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强“四力” 助发展|解密偏远山村的振兴“密码”:绿水青山,筑就山村幸福路

民生   2025-01-14 14:20   四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桅子湾村,是雁江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昔日,因山高路远,缺乏支柱产业,是桅子湾的真实写照。如今,偏远的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绿水青山正逐渐变成幸福生活底色。
近日,记者走进这里,探寻桅子湾村村民凭着对这方绿水青山的热爱,是如何找到乡村振兴的“密码”?
桅子湾村柑橘产业。
“靠山吃山” 转变的是观念
“这里的山山水水是非常好的,住起来非常舒服。”见到记者,村支书唐敏亮出了桅子湾村的底牌。
桅子湾村位于小院镇东部,距离资阳城区46公里,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留在村里的多为老年人,虽然靠着青山绿水的天然优势,但以传统农业为主,无支柱产业,留村村民主动谋发展的积极性并不强。
改变,在近年逐步发生。村民们勤劳,但收入有限,如何让这个山村留住绿色的同时,实现生态富民?为此,桅子湾村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充分利用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优势,积极引进业主,推动柑橘种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走进桅子湾村柑橘基地,成片的果树错落有致,金黄的沃柑挂满树枝,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唐敏告诉记者,2018年村上引进业主连片打造果园,刚开始种的时候,沃柑树小,便套种了蔬菜增加收入。
李福林作为该村招引的果园业主,来自眉山,从事机电销售的同时,看到柑橘产业颇具前景,便跨行种起了沃柑,也将外面的好技术带到了桅子湾村。目前,他已在小院镇发展沃柑种植300亩。
“这里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农民很热情,我们请工人随叫随到,我也想带动当地村民共同致富。”李福林表示,基地将加强园区管护,提升柑橘品质。同时,与村民建立更加友好的合作关系,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务工岗位,实现基地生产和群众收益互利共赢。
柑橘基地采收沃柑。
柑橘为当地产业发展开了个好头。在其带动下,该村还用好坡地,不断改良柑橘品种,并与业主进行技术合作,发展160余亩凤凰李,良好的水土滋养之下,该村的凤凰李成功挤进了一线城市,2024年,凤凰李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余元。
产业发展,让桅子湾村村民实现增收的同时,也自发开始搞起了林下畜禽养殖,实打实为果农增加了不少的收入。这个“靠山吃山”的山村,“活法”不变,观念已然逐渐转变。
改头换面 全村要吃“绿色饭”
冬天的桅子湾村,气温不高。然而,寒冷并没有让村庄冷清下来,当前正值投放冬虾的季节,收割后的稻田再次迎来勤劳的农人前来管护。
作为回归的桅子湾村人,2019年,雁江区盛佳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李能齐和妻子回到家乡桅子湾村,投身于稻虾共养的探索之中,但缺资金、缺技术的问题困扰着刚创业的李能齐。
于是,他频繁参加雁江区农广校的培训,虚心向老师请教,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稻虾种养技术。
“农业需要耐心和智慧,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李能齐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稻虾共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他的稻田里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既保证了水稻和小龙虾的品质,又实现了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的双重目标。如今,他的稻米丰收,小龙虾也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近200亩稻虾田产出的优质稻虾米口感丰富。
绿色种植的稻虾米和产出的小龙虾价格不低,也吸引了更多村民在种养殖过程中,自发开启了绿色发展之路。林下养殖也用畜禽除草,减少农药的使用,畜禽产出的粪便经过发酵能成为优质的肥料。
“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才会激励更多村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桅子湾村驻村第一书记詹梅告诉记者,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桅子湾村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将农民增收作为第一工作目标。
桅子湾村稻虾产业。
为了打开稻虾米的销路,雁江区卫生健康局作为该村帮扶单位积极开展消费帮扶工作,最终该村21150斤稻虾米以每斤5元的价格销售,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
“吃山”更要护山。桅子湾村深谙这个道理,全村人进一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生态保护融入文明村镇建设,并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通过绿色发展稻虾养殖、柑橘种植、李子种植和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打响品牌 寻长远发展之路
产业的发展提振了村民发展的信心,结合该村发展基础和当前的发展机遇,该村更是在品牌建设继续下好功夫,寻找起了长远发展之路。
“以前很少有人知道桅子湾村,从城区过来都要快2个小时,盘山公路许多弯弯绕绕,但是现在有了高速公路后,这种情况已经有改善了。”詹梅告诉记者,作为驻村工作队,乡村要振兴,村民想要持续增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为我们带来了新课题。
针对当前产业发展现状,该村对稻虾养殖基地、柑橘种植基地和林下畜禽养殖基地进行了短期、中期、长期的科学布局。当前,稻虾米作为拳头产品打响了桅子湾村的名号,但一花独放不是春。
桅子湾村稻虾米。
如何让“粮袋子”真正转化为“钱袋子”?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工作人员决心摆脱传统销售模式,一边扩大宣传晒成品,一边在产品筛选、品牌打造等方面做足文章,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该村依托本村成功人士和致富带头人,探索稻虾米外销渠道,并充分利用电商平台构建更广的销售渠道,确保产品畅销无阻。
在全村的辛勤努力下,去年,该村村集体收入26万余元。
如今,村里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桅子湾村主动谋发展的行动越来越积极,本地乡贤带来的新思路、新技术正为该村发展注入强大的智力帮扶。主导产业提质扩面之余,该村还鼓励村民成立专合社、家庭农场等打造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逐步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创新机制,对接蒲江龙头加工企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并通过结对企业把优质农产品销往市区企业、学校、机关、部队、超市。
倚靠山水间,桅子湾村人意识到,“一棵棵树木”成就起绿水青山,而正是绿水青山,筑就起今日桅子湾村振兴的幸福路。



主办:中共资阳市雁江区委宣传部

来源:资阳观察 ‍‍‍‍‍‍‍‍‍‍‍‍‍‍‍‍‍‍‍‍‍‍‍‍‍‍‍‍‍


雁江之声
蜀人原乡,美丽雁江!雁城人的微社区、微家园,欢迎关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6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