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荐书人
曹一楠,朝阳支行个人数字金融部客户经理助理。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金融受到了国家所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模式、宗教礼法、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科技水平等多种条件的影响,以不同的面貌在文明演进、国家治理和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历史的视角去认识、分析金融的发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演进的内在逻辑。
《有形之手:透视中国金融史》
「READING」
《有形之手:透视中国金融史》这本书正是围绕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展开的。它以时间为脉络,从古代、近代、当代三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古代中国政府金融治理的基本逻辑、形式及其衰落过程,深入探析了金融治理的近代化探索与变革,详细剖析了当代中国金融治理实践,有助于读者深刻理解政府干预金融的思路、逻辑和方法。同时,这本书又兼顾国际视角,横向比较苏联及美英等国政府干预金融的经验、教训,以及干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致力于厘清政府干预金融的边界,为中国的金融治理提供参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这本书的写作所具有的两个最鲜明特点。其一,本书虽然涉及中国金融发展史,但更加关注的是政府的金融治理历程,聚焦的是不同时代的金融问题和政府的解决思路,而非金融史本身;其二,本书虽然引用了大量案例,但并不是历史上重大金融改革的案例研究集,而是关注于政府的金融治理思路和措施发生的系统性、脉络性演变。以历史为线索,以问题为导向,让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既有视野的广度,又有思考的深度。
书中常有一些视角独特的分析论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它列举阐释了传统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和政府在货币治理和信用治理上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国在世界商学意义上的金融探索与创新。作者以现代经济金融学语言解读传统货币金融活动,诸如纸币“交子”盗印较之铸币盗印成本更高,南宋与金之间的贸易活动是在国内开展的“国际贸易”之类的论述等等。全书在古今映照之中,既有对历史的真实解读,又有利于我们理解结合不同政治和社会背景理解货币和经济活动的本质,使我深感这是一本可读性强、思辨性强的好书。
政府在金融领域的治理改革是推动金融体系完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关键。如书中展示的不同时代金融问题解决思路,体现政府通过改革解决关键问题,实现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本书所关注的政府金融治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全会强调的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金融领域提出明确要求,与银行工作实际紧密相关。
今年5月以来,我参与到首都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的支持工作当中,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金融服务国家大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从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层面去认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工作的重要性,把各项政策机制落实落细;二是要把提升服务质效和把握业务机遇有机结合,发挥中行优势,探索优化外汇业务,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衔接协同消费金融等其他相关服务,为外国人来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便利。
作为中行青年员工,我们正处于职业生涯的起点和成长的关键阶段,要持续加强理论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积极投身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规律、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将个人成长、中行事业与国家金融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岗位建功中展现青年才智、彰显青年担当。
经典分享
在我国历史上,中国政府对金融的干预措施整体来看有两条清晰的变迁主线,即干预金融的价值导向消长和干预金融的下沉程度深浅。其中,货币治理和信贷治理成为中国古代金融治理的两只“有形之手”。
从秦到元,中央政权不断加强金融市场治理,形成了政府对金融活动干预的“四次扩张”。第一次是两汉之交铸币的彻底国有化,第二次是隋唐时期信贷等业务管理的细化,第三次是北宋开始的货币下沉,第四次是南宋国家信用的发展,以及由此引出的中国古代货币治理的巅峰——元朝法币。这期间出现了两次较大的波动,一次是明朝中后期,大量白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传统金融框架受到冲击。一次是近现代新中国成立前和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金融实践和金融斗争。
历史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映照现实。通过中国政府金融干预的演变历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当前中国金融治理模式形成的原因。金融改革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不仅因为它本身就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同时也因为其与国有企业改革、税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关系密切。如今,中国政府面对的是全球最大、参与主体最多的金融市场之一,如何更深刻地吸取曾经的教训,如何更恰当地利用别国的经验,如何更稳地走好未来中国金融之路,都摆在了中国政府面前。
图文:朝阳支行 分行团委
音频:朝阳支行 曹一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