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4个月,辗转跋涉2.84万公里,首次全景聚焦分布于10个省(直辖市)的1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妈祖宫庙,力求深度解读从莆田“走天下”的宋代女子林默—□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日报社全媒体采访组
11月19日,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福建莆田湄洲岛举行。当天下午,随着一声汽笛响起,海上渡轮缓缓驶离湄洲岛,妈祖祖庙建筑群渐行渐远,论坛上引发热议的“天下看妈祖”全国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落下帷幕。
从7月30日抵达天津天后宫,到这天走出湄洲妈祖祖庙,莆田市湄洲日报社全媒体采访组历时近4个月,涉足10个省(直辖市),辗转2.84万公里,在海峡两岸首次完成对1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妈祖宫庙的全景聚焦。解码文物包浆里的尘封往事,探寻文化传播中的活性叙事,讲述文明互鉴下的中国故事。分布于神州大地的16处古迹遗存,默默地阐析并佐证妈祖尊崇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的时代价值。
妈祖,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宋雍熙四年(987年)因救助海难,献出生命。传说她出生时不啼不哭,故名林默。人如其名,她短暂一生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典籍,却用积德行善,拓展了中国古代圣贤不朽的“立德、立功、立言”深邃意涵。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全球妈祖信众超过3亿人。其中,台湾地区妈祖信众超过1600万人,占当地人口2/3。去年9月1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其中,“妈祖故里”“妈祖等民间信仰”“妈祖宫庙”“妈祖信俗”“妈祖文化”,5处叠加,分外醒目,备受瞩目。
一位古代女子,为何能如此光昭千秋?还有多少今人尚未发现或未引起足够重视,值得深入研究的史料、文献、实物和活态传承等?如何突破“盲区”,推动妈祖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经记者独家调查发现,在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竟有16家妈祖宫庙名列其间。在海峡两岸广袤的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妈祖宫庙中,这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值得关注的“权威”样本。记者力图从“天下”视角,通过让16家“国字号”集体亮相,使沉寂的文物叙述妈祖传奇,添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共16组71人次记者,从东南沿海到津沽大地、中部地区、西南边陲、东北平原,现场探访、实地考察、深度挖掘、专题座谈、全媒传播。
“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在天津天后宫、元明清天妃宫遗址,以庙兴城的盛景为人津津乐道,无不浓缩着北方城市天津的发展史。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和大运河沿岸重要节点的古码头、古港口周边,妈祖宫庙是十分醒目的景观。福建泉州天后宫、浙江宁波庆安会馆、辽宁锦州天后宫、山东烟台蓬莱阁天后宫和烟台天后行宫,均为当地重要的文化地标。
福建长乐显应宫、云南会泽天后宫、江苏太仓浏河天妃宫,均存有郑和撰文刊立的《天妃灵应之记》碑相关史料。该碑文1177字,记述了郑和下西洋中“妈祖护佑”的经过。海洋文明,通过文物的诠释,跨越时空,交相辉映,大爱和平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品格秉性。
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话题,在采访中几乎无处不在。
湄洲妈祖祖庙,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发挥着融化海峡两岸“坚冰”的特殊作用。“两岸一家亲”是采访中最常听到的话。莆田平海天后宫,留存着神奇的古井和施琅题写的碑文,见证清朝收复台湾的历史。就连地处湖南著名抗战胜利受降地芷江的天后宫,也积极用好台湾老兵资源,助力打造“和平名城”。
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山区,妈祖文化通过闽商、晋商等传播至贵州镇远天后宫、山西太谷天后圣母庙、福建龙岩西陂天后宫等,促进山海联动发展,推动民族文化融合,活化赋能红色旅游。
采访16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妈祖宫庙,记者发现,妈祖文化与海丝文化、民族文化、郑和文化、红色文化、和平文化等交织共荣,凸显着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认同感、凝聚力。
从莆田“走天下”的宋代女子林默,无言声自远,大德无疆,光耀华夏,绽放着千年风华。
11月18日,莆田湄洲妈祖祖庙,一位外籍女子在妈祖石雕像前表达对妈祖的敬仰。 蔡昊 摄
扫一扫关注加入阿根廷华人交流群
更多资讯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