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陈赓找到了一块“杀猪场”,打出了教科书般的平原伏击战

职场   2024-10-03 12:36   湖南  

好多抗战题材的影视剧啊,把八路军的作战方式拍成固定套路了。找个地势特险峻的山谷,战士们趴在山梁上,等小鬼子从山谷经过的时候,就打他们的中路,再把前后一堵,冲锋号一吹,这仗就打完了。

那真实的历史里呢?其实也这样。

八路军老在山地作战,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儿。整个抗战时候,八路军的机动性跟日军压根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再能跑的两条腿,也跑不过四个轮子呀。

就因为这个呀,在1937年9月到11月的时候,毛主席接连发了6条电报呢,严厉要求八路军各个部队坚持在山地打游击战。为啥呢?就是想借着那弯弯曲曲的山路,把日军机动方面的优势给强行抵消掉。

不过呢,想打山地伏击战,有个最要紧的前提,就是日军得往山里走。

小日本儿又不傻,在山地里老是吃亏以后,他们就一边守住各个交通要道,一边把各类物资往山区流入的通道管得死死的,要是没有绝对多的兵力,那是半步都不往山里进。

这招虽然挺阴的,但真挺管用:山区就那么点物产,长时间供应军队肯定不行啊。八路军要是想发展得越来越壮大,那就必须得走出山区,去平原开辟根据地。

这就是说呢,在那种没地儿能防守的平原上,八路军没汽车也没火炮,还得跟装备了摩托化设备的日军正面刚。

这仗到底得咋打呢?那就来瞧瞧智将陈赓给出的答案呗。


1939年刚开头的时候,八路军129师的师长刘伯承心里头有点焦虑。

去年,瞅准日军支援徐州、兵力空虚的机会,129师挺进冀南。打那以后,129师就被华北日军盯上了,成了他们的眼中钉。1939年1月7号的时候,日军从正定、邯郸、邢台这些地方抽出三万多人,兵分11路,在飞机掩护下,气势汹汹地朝着129师扑了过来。

兵力分散成这样,在兵家看来那可是大忌啊。可日军呢,凭着火力和机动性方面特别大的优势,硬是把129师逼得边打边往后退,到处都吃亏。

日军那打法啊,真没什么新花样,不就是“飞机先炸,炮再轰,炮轰完了步兵往上冲”嘛,就这么简单粗暴。

就这种“一力降十会”的打法,在平原地带可厉害得很,发挥出了超大威力。1939年2月初的时候,冀南中心区域的县城都被日军占了,要是再打不开局面,129师就只能撤回太行山了。

刘伯承想了好长时间,可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应对办法,没办法,只能让各部队一边坚持打游击,一边注意保存力量,别跟日军硬来。


刘伯承正头疼呢,386旅的旅长陈赓过来了。

刚坐下,陈赓就忍不住埋怨起来:“鬼子可太张狂了,开着卡车,架着小炮,一瞅见咱们的队伍就死命追,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

刘伯承看了看陈赓,啥也没说。

刘伯承对这个鬼精鬼精的老部下太了解了,他发了这一顿牢骚后,肯定还有下文。

嘿,真就跟刘伯承想的一样,没过多大一会儿呢,陈赓就一脸神秘地凑上前去说:“师长啊,我寻思着能不能借着小鬼子这个特点,去整他们一下呢?”

刘伯承眼睛突然一亮,问道:“你打算咋弄呢?”

“还按老法子来,打伏击!”

在129师乃至整个八路军里,陈赓组织伏击战的能耐那可是相当厉害的,排在前面呢。就说一年前吧,陈赓带着386旅,38天里接连打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三场伏击战。这三场仗啊,打得那叫一个漂亮,精彩得没话说。就连国军的将领都对他佩服得不行,说386旅就像是“神兵天降”似的。

可平原和山地到底不一样啊,那时候正好是大冬天,冀南平原光秃秃的,啥都没有。部队想找个地方隐蔽起来可太难了,要想出其不意地去揍敌人,这可不容易,太难办了。

刘伯承想了一会儿,抬起头来看着陈赓,问:“有把握不?”

刘伯承这么严肃,陈赓嘴角的笑容立马就没了,一本正经地说:“师长,您放心,任务肯定能完成!”


