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闯新路!红河复烤转型升级启新程~

时事   2024-11-25 17:58   云南  

2024年9月27日,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烟叶复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河复烤”)新厂区正式投产运营,标志着红河复烤历时1年多的易地技改取得成功。井然有序的加工车间、机器轰鸣的生产现场,合奏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乐章,一家“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加工企业正不断展现出新的风采。

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

从1994年9月原复烤车间破土动工到如今新复烤投产运营,红河复烤始终与国家发展、行业改革保持步伐一致,用30年的华丽蝶变,谱写了一曲因时而变、创新突破、激昂奋进的浩然壮歌。

红河复烤新厂区 
 


以“数”提质开新篇


改革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也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红河复烤的前身是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复烤车间。1995年12月,该公司从美国引进的第一条12000公斤每小时的打叶复烤生产线建成投产,其后历经了两次技改升级,完整形成了“三级配方”加工工艺链,开辟了打叶复烤均质化加工特色工艺之路。

“我在这里工作了近30年,亲眼见证了红河复烤发展壮大的全过程……”站在位于弥勒城区的红河复烤老厂房前,老员工肖云祥感慨万千。这里承载了老一代复烤人太多的梦想,坚守与传承、碰撞与融合、精进与超越,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复烤厂昨日的辉煌,在红河复烤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肖云祥在查看烤机运行情况 

如今,红河复烤在不断改革中积蓄着发展力量,以崭新的面貌踏上新的征程,向着现代化加工企业目标加速迈进。

步入红河复烤中控室,只见一块巨大的可视化大屏蓝光闪耀,工作人员熟练地敲打着键盘,屏幕上各个工区的动态数据、实时画面清晰可见。

“新复烤,新在新质,新在以数据驱动为新发展赋能。”红河卷烟厂党委委员、副厂长,红河复烤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志雄介绍,新复烤将数字化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蝶变之路,利用5G网络搭建了原料收储和复烤生产协同运营系统,简称IMOM。在这套系统的赋能下,新复烤通过“一网联通”,实现了计划工单“一令指挥”,作业调度“一体联动”,全面彰显了“数字赋能,一键智造”新优势。

集控中心 

走进复烤车间铺叶前备料区,记者仿佛进入了一个智能世界,来回穿梭的AGV小车和叉车目不暇接。IMOM系统按照均质化算法自动生成备料区堆码方案,当铺叶台有要料呼叫,系统会将要料任务发送给潜伏式AGV小车和叉车车载PDA,叉车会将相应物料送至接驳站台,由AGV小车将物料运送至指定铺叶台。

“集控系统统筹调度生产线各工艺段,实现了生产批次自动获取、自动切换,生产反馈数据自动上报,工艺段之间自动衔接,物料进、出换柜自动完成,整线工艺流程呈现出均质化、柔性化、定制化、智能化特点。”红河复烤副总经理李云青兴奋地说。

复烤车间铺叶区

值得一提的是,车间还采用了加长型智能烤片机,在全国尚属首家。该设备总长度60.15米,共设置了7个干燥区、2个冷却区、3个回潮区和1个出料调节区,让低温慢烤技术得到深入应用,通过降低加工强度,减少了原料加工过程中的香气损失。

当数字技术与传统工业相遇,静默的生产线迎来了它的新生,一套精心打造的智能生产线犹如点石成金,让“数字赋能,一键智造”从愿景落地为现实。



技改有“我”更放心


奋斗定义时间的价值,拼搏积蓄圆梦的力量。

历时5个月,完成450亩、近180万立方米土石方的场地平整;历时10个月,完成19个单体、近14万平方米的生产及配套设施交付;历时6个月,完成102台套烟草专卖设备、近1600台套烟草非专卖设备的安装调试;历时6个月,完成近16500米动力管道、53000米动力电缆的敷设……

这是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也是红河复烤易地技改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从2023年9月29日第一根桩基入岩至2024年9月落成投产,用时仅一年时间。红河复烤人以梦想为岸、以实干作桨、以担当扬帆,在新时代赶“烤”路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答卷。

新厂区一角

“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基建科科长丁钟用12个字概括了技改项目建设的不平凡历程。

每日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用汗水筑成一条条经纬线、热血攻下一个个困难,晒黑的皮肤、磨出血的脚掌、满是泥土的鞋子展现出技改项目建设参与者的责任与担当。

“项目开工以来,红河复烤切实强化党建在技改中的引领作用,党员干部作出‘技改有我请放心’的庄严承诺,一个先锋一面旗,一个先锋一盏灯,从点到面抢时间、赶进度、抓质量,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红河复烤总经理杨石钢说。

