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雷颐推荐,叶圣陶盛赞,这本书写尽了历史的真谛

文化   2024-09-25 10:03   江苏  

历史研究贵在贯通,特别是通史的写作。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中国通史著作,但是很多都不让人满意,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以贯之,很有生拼硬凑的痕迹。

而豆瓣评分很高、很多人推荐的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的确特别好,但门槛也很高,要啃完这本书,首先需要很深厚的文化功底。

如果把钱先生的这本书当通史来读,不免有些吃力了。

今天慢师傅要推荐一本特别适合普通人读的中国通史——《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看这本书的标题,读书多的人可能就看得出来,这本书的出处了。

不错,这本书是民国时期著名出版机构“开明书店”出版的一本课本。开明书店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出版了很多优秀的课本和讲义,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为时人所重。如叶圣陶主编的《开明国语课本》,即被人所熟知。

点击图片即可入手


民国时期,各个出版社是可以自己出教材出课本的,因为竞争很激烈,所以编出的教材都很能打。

这本书由王伯祥和宋云彬合作编写,从上古传说写到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

这本书啊,那可真是历史海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一旦翻开,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奇妙世界的大门。

点击图片即可入手

这本书的“颜值”颇高,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封面设计,但简约之中透着一股沉稳大气。

就像一位低调的历史智者,静静地站在那里,等着你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像握住了整个中国历史的重量。

翻开书页,内文也很美,精致内外双封设计,锁线精装,珍藏级印装品质,还赠送了精美主题书签。

仅有颜值没有内容?

那是不可能的,慢师傅并不是颜控。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首先,这本书浅显易懂,相较于钱穆、吕思勉、傅乐成等学者写的通史,这本书更好理解,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讲得活灵活现。一点也不枯燥,完全没有那种让人昏昏欲睡的感觉。比如说,讲到项羽和刘邦争天下的时候,那叫一个精彩。作者把项羽的勇猛和刘邦的机智描绘得淋漓尽致,就好像你也在旁边看着他们斗智斗勇一样。

其次,这本书是一本相对客观、纯粹传统的历史读本,因为成书时不受当时政治倾向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所以少了假大空的说教和预设结论,十分忠于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实际上跟西方有很大不同,如果像现行的教材那般套用西方思维来看待中国历史,特别不妥。

最后,这本书篇幅不大,每天看几页,没几天就看完了,很符合现代忙碌人的调性。

篇幅虽小,里面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你会发现很多道理在今天依然适用。比如,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坚韧不拔的精神;从唐太宗善于纳谏的故事中,我们能明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

以下慢师傅从书中摘录几则重要朝代的内容以飨读者:

(公元前221年至前207年):六国灭亡与秦的统一;秦政的高压与遗民的怨毒;陈胜武广的起兵;群雄纷起与六国复兴;项籍大破章邯;赵高弑二世(公子婴继位,后称秦王);刘邦的入关受降与项籍的烧毁咸阳

始皇的政策,务在中央集权,除了以郡县代封建之外,最有关系于当代而且最有影响于后世的:

(一)勒定管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为郡(守、尉、御史)、县(令、尉)两级

(二)统一法度(李斯的奏同文字,勒定八体;“书同文、车同轨”等;铸长城以御匈奴,戍岭峤以制百越,开驰道以利交通等)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楚汉相争与项氏败亡,刘邦称帝;颁定朝仪与杀戮功臣;分封子弟;诸吕居中用事,背“非刘不王”之盟,封诸吕为王;贾谊、晁错的“削弱诸侯论”;吴楚七国的反抗;周亚夫勘定七国;汉廷的催抑诸侯;武帝的功业;新莽篡国;光武中兴;清议与党锢;黄巾动乱;十常侍之乱与董卓废立;群雄逐鹿

黄老之治与儒家独尊

从战国到秦初,已经过几百年长期的战乱。黄老派的政治主张,简单点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成文景之治。当时休养生息,儒家所视为最重要的制礼作乐,一时还谈不到。到了武帝即位,已经过几十年的长期修养,同时州郡制已经完成,中央政权非常巩固。武帝又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知道儒家可利用以统治当时的人心,便断然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以后,儒术为学者进身的途径,经义为帝王驭民的工具,儒便为百家之宗。这是一个大转变,应当特别注意的。

唐(公元618年至907年):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武周代唐;中宗复位,武后病殁;韦后专政,弑中宗,临朝称制;李隆基(玄宗)定乱;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元和中兴;宦祸党争;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宦官弑立;朱温篡唐

隋唐的选举制

魏晋以后,行九品中正法。其流弊便是只论门阀,不辨贤愚。遂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隋炀帝改用科举制。到唐朝其制大备,约分为三类:一、从京师诸学馆与州县各学校,送其毕业生赴尚书省考试的,叫做“生徒”;二、不由学校出身而先在州县受试,及格后再赴京应尚书省考试的,叫做“乡贡”;三、由皇帝于几年中下诏举行一次考试,以待非常之才的,叫做“制举”。至于选官,则文选属吏部,武选属兵部。选官和举士,到唐朝才分两途,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