在回旅部驻地的路上,陈赓和平常不一样,没跟警卫员嘻嘻哈哈的,就瞅着那一片茫茫的荒野,发起呆来——

20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就说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特别是敌我战力差很多的时候,怎么巧妙用地形把差距补上,这可是打好这一仗的首要条件呢。

就这样,陈赓一回到旅部,马上就把团以上的干部都召集起来开会。他一边通报任务,一边给这些干部下了个命令:找一个合适的伏击阵地。

没成想啊,指挥员们互相瞅了瞅,一个个都说:“旅长,这地儿到处平得像被碾子碾过一样,怕是不好找哟!”

看到指挥员们没精打采的,陈赓把脸一沉:“人是活的,地又不会动,想吃猪肉,还愁找不着杀猪的地方吗?!”

陈赓平常老是笑嘻嘻的,可他要是真生起气来,那可老吓人了。一群指挥员赶忙都不敢吭声了,连大气都不敢出。

过了好一会儿,陈赓把语气放慢了些,说:“在这儿呢,咱们刚到不久,好多情况都不了解,得留意多跟当地老百姓请教啊,人家才是咱们的老师呢……”


陈赓想的办法还真行呢——没几天,副旅长韩东山和参谋长周希汉就兴高采烈地跑回旅部说:“旅长,地方找着啦!”

陈赓一下子来了精神,赶忙问道:“在啥地方呢?”

周希汉把地图展开,一边说道:“咱问了不少老农民情况,瞅着啊,这儿最靠谱!”

陈赓低头一瞧,周希汉所指的地方,叫香城固(就是现在河北邱县的香城固镇)。

周希汉带着陈赓,急匆匆地赶到香城固村。陈赓往村口一站,眼前就出现了一处像老天专门打造好似的伏击阵地。

香城固村的西北边儿,是老沙河以前的河道。好些年前老沙河改了道,打那以后,这儿就只剩下一块洼地了,就像一个老大的沙坑似的,周围全是沙柳和野枣树,当地的老百姓都把这个地方叫做“转向湖”或者“迷魂阵”。

在这“沙坑”西边,有个好几里长的沙土岗子,站在那岗子上,能把这整片洼地看得清清楚楚。还有啊,在“沙坑”东北大概1公里远的地儿,有个庄头村。

沙土岗、香城固和庄头村,恰好构成了一个天然的钳形阵地,把这块洼地夹在中间呢。

瞧着这个得天独厚的伏击阵地,陈赓笑了:“棒!这可真是个不错的‘杀猪场’啊!”

有了“杀猪场”以后,找“猪”就轻松多了:香城固再往北走没多远,就是威县县城。

这是日军补给线的一个关键据点呢。日军兵力分散,县城里就只有日军第10师团40联队的一部分在驻守,而且周围县城的日军兵力也不咋强,是个很理想的打击对象。

有句话叫“狮子搏兔,也得使尽全力”。日军人数虽说不多,可陈赓还是特别重视呢。他派了新一团、补充团,还有从344旅调过来加强力量的688团去参战,而且还制定了一套特别周密、到处是“坑”的作战方案。陈赓以前可是中共特科的人,他向来就爱给敌人设些“连环套”……


1939年2月8日大半夜的,威县县城东门外,一下子就传来了像炒豆子似的枪声。

日军从睡梦中猛地惊醒,一下子跳起来,慌里慌张地奔上城墙,就开始瞎扫射起来。

没打多一会儿呢,日军就觉得不对劲了:八路军这边火力不但弱,打枪也不准,能打到城墙垛子上的子弹都没几个,就这么打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然后就急急忙忙撤了。

第二天一大早,县城里就传开了流言——

嘿,听说昨儿晚上攻城的,是386旅的补充团呢!

“补充团是啥呀?”

咳,都是些从没摸过枪的新兵呢!

日军听到流言后,差点就要庆祝起来了:“哟,八路军好像没反抗能力了,咱们马上就要赢喽!”

日军正高兴着呢,嘿,没想到第二天夜里11点的时候,东门外又传来了枪声。

日军的好梦又被搅了,气得够呛,有些胆子大的都冲到东门外的工事里头去了,想狠狠教训一下那些不知深浅的八路军新兵。


日军打死都想不到,被收拾的竟然是自己——这天晚上,八路军攻击那叫一个猛啊,枪法准得不像话,最要紧的是,人家还有炮呢!

嘿,你知道吗?这天晚上攻城的早就不是补充团那些新兵蛋子了,换成了688团第3营呢,带队的就是团长韦杰。这第3营可不得了,不但有2门82迫击炮,还有团重机枪连的2个排来给他们搞火力支援呢。

才过了半个小时,日军就在东门外撂下20多具尸体。剩下的那些残兵败将,屁滚尿流地逃进城里,“哐”地一下把城门关得死死的,再也不敢冒头了。

消息眨眼就传到了386旅旅部,陈赓乐呵着说:“得嘞,咱们就等着小鬼子来‘找茬儿’吧!”

