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今天,我们说说自己的故事

文摘   2024-11-08 11:45   重庆  




加班赶稿、日夜奔波、无畏逆行……哪里有新闻发生,哪里就有记者奔忙的身影。一支笔、一本记事本、一支话筒、一台摄像机,从旭日东升到灯火辉煌,我们的身影,始终出现在新闻现场,我们的声音,永远回荡在大街小巷。


11月6日,来自川渝地区的7名优秀记者,在区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分享了他们的亲历、亲见、亲闻、亲为,讲述新闻背后的感人故事和深刻感悟,展现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积极践行“四力”、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今天,我们把镜头对准自己。


重庆市开州区融媒体中心 李汶聪



为了“植物大熊猫”重生


崖柏,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一度被认为在野外已经灭绝。然而,1999年,中国科学家在海拔1500米的雪宝山崖壁上,奇迹般地发现了崖柏的踪迹,这一发现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


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杨泉和他的科研团队历经20年的艰辛努力,让崖柏从濒危走向重生的故事。


杨泉团队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献上没有记载,前人没有做过。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探索,终于让崖柏重获新生。这个仅有10人的科研团队,建立了国内首个崖柏野外种群数据库,自主繁育崖柏270万株,并成功实现野外回归75万株。


回首这一路,我们记者团队六年跟拍,采访行程近两万公里。有凌晨四点星夜出发的艰辛,也有通宵达旦写稿编辑的坚持;有零下20度风雪中的守候,也有40多度酷热中的前行……


我们用文字和镜头,真实记录了崖柏重生的每一个瞬间,也见证了植物界“大熊猫”的顽强生命力。


如今,崖柏还将走向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我们记者团队,也将继续讲述“植物大熊猫”的故事,为生态文明的崭新画卷添上媒体人的浓墨重彩!







重庆市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王云红



把平凡的故事讲给你听


时光回溯到2020年7月,我和同事们远赴一千多公里外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拍摄荣昌一对援藏夫妻——周浩、刘婷。


周浩对口援建的类乌齐县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低气压是这里的代名词。出现高原反应的我打起精神跟随周浩去村民家中巡诊。巡诊是援藏干部的日常工作,经常开六七个小时的车只能到一户藏民家中。一次巡诊中,周浩得知小扎西患有先天性角膜皮样瘤,却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疗。在周浩的帮助下,小扎西在重庆进行了手术,终于重见光明。


在距离类乌齐一百多公里的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我认识了周浩的妻子刘婷以及她的藏族学生,同时也见识到高反的厉害——晚上头像裂开一样的疼,平均十多分钟痛醒一次……我鼓励自己:周浩、刘婷要在这里工作三年,我只需要坚持七天。


在类乌齐的最后一晚,我问周浩,有后悔的时候吗?周浩答:“也有过吧,比如错过孩子掉第一颗牙的时候,比如错过孩子第一次背着小书包上学的时候……但最终想想还是不后悔,因为我相信女儿长大了一定能明白爸爸妈妈援藏的意义。”2021年,这部纪录片制作完成,获得了第24届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于微小露珠中折射彩虹,平凡之善打开不平凡之城。作为一名记者,工作11年来,我有幸倾听了许许多多荣昌人的平凡故事,有幸书写传播他们顽强、坚韧、担当的精神,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不平凡的精神追求。







重庆上游新闻 纪文伶



萤火微光 愿为其芒

不久前,手机屏幕亮起,一条微信消息映入眼帘:“伶伶姐,我拿到教师资格证了!”我定睛一看,正是我那认识了四年的盲人朋友——邬舜仙。


2020年,邬舜仙以优异成绩如愿考上了长春大学。这一消息,不仅让学校师生为之振奋,更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后来,我记录了邬舜仙一人跨越2365公里去学校报到的经历,记录他学习摄影的过程,记录他吃过的美食……邬舜仙的故事告诉我,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关键在于社会能否为他们提供合适的舞台和机会。


而我们新闻记者,正是这座桥梁的搭建者。我们通过笔端流淌的文字,镜头捕捉的画面,以及生动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到,普通人能做到的,邬舜仙们同样可以做到。


为了更深入地走进邬舜仙这样的群体,我坐着轮椅到观音桥步行街体验无障碍设施,与孤独症孩子们同吃同住,这些经历虽然艰辛,却让我收获了最真实的感受。


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来自基层、来自我们身边。他们虽然平凡,但他们的坚韧、乐观和勇敢,却为这个世界点燃了微微火光,一盏又一盏。







四川省泸州市融媒体中心 刘常伟



洋女婿阿布“吆不到台”


洋女婿阿布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人。13年前,他来到中国做外贸,邂逅来自泸州大山深处的姑娘——张红英。两人从陌生到相爱,再到结婚生子,他们的故事就像泸州话说的,“吆不到台”。


三年前,阿布夫妻俩回到泸州市合江县甘雨镇,拍了个学做本地特色美食合江豆花的短视频,没想到火了。随后他又拍了很多农村生活视频,很多人开始关注土耳其阿布。


我们随即跟进,以阿布为主角摄制了《幸福泸州·洋女婿阿布“吆不到台”》系列短视频,从日常的劳作到家庭的温馨,再到他与村民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这些真实、生动的画面,让观众们看到了阿布在泸州的生活。同名纪录片提案也斩获多项荣誉,在多个海外平台播放;长纪录片《阿布的心愿》,也将在央视CGTN英语纪录频道等传播。


阿布的故事,是跨越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两端的特殊视角。作为媒体人,用笔和镜头讲述中国好故事,让世界看到今天中国的繁荣景象,同样吆不到台!







