经6任党支部书记,一直没有中断过。”蔡志鹰说。
(资料图:村干部学习议事)
一项制度,引领着桂花村一路发展。51年来,桂花村的家底越来越厚实。目前,该村集体总资产超过1亿元,是宜丰县唯一的村集体资产“亿元村”。一项坚持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制度,有着深远的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在桂花村,每一次“党员学习议事日”,往往都与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引领村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密不可分——20世纪70年代,解决温饱是一个大问题。1975年,桂花大队第一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漆成生,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借粮。“当年,县里有一批新研发的粮食种子,其他公社都不敢种。我在‘党员学习议事日’上提出先行先试,得到参会人员的支持。大家一致认为,只有敢试才有赢的机会。结果,我们大队的粮食产量倍增,很快还清了欠粮。”漆成生回忆道。
有了试种粮食种子成功的加持,1977年的一次“党员学习议事日”上,有党员提议“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蔬菜品种”。经过一番讨论,党支部决定成立桂花蔬菜队,在扩面积、优品种、增效益上下功夫。至1982年,大队蔬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近100亩扩大到300多亩,蔬菜销售收入达到8.6万元。“桂花蔬菜”卖到南昌、九江等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大江南北,尝到发展甜头的桂花人在“党员学习议事日”上更加“脑洞大开”,“议”出一个个更加大胆的决策——1983年3月,有党员提议: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要抢抓机遇组建建筑队伍。会后,大队将20多名泥工、木工组织起来,成立桂花大队建筑队,并陆续创办了营养食品厂、化工原料厂、门窗厂、铜线厂、酒厂等,集体经济日益壮大, 还涌现出一批跨省、跨地区经商办厂的“桂花能人”。(资料图:桂花村民喜领福利红包)
1984年,桂花大队改为桂花行政村。随着全县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村里获得一笔25万元的征地补偿款。如何使用这笔资金?村党支部将其列入“党员学习议事日”议题。当时,有人提议“一分了之”,有人提议用作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最后,党支部以投票方式表决,形成了“以投资代替分红的方式,建设全县第一栋村级经贸大楼”的决策,实现多元化增值。有了第一栋经贸大楼赚取的“第一桶金”,桂花村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之后陆续建起了4栋经贸大楼。全村固定资产超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近200万元。(桂花村议事)
进入新时代,桂花村的“党员学习议事日”催生了更为规范的“四先”制度:“党的方针政策先知晓、村级大事要事先商议、村‘两委’后备干部人选先酝酿、村干部工作是否满意先评价”,逐步形成了理论学习、党员议事、村务监督“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模式,其做法在省、市推广。近年来,桂花村“党员学习议事日”讨论决定最多的,是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每年投入资金40多万元,建立村级养老、高龄奖励、奖学助学、困难补助等发放制度;为全体村民购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村组干部和党员免费参加平安保险;推行困难群众“一帮一”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和有条件的村民与困难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结成13个帮扶对子。桂花村的“党员学习议事日”,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推动发展的“秘钥”。51年来,桂花人凭着这把“秘钥”,开启了宜丰县的一个个“第一”:第一个成立村级蔬菜队和建筑队、第一个兴办村集体企业、第一个建起村级经贸大楼、第一个选派农民到大学脱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