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中,我们时常会迷失自我,不知所踪。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追求着成为“某种人”——学者、艺术家、企业家、伟大的父母、辛勤的劳动者……而忘记了最根本的,成为“一个人”。冯友兰先生曾言:“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这句话今天读来,依旧振聋发聩,直击人心。(注: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我们生活的世界仿佛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像是齿轮,为了机器的运转而不断加速旋转,但很少有人停下来思考,这台机器究竟把我们带向了何处?我们是否真的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哲学,这门古老而又持续焕发新生机的学问,给出了我们思考这些问题的独特视角。它不仅仅是为了探讨存在的本质、道德和伦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哲学教会了我们如何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中保持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1. 躲避定义的陷阱
在追求成为“某种人”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被各种标签所定义:“成功人士”、“社会精英”、“明星网红”。这些标签虽然看似光鲜亮丽,但却如同束缚手脚的枷锁,限制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冯友兰先生的话语提醒我们,真正的成长和成熟,不是为了迎合外界的标准,而是从内心深处挖掘出最真实的自我。当我们学会了不被外界定义时,也就找到了成为真正“人”的道路。
2. 从“自我实现”到“自我超越”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但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却更进一步指向了“自我超越”。成为真正的“人”,不仅仅是实现个人梦想,更是在实现个人梦想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反思和超越自我,关爱他人,贡献社会。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胜利,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注:马斯洛,《动机与人格》,1954年版)
3. 哲学的实践意义
哲学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智慧。它教会我们批判性地思考,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它让我们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性,而不是冲动和绝望。更重要的是,哲学让我们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学哲学,不是为了成为“学者”,而是为了成为更加完整、更加有智慧的“人”。
4. 现实中的反思
当我们周围充斥着“成功学”和“鸡汤文”时,冯友兰先生的这句名言,就像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温暖而不失力量,提醒着我们不要被肤浅的表象所蒙蔽。在这个人人追求“标签化”成功和“标准化”幸福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回归初心,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5. 回归本真,追求更高的自我
成为真正的“人”,意味着拥抱生活的复杂性,不害怕失败,不惧怕不同,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哲学将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帮助我们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出更为广阔的心胸。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不被外界所左右,最终实现自我超越,成为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真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