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工笔画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讲座在沧州市举办

美体   2023-12-17 23:26   河北  


12月9日至10日,由中国工笔画学会与沧州市文联主办,沧州市美术家协会、沧州美术馆承办,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协办的“漫谈工笔画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讲座,在沧州美术馆风雅颂大讲堂正式开讲。本次讲座由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亚中、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王福利主讲。

沧州既是《诗经》的重要传播之地,又是中国工笔画之城,这些文化光环和丰厚积淀,使其更具有独特的人文特色与魅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文学经典,延伸绘画想象,以工笔画带动更好地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拓宽创新发展新途径,沧州市文联邀请中国工笔画学会共同举办了此次活动。

沧州市文联党组书记王月周,中国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刘吉,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王通,沧州市文联、市美协副主席王春周,沧州市美协副主席田玉洲、黄金钟、张立强、卢洪英,秘书长韩晓峰等参加此次活动。讲座由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沧州市美协主席杨贵玉主持。

沧州市文联党组书记王月周致辞


讲座围绕工笔画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相互融合展开,王亚中和王福利以《诗经》为例,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字的解读及赏析,用个人独到的见解,将文字所带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工笔画创作相融合进行深入阐述,使大家真切体会到工笔画创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碰撞出的奇妙之感。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先生以中国画线与色的审美表现——兼谈全国美展的创作问题为主要内容,从中国画的文化属性、中国画线与色的审美表现和全国美展的创作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讲解,指出中国画是具有独特东方哲学思维与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儒、释、道文化与哲学思想是中国艺术根基,由此生发出中国画艺术观,物化出中国画的艺术程式和艺术方法。中国传统绘画是以抒情写意为中心的民族艺术美学思想的体现,情感的意象性表现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特质;而创造线与色的程式、表现形的意义,则构成了传统绘画美学的重要内容。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授课

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亚中授课

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王福利授课


在中国画线与色的审美表现方面,陈孟昕先生指出:线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要素的灵魂,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积淀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以深层的民族心理为内趋力,以浸透着画家情意的笔力为基质,将自身的格调和美感发展成超越时空、普世共享的形式经典。而在色彩的审美表现上,陈孟昕则是以考古学、历史学实证的方式展开讲解。陈孟昕指出,就工笔画的绘制机制而言,可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楚墓两张赋彩浓郁的帛画《人物御龙》、《人物龙凤》看到其倪端。而工笔画至到唐代可谓高潮迭起,宋代宫廷院体画由于重“形似”、“格法”和写生观察,使工笔画色彩运用不仅赋彩浓郁典雅、工整精细,且由法入道,愈加艺术本质化。在元以前,重彩工笔画当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形式。元代文人画在实践上的发展和理论上的构建,主张“朴素玄化”,追求“意足不求颜色似”,排斥色彩的运用。这种抵触色彩表现的文化和观念,使得唐宋已降对颜色的使用和挖掘受到抑制,由此形成了水墨与工笔为传统的两条线的中国画发展形式。

在全国美展创作的问题上,陈孟昕强调美术作品不能脱离艺术的本体价值,在思考精神性、思想性的同时,作为美术家也必须寻找与之匹配的艺术方式及艺术语言的自主性和特殊性,使主题性创作遵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价值要求,才能为人类、为社会留下具有精神感染力和视觉审美性的、拥有恒久价值的作品。作品来自灵魂,作品的力量来自情感的力量,思想性、精神性永远是作品的底蕴。创作之贵在于“创”,美术作品表现的内容必须有创造性的审美呈现,独到的视角、别致的样式、新颖的语言和个人风格是视觉艺术的恒久价值。



通过这次讲座活动,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与中国工笔画创作相融合的认识与热爱,打开了艺术视野,也深刻感受到中国工笔画所蕴含的东方美学和中华精神,对于促进沧州市文艺的繁荣发展及夯实“中国工笔画之城”的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沧州市美术家协会
沧州市美术家协会新闻资讯、公告通知官方发布平台,沧州市美术交流、美术家展示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