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如何协同发展

文摘   2025-01-16 19:22   浙江  

编者按



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分别于1月14日、13日隆重开幕,浙江大学共有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40余人参与到浙江两会。“启真新论”特分期推出代表、委员们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主题提出的观点和意见建议。

盛况(省人大常委)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湖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大学委员会主委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作为生产力,关键靠人才的支撑,而人才队伍的建设,靠教育事业来完成。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就是要打破传统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深度融合与优化配置。

首先,教育改革应针对国家最需要的产业和方向,培养更加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改革教育体系,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其次,科技创新需要更加紧密地与教育相结合,通过产学研合作,将产业的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提高教育的实用性。通过科研和产业项目的实践,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了一支有创新力的人才队伍,才能支撑我国科技实力的稳步提升,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总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深化改革,我们可以构建起一个更加开放、协同、高效的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体系,浙江大学等高校有责任也一定有能力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浙江省和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曲绍兴(省政协委员)
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民进浙江省委会常委、浙江大学委员会主委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围绕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使命,在以下几方面深入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


一是要围绕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学科和专业动态优化布局。在当前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人才培养的方案、模式都需要随之变革,通过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组创交叉学科板块,打造互动式、协同式、个性化和自主化的拔尖创新学生培养模式。


二是要围绕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治理理念,做优做好资源配置、人才评价。要鼓励优秀资深教师做好传帮带,尤其是在高层次科技创新队伍组织引领、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凝练示范、高质量教材编著等方面发挥其专长,要引导青年教师潜心立德树人和科技创新,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并以原创性成果为科研目标,要构筑质量优先、鼓励探索、容许失败的学术生态。


三是要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需求,开展内外联动,优势互补,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要引导有条件的教师团队,面向国家需求和企业难题,凝练并解决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与企业、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学校导师+产业导师”双导师组联合指导工程硕博士,产生原创性、颠覆性科研成果,并积极推动其转化落地。




黄英(省政协委员)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委会委员


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格局下,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核心引擎。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教领域的顶层设计上展现出高瞻远瞩的布局。一系列紧密关联教育、科技、人才与创新的政策相继出台,彰显了国家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坚定决心。在实践中,各地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多链融合成效初显。


然而,我国虽已迈出坚实步伐,但也面临着诸多深层次挑战。管理部门间的职能壁垒和“五唯”评价体系限制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合作,导致合力难以形成。科技评价的功利化趋势阻碍了创新生态的发展,而成果转化与人才管理政策的繁杂分散,在实际操作中造成了障碍,单点式改革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可能引发连锁负面效应。


展望未来,深化改革势在必行。一是要建制化推进多功能一体化平台建设,充分释放科技创新平台的多元潜能,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重塑产业生态,促进创新要素高效循环。二是要重塑科研组织体系与创新范式,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协调机制,打破创新枷锁,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创新活力。三是要高标准打造人才引进试验区,构建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汇聚全球英才。




张茂(省政协委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常委、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主委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为科技进步提供人才支撑;科技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人才则是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关键智力资源。


浙江大学正在奋力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也是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浙大是高水平人才聚集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在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创新平台的支撑下,实现科技攻关过程、科研组织方式与育人环节、育人模式有机融合,形成科技创新与教育、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培养造就更多的各类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


作为浙江大学的附属医院,我们在积极响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坚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解决重大临床问题为驱动,整合资源,强化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临床、教学、科研并重,实现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张治国(省政协委员)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农工党浙江省委会委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要坚持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一是要聚焦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本科教育要打造“专业硬课”,引导学生加强专业学习,练好专业基本功,积跬步以致千里。研究生教育要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路径,打造贯通学术研究到应用开发全过程培养模式。


二是要聚焦科技的动力源助推,强化科技自立自强。要整合优势异质资源,强化有组织科研,对标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尖的攻关方向,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培育大团队、谋划大项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三是要聚焦人才的主体性支撑,实施人才引领驱动。通过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引导合理的研究布局和人才结构。发挥学科带头人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关键作用,面向世界吸引、汇聚一流人才共谋科技创新,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营造人尽其才的学术环境。




王浩华(省政协委员)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常委、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主委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离不开基础学科的支撑。基础学科承担前沿研究,是自主创新、社会长远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基础学科人才的特点和培养规律,也要坚持促进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发展,才能真正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


推进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范式,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与基础学科发展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形成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有助于青年人更早展现才华。浙江大学持续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投入和支持,帮助优化学科布局和资源配置,近几年基础学科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如何将前沿基础研究与一流人才培养有效融合,物理学院特开设了《物理实验III》课程,依托学科高水平科学研究,开展了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等离子体物理及应用物理等方向的数十个课题研究,全部科研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为学生开展前沿科研实践和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了多位国家级青年人才,真正达到了用科研助力教学、助力人才培养的效果。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与基础学科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不断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才能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协调发展,为基础学科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胡海岚(省政协委员)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系系主任,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常委、浙江大学委员会主委 


教育、科技与人才的一体改革发展,构成了推动社会进步与创新的基石。在时代日新月异的变迁中,三者的深度融合显得尤为关键。它们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共同赋能,其一体化进程关乎国家的长远规划与未来发展,是一项精密且复杂的系统工程。


人才是推动这一切的核心力量。杰出的科技人才引领创新潮流,推动产业升级,而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则是孕育未来人才的摇篮。构建既注重理论知识又强化实践能力、同时鼓励跨学科交流的教育环境,以及完善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培养顶尖科技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育,为科技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科技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学习的边界。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顶尖人才,催生了新的科技中心,重塑了教育模式和科技成果,进而孕育了世界一流大学与企业的诞生。


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融合,不仅增强了自身的实力,还带动了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三者的协同发展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教育孕育人才,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又反过来促进教育的革新。只有不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改革,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持续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黄飞鹤(省政协委员)
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九三学社浙江省委会常委、浙江大学委员会副主委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科技与人才的深度融合与一体化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关键所在。作为浙江省政协委员,作为浙江大学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


首先,教育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我们要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理念、内容和范式的创新。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挑战,也要通过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前沿科技和实际应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市场竞争力。


其次,科技是教育和人才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要逐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勇于突破。通过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技创新事业。同时,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


最后,人才是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要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既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也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在浙江省建立最优人才成长生态和最具吸引力的全球人才集聚地。



浙大统一战线
来源 | “启真新论”公众号
编辑 | 李悦悦
审核 | 仇婷婷

浙大统一战线
浙江大学统一战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