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取代纳干M1895转轮手枪的失败之作:普里卢茨基系列自动手枪
本文原刊登于《兵工科技》杂志2024年18期,作者李文瑞即萌萌的艾丽卡
1895年,沙皇俄国军队选择了比利时设计师莱昂·纳干和埃米尔·纳干兄弟两设计的转轮手枪作为制式武器,并命名为纳干M1895转轮手枪。
纳干M1895转轮手枪虽然具有其他转轮手枪不具备的良好闭气性能,但由于采用了固定式转轮弹巢的设计,只能逐发装填逐发退壳,使用非常不便。
纳干M1895转轮手枪及其枪弹,沙俄及苏联军队曾经长期使用该枪
20世纪早期,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都纷纷装备了自动手枪,其中德国军队装备了卢格P08自动手枪,英国军队也试用了韦伯利MKⅠ自动手枪,美国军队则采用了柯尔特M1911自动手枪。但是,此时的沙俄军队却依然使用着落后的纳干M1895转轮手枪。
1905年,年轻的俄罗斯设计师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普里卢茨基向沙俄军队提交了自己的设计,并在此后生产了样枪。
1.普里卢茨基自动手枪的历史
19世纪末期,自动手枪便已经诞生,相对转轮手枪而言,自动手枪具有更快的装填速度及更大的容弹量。虽然当时的自动手枪尚不完善,但沙俄军队还是提出了装备自动手枪的需求。
1903年,沙俄战争部长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便提出了要装备沙俄自己的手枪的要求,并提供了5000卢布的奖金。1905年,还是学生的年轻设计师谢尔盖·普里卢茨基提交了自己的设计。当时,普里卢茨基借鉴了约翰.摩西.勃朗宁的M1903自动手枪的研究成果,将口径确定7.65mm,采用7.65mm勃朗宁手枪弹。
勃朗宁M1903自动手枪,普里卢茨基在设计的时候参考了该枪
年轻的普里卢茨基将自己的作品寄给了有关机构,并得到了前辈——著名的设计师、俄罗斯第一款自研机枪的设计师弗拉基米尔.格里戈里耶维奇.费德洛夫的建议。费德洛夫建议将枪械口径扩大到9mm,并提出了全枪质量不超过900g、弹匣容弹量至少要有8发的指标。
在收到费德洛夫的建议后,普里卢茨基一边学习,一边完善设计工作,并从俄罗斯帝国高等技术学校毕业。1911年,普里卢茨基提交了9mm勃朗宁长弹的自动手枪设计资料,并得到了沙俄炮兵总局的认可,后者颁发了200卢布,用于生产样枪。最终,该枪被命名为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
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注意该枪的弹匣扣设计在弹匣上
2.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整体情况
在设计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的时候,设计师普里卢茨基参考了勃朗宁M1903自动手枪的成熟设计,并融入了自己的一些设计思路。
整体而言,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采用了套筒和套筒座结合的设计,其套筒和套筒座均采用钢材制造,套筒采用“张嘴等”设计,其前部为敞开式,枪管暴露在外,而套筒的后部刻有防滑纹,便于射手拉动套筒上膛。
图拉兵工厂博物馆收藏的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
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最大的特色其实是该枪的弹匣扣,和常见的自动手枪将弹匣扣作为一个零件安装在握把上不同,该枪的弹匣扣被设计在弹匣侧面,握把上设计有对应的卡口。由于弹匣扣设计在弹匣侧面,故而该枪的握把下方设计有一个缺口,以便于给弹匣扣让位,其木质握把护板也设计了这个缺口。
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发射9mm勃朗宁手枪长弹,全枪长189mm,枪管长123mm,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容弹量8+1发。
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不完全分解
俄国军方原本决定进一步改进该枪,但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改进工作被迫拖延到1927年,并最终输给了托卡列夫TT33自动手枪。
目前唯一的一支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被收藏在图拉兵工厂的博物馆里,一些研究该枪的人员认为,这支手枪应该是普里卢茨基自己制造的。
3.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的改进
时间很快到了1924年,此时沙俄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普里卢茨基向苏联军方提交了改进的自动手枪设计资料,并于1927年制造了样枪。
改进后的产品被命名为普里卢茨基M1927自动手枪,和沙俄时代的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相比,M1927又一次采用了7.65mm勃朗宁手枪弹,整体更加紧凑,全枪长缩短到175mm,枪管长也缩短到113mm,弹匣容弹量为9发,依然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
图拉兵工厂博物馆收藏的普里卢茨基M1927自动手枪
整体上,普里卢茨基M1927自动手枪和原先的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的设计大同小异,甚至可以看做后者的缩小版本。但是根据苏联军方的建议,普里卢茨基将弹匣扣从弹匣上改为装在握把底部,从而简化了该枪的结构。
4.竞争失败
1928年4月,苏联红军进行了一次针对自动手枪的测试。在这次测试中,普里卢茨基手枪主要的竞争对手是科洛文M1926自动手枪。
在对比测试的时候,图拉兵工厂提供了10支普里卢茨基M1927自动手枪。试验表明,普里卢茨基M1927自动手枪相对而言更加简单,该枪仅有31个零件,而相比之下,科洛文M1926自动手枪为56个零件,从德国购买的瓦尔特自动手枪则有51个。
科洛文M1926自动手枪,该枪曾经和普里卢茨基M1914自动手枪竞争苏联军用手枪
同时,在射击测试中,普里卢茨基M1927自动手枪射击270发,故障8次;科洛文M1926自动手枪射击110次,就有9次故障。在射击精度方面,普里卢茨基M1927自动手枪和科洛文M1926自动手枪持平,均优于瓦尔特自动手枪。
负责测试的苏联炮兵总局委员会认为,普里卢茨基M1927自动手枪整体由于科洛文M1926自动手枪,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缺陷,不建议量产该枪。委员会指出,在射击的时候,该枪的弹壳经常性打到射手脸部,且弹匣拆卸不便,拆卸枪械的时候容易划伤手。最终,军方仅下达了生产500支的试用订单,并要求普里卢茨基进一步改进。
1929年,针对苏联军方的新要求,普里卢茨基和科洛文都提交了7.63mm毛瑟手枪弹的样枪。同时,托卡列夫也提交了自己的样枪。
1930年夏天,苏联军方又一次对自动手枪样枪进行了测试。这次测试的型号除了普里卢茨基M1930自动手枪、科洛文自动手枪及托卡列夫的样枪外,还进入了瓦尔特、卢格和勃朗宁的产品。
普里卢茨基M1930自动手枪,该枪最终输给了托卡列夫TT33自动手枪
在这次测试中,普里卢茨基M1930自动手枪暴露出全枪质量过大(达1.3kg),后坐力太强的缺陷。整体而言,该枪在人机工程学、全枪质量以及可靠性方面已经全面落后于托卡列夫自动手枪。最终,1930年8月底,军方将托卡列夫样枪作为制式武器,命名为托卡列夫TT30自动手枪,几年后改进为托卡列夫TT33自动手枪。
1930年后,设计师谢尔盖.普里卢茨基离开了手枪研发领域,转向了其他方面。作为图拉兵工厂的一名员工,普里卢茨基参与了马克沁重机枪双联枪架和四联枪架的设计工作,同时也参加了冲锋枪和大口径重机枪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