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四普”去旅游|踏古寻迹,追忆海防历史
旅行
2024-11-11 17:41
浙江
象山,地处东海前哨,宋元以来渐成海防要津,明代更是抗倭要地。象山海防遗迹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至今仍有卫、所、寨、堡等明清海防遗址留存,是国内保留了古代海防军事设施、军事文化遗产的区域之一。目前,象山已有3处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为文物保护点。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之际,让我们探访文物、追寻历史,在象山开启一段海防文化之旅。
爵溪抗倭城墙位于爵溪街道老城区内,筑于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由爵溪千户所千户王恭主持修筑,城周3里18步,高2丈8尺,址广3丈,辟东、南、西3门,上设城按,设吊桥于南门外,罗以月城。清末撤兵防,城墙渐毁。现存爵溪城墙由四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南城墙、东城墙、北城墙和山顶一段。1986年4月25日,象山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游仙寨遗址位于象山县城东南约10公里赤坎村旁,依山而筑,面临大海;城垣平面为长方形,长156米,宽121米,总面积约18600平方米。据民国时期《象山县志》记载,“为抗击倭寇,于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后,建游仙寨,属爵溪所管辖;当时城高一丈八尺,有门,有楼,四角置窝铺,有指挥一员,领昌国、爵溪军二百二十五名驻守。”赤坎游仙寨对研究古代城寨防御以及明代地方军事装备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物资料。1989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浦所城城墙遗址位于象山县石浦镇老城区,始筑于明洪武年间,背山面海,现东、北、南三面尚存大部分残垣,自西门经南水门至南门,再行至吉成山。城墙遗址见证了石浦厚重的海防历史,也见证了石浦军民抗击倭寇入侵,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光荣历史。2010年12月,象山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鸡山炮台位于象山县石浦镇下金鸡村金鸡山山顶,据考证,炮台为清代建筑。民国《象山县志》载,金鸡山设有隘口,委官一员,配兵三十名。炮台台基呈长方形,占地约118平方米。台身为梯形,高3.8米。炮台台基用三门县蛇蟠岛所产的蛇蟠条石分层砌成,每层条石直横相间,炮台台顶较为平整,除四周有条石边线外,皆为土质。金鸡山炮台东南临石浦港,与高塘岛隔港相望,扼守三门口海道,地理位置险要,为研究清代军事设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11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