四川省内江市融媒体中心 姜晓凤



直面“疤痕”


2020年8月,内江遭受特大洪水侵袭,那一晚,我们涉水采访了8个多小时。那时的我,还不知体内的恶性肿瘤已在悄然蔓延。


幸运的是,在历经病痛折磨之后,我依然能以我热爱的记者身份站在这里。不幸的是,因为这次生病,我的脖子上留下了一条难看的疤。我很嫌弃这条疤,尝试过许多办法去遮盖它,但在一次次采访中,我感受到了“勇于正视”的力量。


2022年夏天,内江40℃以上的高温天数创下了有记录以来的新高,旱情面前,果农们积极自救,用辛勤的汗水、坚忍的意志,奇迹般地填平了大地的“疤痕”,熬过了夏天,保住了果树,迎来了丰收。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内江出现“城中村”“老破小”,这些问题就像城市的一道道疤,为此,内江相关部门和群众齐心协力,拆除违章建筑、安装健身器材、栽上全新绿植、打造智慧停车场……城市的疤痕逐渐消失。


还有抗洪、抗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每个故事里,都有许多勇敢亮出疤痕又修复疤痕的人,我也在他们身上找到了“直面疤痕”的力量。


今年是我当记者的第十个年头,未来,我还要带着这道“疤痕”,去聆听、去采访、去传播一个又一个平凡、真实的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融媒体中心 高晓燕



我为什么还在干记者?

2004年大学毕业后,我很幸运成为了时政记者,有机会“偶遇”各种大人物。


比如在全国两会,我可以在北京“拦截”各路大咖,见证重庆发展的每一步足迹;在经济论坛上,我可以专访当时的重庆首富陈泽民,他苦口婆心让大家“少打麻将多赚钱”;在环保活动中,还能碰到“中国环保之父”曲格平,他预言了重庆煤矿企业全面退出的必然。


当然,也有很多惊心动魄的回忆。因为跑环保口,那些深夜,我和摄影记者冒着被打的危险暗访黑渣场,凭借监督报道一举关停了主城最大黑渣场;因为跑军队口,连续几年的汛期跟着战士们乘坐汽艇记录救援,总会被真挚的军民情感动,年年哭……


我也努力迎接新媒体时代转型的挑战,甚至逼着自己学说唱,一个40岁的码字匠活生生变成了RAP词作者……


20年,从22岁到42岁,300多万字的稿件,是我的整个青春。有人问,你为什么还在干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毁誉忠奸,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我庆幸自己是一名记者,它让我的人生感觉不那么“飞逝如电”,我庆幸自己是一名记者,能看到这世上五彩斑斓的美好,未来,我还将继续行走在路上。







重庆市巫山县融媒体中心 熊威



问渠那得清如许

他叫王汝保,20多年前,他所在的金霞村地处山区,严重缺水。时任村支书的他,把全村老小喊到院坝,说要修渠。但村里人犹豫不已。


王汝保把自家水缸搬出来,抡起榔头“砰”的一声,全场寂静!“明天我带头修水渠,水渠一日不通,我这个共产党员户,就一天不买缸!”就这样,爬悬崖、打炮眼、埋炸药,王汝保都是第一个上!战天斗地280多天,村民们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啃出了一条7600多米长的金霞大堰渠。


水渠修成那天,村里比过年都热闹,王汝保只是痴痴地笑,他什么也听不到了。他的耳朵,早就被这炸药给炸聋了。寂静无声的后半辈子,这位老人每天都会爬一遍悬崖,走一遍水渠,清理落石杂叶,修补破损渠段。这一走,就是整整18年、6500多天,3个“二万五千里长征”!


有人问我,你一个半路出家的记者,普通话还那么烂,为什么执着地上台去讲王汝保?是的,第一年,我的普通话我自己都听不下去;第二年,我在路灯下苦练平翘舌,却在台上紧张到忘词;第三年,我把自己讲哭了;第四年,我终于可以站在这个舞台上,让所有人都知道王汝保这个名字,知道这个国家前进的每一步,背后都是无数个“王汝保”寂然无声的付出。


悬崖早已不是那悬崖,那上面的每一个锤印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天渠也早已不是那天渠,那上面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充满了勃勃生机,滋养着更青的山,更绿的水,还有更幸福的生活。


而那个年轻的记者,也从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使命,那就是要像王汝保一样,为时代发声,为人民立言。










推荐阅读

【头条】高洪波万容率荣昌区党政代表团赴潼南区考察学习
【头条】荣昌区庆祝第25个记者节川渝优秀记者报告会举行
【聚焦】14项服务“送上门”!荣昌多部门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
记者/张泽美 屈婷 王新莲
文字编辑/蒋海粒   新媒体编辑/殷利
编审/李娟   值班编委/刘建国
副总编辑/薛晓霞   总编辑/胡高彬

荣昌微发布
荣昌微发布始终围绕荣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为大家提供荣昌权威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