陈赓猜得没错,2月10日早上,日军有一个200多人的加强中队,觉得自己被耍了。这中队在一个大队长的带领下,坐着8辆卡车就出来了,还拖了3门炮,气呼呼地出城扫荡去了。

知道敌人被引出城了,陈赓稳稳当当走出了第二步棋,立马就给688团团部打电话:“按预定计划行事!”

当日军的车队走到县城南边一个叫南草厂的村子的时候,藏在树林里的688团骑兵连一下子就冲了出来,长短枪一块儿开了火,朝着最前面的那辆卡车就来了一轮齐射。

这攻击来得特别突然,一下子就把坐在驾驶室里的日军大队长给打成了重伤。日军慌里慌张跳下卡车打算还击的时候,骑兵连长打了个唿哨,大家赶忙拨转马头,朝着香城固方向飞奔而去。

日军好端端地挨了一闷棍,那火气“噌”就上来了。中队长安田接过指挥棒,扯着嗓子狂喊乱叫,带着车队就一路追了过来。


追了十几里地后,安田猛地发觉,前面的八路军骑兵一会儿往东转,一会儿往西拐,就没影了。肺都要气炸的安田只好让车队停下来,派了几个尖兵到处搜索。

可这几个尖兵没走多远呢,公路边的树林里,神出鬼没的八路军骑兵又冒了出来,一阵排枪打过来,这几个尖兵就报销了。

《三国演义》在日本那么流行,安田按理说是该知道的,这种不紧不慢、好像要打又好像不打的打法,背后十有八九有鬼。可就在这一天呢,安田气得不行,理智全没了,立马就命令车队从公路上冲下去,要跟这群八路军骑兵死磕到底。

可当日军的车队驶离公路,一头扎进那片看似毫无危险的洼地没一会儿,安田就发觉自己受骗了:也不知道沉积了多少年的河沙,就像一块老大的磁铁似的,把车轮死死地吸住了,司机不管怎么使劲踩油门,卡车就跟钉在那儿一样,纹丝不动。

安田刚让士兵推车呢,旁边香城固村那儿,“唰”地一下就冒出上百道要命的火光,冲在最前面下车的那几十号小日本,一下子就被打成筛子了。


安田可是久经沙场的,突然遭遇伏击,他也没特别慌乱。他一边安排士兵靠着卡车进行反击,一边让炮兵赶紧把火炮架好,朝着香城固村就一顿猛轰。

在安田心里一直就有个固有想法,他觉得只要他们的炮兵投入战斗,哪怕八路军再坚毅顽强,那也得先躲一躲。就这样,等硝烟散了之后,他就举着军刀,让士兵朝着香城固村冲过去。

安田又失算了。他哪知道呢,688团1营早就在这儿埋伏着了,都在村子里待了3天啦。这3天里,战士们就干了一件事——修工事。

面对坚固的工事,日军那些小口径火炮可就牛不起来喽。安田接连组织了三四次冲锋,结果每次都被打得灰头土脸地退了回来。

正面冲击没效果,安田又想出一招儿。他让两个小队朝着香城固东北边的庄头村进攻,打算从香城固的侧翼下手。


可这俩小队刚跑到庄头村附近呢,就和早就在这儿埋伏着的386旅补充团迎面撞上了。

之前不是说过嘛,补充团里都是刚入伍没多久的新兵蛋子。可老话说得好,“双拳难敌四手”呢,就这么个小村子,陈赓居然把整个补充团都给塞进去了!

让两个小队去攻打一个躲在工事里的整团,哪怕每个日本兵都被天照大神附身了,这仗也打不了啊。没一会儿,这两个小队就丢盔弃甲,地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他们的尸体,然后灰溜溜地逃回洼地去了。

安田看侧翼冲击没什么希望了,就只能把队伍收拢起来。他一边组织手下拼命抵抗,一边让人赶紧把陷得不太深的那几辆卡车弄出来,打算往北撤。

知道日军要跑了,在中军坐镇的陈赓使出了他最后的厉害招数。他一边让部队集中火力去打日军的卡车,一边抄起电话,特别坚决地说:“许副旅长,赶紧行动!一个鬼子都不许放跑!”


