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视频中,在陕西宝鸡岐山县蔡家坡镇,一位种地人为阻止数十名村民在自己家玉米地里“捡拾”甚至直接掰走玉米,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用加特林烟花朝着人群发射,以此轰赶人群,保护玉米。
视频中,种地人无奈又愤怒地说:“谁想这样弄,关键是没有办法啊。”
种地人表示,“在地里面能看见的有50多个人,还有在地里面掰玉米的。我们这太多了,派出所民警来了也没有办法,你在跟前骂,人家就不理你,带着满面笑容,看起来开心得不行,手还在玉米秆上不停地掰玉米,说才弄了一点,别人比他的多。”
这样的场景就发生在现在,真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科技和法律全都越发高级和健全的今天,一位种地人面对不法侵害还能如此无助与绝望,令人错愕。
确实有“拾秋”一说,但可不是这种明抢,而是捡拾人家已经彻底收割完毕后遗漏的碎片。可是,如今不少人却借着“拾秋”的传统味儿,以法不责众之势干起了偷盗、哄抢之实。
从实际情况来看,种地人燃放加特林确属无奈之举,但其背后反映出的却是法律执行力度不足和社会公德缺失的深层次问题。
当法律的权威和效用在某些情况下苍白无力,当道德的约束力在一些人心中早已荡然无存,农户的无奈之举似乎也是必由之路。
一方面,执法部门应当加大打击力度,对于侵犯他人财产的行为坚决依法处理,绝不姑息。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孩子们去幼儿园首先学的就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但在一些成年人尤其部分老年人那里,这最起码的守则都已失守,实在太过荒唐。
“种玉米的一亩地卖1000来块钱,不种地的(捡拾者)能卖2000多块钱”,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极大不尊重,这并不是掰个棒子尝个鲜的小事,而是涉及个人财产的严肃之事,不该也不能助长这种氛围。
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种地人燃放加特林护玉米地不值得提倡,不由分说就去“捡拾”别人并未放弃的庄稼同样应该惩戒。
我是晚参君,“拾秋”不该是个无奈的死局,应该引发更广泛层面的思考,因为它不仅体现着个人的修养,也显现着基层对法治的态度。绝不能让“捡拾”玉米成为战场,更不能让这个“战场”越演越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