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以来,很多北京市民感觉比往常暖和。12月初,国家植物园紫薇园内的连翘提前绽放,偏高的气温让连翘将冬季误判为早春。记者从北京市气候中心了解到,今年11月北京为1961年以来“最热”,整个东北、华北、黄淮一带,这个11月都暖得罕见。冬天暖和点不好吗?记者了解到,冬季偏暖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迎春花开早”这么简单,还会使病虫害增加、降水减少,也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冬季越暖,就为之后更剧烈的降温提供了基础。从京津冀地区中长期气候预测来看,预计今年冬季将呈现出“前冬偏暖、后冬偏冷”的特征,前冬冷空气势力整体偏弱,后冬冷空气逐渐开始活跃。也就是说,今年冬天还有骤冷的可能。▲近30天全国气温距平实况图。图源:中央气象台
11月4日,北京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天,较常年偏晚。气象部门解释,今年北京10月下旬中期至11月初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使得今年入冬日期偏晚。冬日姗姗来迟,也没有了往年的“威严”,此后至今的气温始终偏高。记者从北京市气候中心了解到,今年我们度过了过去63年以来“最热”的11月。2024年11月,北京地区平均气温为6.5℃,比常年同期偏高3.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为何今年11月没那么冷?北京市气候中心解释,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冷空气“势力”较弱。2024年11月,欧亚中高纬地区以纬向型环流为主,我国东部和北部地区上空受明显的500hPa位势高度场正距平控制,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总体偏弱,导致冷空气活动偏弱。虽然2024年11月北京地区出现两次寒潮天气,但冷空气势力较弱,总体影响有限,北京的气温快速回升,导致11月气温明显偏高。此外,有气象专家介绍,2024年11月1日至12月22日,能代表“北京温度”的南郊观象台平均气温为4.9℃,为数据检索到的同期“最热”。但12月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最热”,仍需继续观察实际的天气状况。这个冬天也未必一直呈现“偏暖”势头。从京津冀地区中长期气候预测来看,预计今年冬季将呈现出“前冬偏暖、后冬偏冷”的特征,前冬冷空气势力整体偏弱,后冬冷空气逐渐开始活跃。也就是说,今年冬天依旧有骤冷的可能。▲11月14日,市民在日坛公园内拍照打卡。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从全国范围来看,在冬天来临之前,我们经历了有完整观测以来最暖的秋季。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今年秋季(9月1日至11月30 日),全国平均气温为11.8℃,比常年同期偏高1.5℃,为 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今年11月,全国平均气温(面积加权)为5.17℃,较常年偏高1.9℃,为1961年有完整观测以来最暖的11月。除了北京以外,还有7个省区市经历了最暖的11月,分别是河北、天津、河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东北、华北、黄淮一带,暖得罕见。进入12月后(12月1日至22日),东北、华北东部以及西南地区西部等地平均气温依旧偏高。偏暖的气温使我国多地冬季集体迟到。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与常年相比,今年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入冬时间偏晚1至10天,华北南部、华东和华中北部入冬时间偏晚10至20天,部分地区偏晚20天以上。中国天气气象分析师孙倩倩介绍,当5天滑动平均气温低于10℃时判定为入冬,而当5天滑动平均气温高于10℃时,则判定为入春、冬季结束,因此冬季的长短要看入春的早晚。在入冬推迟的情况下,如果入春提前或是正常,那冬季持续的时间就会变短。▲12月16日,北海公园白塔下,几只鸭子站在冰面上晒太阳。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不少人认为,冬天气温偏暖,人们体感上会舒服一些,既方便出行,也可以减少取暖、购置冬装的费用。不过,自然是有节律的,该冷的时候就要冷,冬天持续大幅偏暖是气温的一种异常状态,会对农业、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影响。孙倩倩举例,冬季气温偏高对于农业的影响会比较大,温暖的气温会给害虫和病菌的生存提供便利,导致病虫害加重;如果气温高再伴随降水少,就会造成干旱、土壤缺墒,对越冬作物的生成不利;如果偏暖的时间过长,还会导致作物生长周期发生改变,像是小麦会推迟进入休眠期、影响正常生长。另外,气温偏高对于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冬季气温高还可能导致降水少,湿度降低,则会使皮肤变得更加脆弱,一部分人群可能会增加湿疹等皮肤病的发生;另外,天气干燥也会使呼吸道黏膜变得干燥、降低防御能力,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引发感冒、流感等等。在如今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更加剧烈的气温震荡变化正在更频繁地出现。气温骤降十分影响身体健康。冬季偏暖,就为之后更剧烈的降温提供了气温基础,这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而对普通人来说,也会大大增加患上感冒的风险。值班编辑 康嘻嘻
女子举报前公公有大量不明财产,官方通报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