在我军的军史里,要是说起打仗时的勇猛强悍,许世友十有八九是能排在前列的那几个名字当中的。

八路军往华北挺进之后,正在延安学习的许世友心里急得不行,就像着了火似的。他一次又一次地去找毛主席,请求到前线去打鬼子。

1938年的时候,毛主席总算同意了许世友的请求,让他去386旅当副旅长了。

不过呢,许世友去386旅报到的时候,正好赶上386旅到冀南转战去了。这几个月里,路没少跑,可仗没打几回,许世友心里可不得劲儿了。

许世友心里咋想的,陈赓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所以啊,在做作战计划的时候,陈赓就把最不好干的“扎口袋”这活儿交给了许世友。

和在山地阻拦敌人不一样,在平原执行“扎口袋”任务的部队,通常没有工事能依靠,再加上敌人一心想逃跑,肯定会更凶狠残暴。陈赓让许世友处在这个位置,图的就是他那种敢于拼刺刀见血的狠劲。


许世友带着新一团在洼地西侧埋伏着,早就等得心里像猫抓一样难受。陈赓一下达命令,新一团团长丁思林还没反应过来呢,许世友就蹿出屋子,带着部队像一阵风似的朝着预定截击的地方冲过去了。

许世友冲到最前面去了,丁思林急得直跳脚。他一边小步跟着队伍跑,一边让警卫员赶紧把许世友拽回来,还喊道:“要是副旅长出了啥事儿,我可跟你过不去!”

许世友能听到枪响呢,一两个警卫员可拉不动他。到了预定的地方,许世友立马让新一团就地展开,把日军的路堵得死死的。

安田眼见唯一的活路都没了,眼睛一红,居然让日军朝着新一团的防线打毒气弹。刹那间,新一团的阵地上全是浓烟,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许世友一看到这情况,立刻让战士们朝着日军扔集束手榴弹,利用爆炸产生的气浪把毒气驱散掉。与此同时,他还组织兵力朝着日军进行反冲锋呢,用靠近敌人作战的法子,不让日军再发射毒气弹了。

新一团打仗那叫一个猛,完全是不要命的打法。这可把安田打得彻底没了突围的信心。安田就下命令,让日军朝着上空“砰砰砰”地打出一串绿色信号弹,这是在给附近的日军据点发求援信号呢。

信号弹刚一升空,安田就听到了一个让他害怕得不行的声音。只听嘹亮的冲锋号响起,688团的骑兵连就从沙岗上猛冲了下来,明晃晃的刀光来回挥舞,在日军阵里砍得血雾一片一片的。

骑兵连后面呢,好多八路军战士也都把刺刀一挺,大喊着就冲出工事,向着胜利发起冲锋啦。

安田脑袋里一片空白,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一匹骏马都冲到他跟前了。安田还没来得及举刀反抗呢,马背上的骑士就朝着他脑袋一刀砍下来,直接把他给送进地狱去了……


香城固那场伏击战,386旅只伤亡了50多个人,就把日军干掉了250多个,还活捉了8个呢。另外,缴获了2门92式步兵炮、1门山炮、6挺轻重机枪,各种子弹也有3万多发……在这个像“杀猪场”似的地方,那可真是宰了一头“大肥猪”啊。

我军发展壮大有不少法宝,其中一个就是从战争里学习战争。香城固伏击战可是给八路军的平原伏击战提供了超棒的范例,就像教科书一样呢。陈赓交给129师的战斗报告里,清清楚楚地列出了平原伏击战的原则。

1、要选合适的伏击区,得是敌人必定会经过的路,而且得是那种便于我方隐蔽和展开,却不利于敌人展开的地形。

2、村落就好比是平原上的山头呢,得靠着村落来修筑坚固的工事。

3、要想适时把敌人引进来,就得摸透敌人的心思,还得留意开展对应的情报工作。

4、伏击战可不能打成防御战,得先于敌人开火,勇敢地去攻击,把敌人的锐气挫败……

陈赓那精妙的指挥和深刻的反思总结,刘伯承对其评价可高了,而且这还为毛主席制定战略方针给了重要参考呢。香城固伏击战打完过了俩月,毛主席就给八路军各部发指示了:“按照抗战以来的经验……在河北、山东那平原地区大规模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平原坚持打游击战,这也是行得通的。”

香城固伏击战都过去80多年了,硝烟早散了。可回头再看这场战斗,咱们还是会被陈赓大将镇定指挥的风采给迷倒,也会被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的样子所打动呢……就写这篇文章,向陈赓大将和全体八路军战士致敬!

眾説烽耘
weixin:zhangguolvshi16888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