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驾驶车辆驶入隧道,驶上大桥,顺利过江时,是否想过,一百多年前,在没有这些便利的交通设施的日子里,人们是如何抵达黄浦江对岸?
渡轮,上海人喜欢称作“摆渡船”,作为往来于黄浦江两岸的交通工具已经存在114年了。
1911年1月5日,上海第一班轮渡从当年的浦西铜人码头,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东路外滩附近起航,开往浦东的东沟,这一天,轮渡正式成为了越江“神器”。
其中,西闵线客渡航线每天来往于奉贤西渡和闵行,是目前上海在黄浦江上客流量最大的一条航线。早晨4点起航,晚上24点结束,节假日照开。
闵行这里的岸口离沪闵路不远,老闵行人习惯称它为闵行摆渡口。
虽是仅仅一江之隔,但多年来,两岸无论是城镇建设、社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等各方面有着一定差距。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奉贤人到闵行来,就犹如闵行人去上海。从80年代中期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引进了诸多世界500强企业,奉贤到闵行来打工的人越发多了,轮渡更忙。
西闵线客渡航线是条有年头的客渡线,闵行渡也是个有历史的渡口。该渡设于清末民初,最早为民间手摇摆渡,从1932年开始,开通运输汽车业务,设立了闵行汽车轮渡管理处,是全国官办车辆轮渡之始。
20世纪80年代闵行渡口
2019年1月,闵行轮渡迎来了新生。为大力推进滨江开发,新的闵行渡向西迁移了300多米。不久的将来,滨江贯通与轮渡口的有机结合会为两岸风景更添魅力。
这里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而原为人力木船摆渡的杜吴线则设于民国年间,为上海县境内黄浦江上14处渡口之一,称吴泾渡。
1958年9月30日,市轮渡公司在杜行至吴泾开辟杜吴线轮渡航线,派出40客位的205号客轮1艘投入该客渡航线营运。1959年该航线划归上海县交通运输局接收管理。1964年1月,杜吴线交还市轮渡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并于1973年新建了站房、候船室、驳岸、引桥,还有加宽的浮码头。
上世纪80年代杜吴线浦东杜行渡口
上世纪80年代杜吴线浦西吴泾渡口
到了1980年,为了适应杜吴线不断增长的流量,一艘可载2吨以下车辆过江的8车位车辆渡3号轮被投入使用,开辟了上海县境内第二条装载汽车过江业务,实行客与车的混装营运。
1980年始投入杜吴线运营的沪航车
上世纪80年代杜吴线浦东杜行码头
上世纪80年代浦西吴泾双码头
1994年,吴泾轮渡站被列为吴泾热电厂八期工程用地范围,吴泾轮渡站迁址上游剑川路沿江段,并于1997年8月21日竣工。
1997年8月21日竣工迁建吴泾轮渡站售票亭
1997年杜吴线浦东杜行轮渡站码头全景
2006年吴泾渡口引桥码头
2007年吴泾渡口检票口
改造中保留了80年代的老浮桥
十月杜行渡口畔浦江郊野公园的粉黛子如诗如画
从杜行渡口遥望对岸的夕阳美景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