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设备调试阶段,夜以继日已是常态。“技改项目涉及上千台设备,很多设备机型较大,那时候光安装的难题就一个接一个。”回忆那段艰辛的历程,红河复烤设备安装调试组员工徐飞记忆犹新。

徐飞在查看设备运行状态

加酶机、纸箱成型机、质检叶片结构检测机、真空回潮机、光电除杂机……这些在原来红河复烤车间里的设备,加起来占地约500平方米,合计近200000公斤,个个都是大家伙,要安全转移到新车间,就要面临很多难题。

按原先的搬迁方案,师傅们准备“大事化小”,以传统手段拆分设备进行搬迁。可技改日程紧迫,还要预留设备喷漆、改造时间,等不了这样的“蚂蚁搬家”式搬迁,只能进行整机搬迁。

然而,整机搬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加酶机设备体积大、吊装困难等诸多难题,师傅们脑洞全开,抢时间、找法子,开墙门,用冬瓜皮、西瓜皮作桥,不仅有效降低了摩擦,还降低了设备移动时的高度,保障了安全。

时光荏苒,只争朝夕;沧海桑田,见证奇迹。

打叶机安装完毕

短短两年多,荒芜之地旧貌换新颜,一座占地450亩、建筑面积146005.03平方米、拥有两条每小时12000公斤打叶复烤生产线的现代化烟叶复烤加工企业破茧成蝶,屹立于弥勒市小石山工业园区。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都镌刻着企业成长的印记。如今,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谋变突围的红河复烤,开启了新的征程,正朝着“投产即达产”目标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一心为民显担当


135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74个精选台,上百名工人同时进行烟叶精选,这是红河复烤精片选车间每天上演的忙碌场景。

今年41岁的刘红艳是红河复烤分级工里的“老人”了,夫妻俩都在厂里工作,她现在是分部长,月工资3600元,她丈夫每月5000元。“对于我们周边乡镇的妇女来说,能在家门口就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已经很满足了。”刘红艳笑着告诉记者。

繁忙的精片选车间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季节性生产企业,红河复烤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让当地群众得到了更多“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机会,仅精片选车间用工就达到800多人。

弥勒市西一镇属高寒山区少数民族集聚地,当地的气候、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烤烟种植。全镇2.46万亩的烤烟种植,给10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的2607户烟农带来了1.39亿元的收入。然而,随着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农忙时节请工难、新的生产技术跟不上成了村民致富路上最大的障碍。

现场技术指导

针对烟农的操心事、烦心事,红河复烤积极响应,联合红烟原料科人员,在烟叶生产质量管控、烟叶工商交接等各环节,深入开展助农移栽、分级指导等活动,把为烟农办实事活动落实到田间地头。

西一镇起飞村委会村民武金亮今年种了20余亩烤烟,但家里只有3个劳动力,根本忙不过来,一旦错过移栽的最佳时令,将影响到全年的收成。

正当武金亮心急如焚之时,由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组织包括红河复烤在内的助农移栽服务队及时赶到,他们撸起袖子、挽起裤脚,头顶烈日与烟农一同劳作,哪怕衣服染上红色泥渍,指甲缝里塞满土,脸颊上布满了灰尘,队员们也毫不在乎。在队员们的努力下,上午还只是一片单调土红色的烟田,下午就被保护烟苗的黑膜画上了优美线条,在夕阳的映照下,武金亮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不仅仅是移栽,在大田管理、成熟采烤阶段,都能在田间地头看到复烤技术人员的身影。他们驻扎在烟区一线,围绕如何提高烟苗成活率、加强水肥管理、科学预防病虫害等进行技术指导,真正让老百姓的“绿叶子”变成致富的“金叶子”。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石。一张张幸福喜悦的面容,一户户脱贫致富的家庭,一条条连通外界的道路,一个个正在经历变迁的村庄……这些改变都彰显着红河复烤履责担当、一心为民助力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三十年,一个砥砺奋进的时间标尺;

三十年,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刻度。

红河复烤的蝶变升级之路,不仅是无数参与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是时代进步的缩影。这座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新工厂,必将在新的时代开创新的辉煌!

记者:蔡云翔 杨会国 文/图

责编:杨伊曼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投稿邮箱:hhzrbs@126.com

红河州融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云南凌云(红河)律师事务所

电话:0873-3990877

地址:红河州蒙自市华风现代城小区2幢商业301号3层商铺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云南红河发布(hhrb_hh)!

云南红河发布
云南红河发布是红河州权威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发布重要党务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讲好红河故事,展示红河良好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