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
为国铸箭,圆梦飞天
1932.11.17-|-2024.6.11
他一生干了三件大事
参与完成研制战略导弹
研发运载火箭
送中国人上太空并筹建“天宫”
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
作出杰出贡献
他说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理想和志愿
溘然长逝3个月后
2024年9月13日
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他 就是王永志
王永志(1932年11月17日-2024年6月11日),辽宁昌图人,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航空航天部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暨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导弹系列总设计师。
在轰鸣炮火中激荡的航空报国情
0 1 :
1932年,王永志出生在辽宁。18岁时,王永志听闻美国飞机在朝鲜战场上狂轰乱炸,意识到国家需要强大的国防来守护。“就是因为这场战争,我有个同学参加志愿军,还没等过鸭绿江就被炸死了,这个时候我就有一种满腔的义愤。干脆我造飞机去,你怕什么我搞什么!就这样,朝鲜战争一下子把我的个人志愿全改变了,就是要保家卫国,强军强国,不能再挨欺负了。”王永志在《口述北航》录制中这样回忆。
02:
为了少年人满腔热血的爱国梦,王永志放弃了原本做农业科学家的梦想,大学报考了飞机设计制造专业。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王永志成为了北航的首批学生,其间被派往莫斯科继续学习。他回忆道:. “一天,北航的党委书记王大昌找我谈话,告诉我学校推荐我留学苏联,继续学航空。我听后欣喜万分,心想如能成行,我一定加倍努力学习,决不辜负祖国重托。这时我刚念完大学一年级,就被北航派去留苏了。”后来,王永志又因为国家需要改学火箭导弹设计专业。
急国家之所急 赤子之心沸腾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王永志被任命为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那一年,他正好60岁。载人航天的难度极大,作为工程的总设计师,王永志提出了从源头查找问题的“归零”制度,他说不带任何隐患上天,是“归零”的核心。
2003年10月15日,随着王永志和全体航天人的齐心协力、集智攻关,中国人的脚步终于第一次迈进太空。当杨利伟从神舟五号返回舱安全走出来的时候,王永志百感交集:“把中国人送上天,这也是天遂人愿,最后的目标都达成了,无怨无悔。”谈到自己的人生与事业,王永志曾激动而自豪地说,感谢祖国给他机会,在自己的人生中有幸与其他航天人一起做了三件值得欣慰的事:把火箭准确地送到需要的地方去,把卫星送到各种轨道上去,把中国人送到太空去。
薪火相传 心系后学
2006年5月,74岁的王永志,卸下肩上的重担,改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仍心系国家航天事业、培养航天人才,一直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多年来,我国不但培养出素质过硬的航天队伍,还培养了载人航天精神,王永志说,希望后辈认真学习“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理想志愿,继续圆梦飞天。”他曾对年轻学子们说:“咱们的载人航天和无人深空探测一步一步向前,工程越来越大,时间也很紧迫,你们将来要做的事很多,很有用武之地,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投入到国家的航天事业,使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尽快实现。”
王永志用一生的心血和智慧,推动了中国载人航天的跨越式发展,他心系国家航天事业、培养航天人才,一直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
从年少时起,王永志就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未知的勇气。在校园的时光里,他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为日后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敢于挑战权威,提出大胆的设想。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王永志面临着无数的困难与挑战,但他从未退缩。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让中国的航天之梦一步步变为现实。
从“神舟”系列飞船到载人航天工程,王永志的贡献不可磨灭。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学子,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有勇气、有毅力,就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校园中,我们应以王永志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我们追随他的脚步,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 | 黄家祺
图片 | 央视新闻 央视军事 央视频 人民日报 中国航天
人民网 China Military 吾家吾国
美编 | 葛一诺
一审 | 蔺燕涛
二审 | 赵丛楠
三审 | 孙宁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生处出品-
官方微信号:sdaeu_1953
官方抖音号:SDAEU_XGB
官方微博号:@山东农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