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至2006年间,遵义会议纪念馆在场馆建设与陈列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纪念场馆由2处增至10处,首个陈列馆在此期间顺利落成,展览线路从100余米延长至500米,讲解员队伍从最初的2人发展成为30余人的专业团队。
在遵义会议会址的后门有一条杨柳街。这条街上,几栋特别的建筑尤为引人注目,它们与遵义会议会址共同构成了丰富的历史画卷。如今,前来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游客都会来到杨柳街,参观这些建筑,感受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遵义会议纪念馆原馆长雷光仁对杨柳街上的每一栋建筑都了如指掌。“这里就是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旧址。”雷光仁介绍,“1999年,我参与了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的复原工作。这座房子原为国民党黔军副军长犹国才的私宅,后来因损毁而废弃。我们在修复时,不仅恢复了它的原貌,还在二楼推出了‘肩挑的银行’陈列展览。展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让游客们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999年,遵义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决策,启动了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的修复陈列工作。在这次修复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成为了第一栋被修复的建筑。红军在遵义期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这里进行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苏维埃币发行和回笼工作。银行买卖公平、让利于民,不仅为红军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还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和红军的污蔑宣传。
旧址修复后推出的“肩挑的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长征在遵义”展览,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首次了解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紧接着,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秦邦宪(博古)住址、邓小平住址等也相继得到了修复。在修复秦邦宪(博古)住址时,有老同志提出质疑,但雷光仁坚持认为,展览应该全面、真实地反映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
随着这一系列复原工作的完成,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场馆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然而,当时遵义会议的展陈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在遵义会议期间并没有住在遵义会议会址附近。许多游客来到纪念馆后,都希望能亲眼看看毛主席的住处。
雷光仁介绍,毛主席住居是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和张闻天、王稼祥的住处。他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三人在遵义会议上的发言都是在那个地方准备的、商量的。遵义会议之所以成为扩大会议,也是他们三人在那个地方商量以后,据理力争的结果。所以,毛主席住居对于遵义会议的展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雷光仁积极争取各方支援,投资上千万元,从根本上改善了毛主席住居的观瞻环境。还购置一台中型客车,作为遵义会议会址到毛主席住居的摆渡车,供游客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参观。这个举措实施后,参观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址的游客数量增长了几十倍,对于完善遵义会议陈列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雷光仁
2003年,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馆藏文物达1000余件。经过之前的一系列研究,遵义会议前后以及整个红军长征的历史脉络早已清晰明了。因此,遵义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遵义会议陈列馆的建设工作。
遵义会议陈列馆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第一座遵义会议陈列馆在2004年1月15日竣工。随后,在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之际(即2005年1月15日),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至此,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场馆建设基本完成,形成了包括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等在内的10个纪念场馆组成的完整体系。
场馆建设完成后,雷光仁又面临着新的问题。“这些纪念点都复原了,但游客来了以后还是不知道遵义会议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只看到无声的建筑,无法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内涵和教育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有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把遵义会议的丰富内涵传递给游客。”雷光仁说。
更多内容请关注遵义晚报视频号
▼▼▼
全媒记者:谢捷 陆邱珊 王涵璐 徐晃 何骥淯
一审 :李霞
二审 :周宁
三审 :冷泽学
总值班 :郭健
更多精彩新闻
更多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