唐朝文艺兴盛的原因:一、承接魏、晋以来尚文的遗风;二、太宗、玄宗诸帝的提倡;三、国外艺术的输入

(公元960年至1279年):宋的统一与初政;檀渊之盟;王安石与新法;元祐党争;约金攻辽与徽钦被俘;宋室南渡;贾似道卖国;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崖山兵败,南宋亡

元祐党争:

宋朝党争于历代不同。历代的党争,像汉朝的钩党,是士大夫与宦官之争。唐朝的牛李党,或者可以说是小人与君子之争。独有宋朝的党争,性质却很复杂。两边都可谓有识之士,反对新法的旧党如司马光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正人君子,即使一时激于意气,何至如此对立。大概宋朝的政治,本尚优柔,真宗、仁宗以后,此风益甚,士大夫竟以含糊为宽厚,因循为老成,加以神宗宠任王安石太过,士大夫不免因忌刻而怨恨。本没有真知灼见,不过激于意气,共为党援以争胜而已。到了元祐年间,新法虽罢,而士大夫意气的争执,却已欲罢不能。

理学的风行与庆元党禁

佛与儒道,到宋朝忽然调和起来,便产生了所谓“理学”。理学的中心问题是“性论”。

理学的先导者是周敦颐,作《太极图说》。传至其弟子,程颢、程颐才以“儒者”的资格来奠定理学的基础。

至南宋,理学分两派:朱熹集程颐之大成,“主张穷究万物之理以求一旦贯通”。他这一派偏重于外向功夫,可称为“归纳派”。陆九渊集程颢之大成,主张心即是理,理即是心,不必向事物上作支离破碎的求知工夫。他这一派偏重于向内功夫,可称为“演绎派”。

理学家因为极端致意于行为的动机,对于“经世致用”的学术不免轻忽,因此他们往往执着义理之见,不顾到时势利害,对于在朝的执政者,时起意见上的冲突,遂有庆元年间的所谓“伪学之禁”。直至理宗、度宗时,提倡理学,朱熹等并从祀孔庙,理学才毫无阻碍地发展起来。

艺术方面,则因宋徽宗提倡画学,命题试画,其结果使中国画风由写实而进于写意,以后画家专讲神韵兴趣,而成为中国画的特色。其他如天文历数及药物学或制乐学,在宋代都有相当的进步。印刷术进步,从现存的宋版书籍中,可以窥见一斑。


01

作者简介



/ 王伯祥 /

(1890—1975)

著名文史学者。1921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32年任开明书店编辑,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我国三千年来地方制度的演变》《三国史略》《四库全书述略》《辛弃疾的生平》《郑成功》《太平天国革命史》等作品。



/ 宋云彬 /

(1897—1979)

著名文史学者。1928年起任开明书店编辑。1949年后,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华书局古代史编辑。著有《明文学史》《玄武门之变》《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近百年史》《康有为》等作品。



02

目  录


第一讲  传说中的古史
第二讲  黄帝的建国
第三讲  尧舜禅让与洪水
第四讲  夏商的政教
第五讲  周初的封建
第六讲  春秋与战国
第七讲  周朝的制度
第八讲  诸子争鸣与其背景
第九讲  秦朝的统一
第十讲  先秦时代的外族
第十一讲  群雄覆秦与楚汉相争
第十二讲  汉初的事变
第十三讲  黄老之治与儒家独尊
第十四讲  汉武帝的功业
第十五讲  外戚专权与新莽篡国

第十六讲  汉室的再建
第十七讲  清议与党锢
第十八讲  佛教的传入
第十九讲  道教的创设与黄巾的动乱
第二十讲  两汉的制度
第二十一讲  两汉与外族的关系
第二十二讲  三国的鼎立
第二十三讲  晋的统一与八王之乱
第二十四讲  五胡乱华与晋室东迁
第二十五讲  南北朝的对立及其演化
第二十六讲  隋之统一与南北文化的协调
第二十七讲  隋唐的过渡与唐太宗的功业
第二十八讲  唐初的域外交通与外教的传入
第二十九讲  武后的活动与时局
第三十讲  开元天宝的政治及其影响
第三十一讲  方镇构兵与朋党倾轧
第三十二讲  宦官弑立与朱温篡唐
第三十三讲  隋唐的制度与学术
第三十四讲  五代的迭更与十国的错列
第三十五讲  契丹的强盛与内侵
第三十六讲  宋的统一与初政
第三十七讲  宋辽澶渊之盟
第三十八讲  西夏的由来及其与宋辽的交涉
第三十九讲  王安石与新法
第四十讲  元祐党争及其影响
第四十一讲  约金攻辽与徽钦被掳
第四十二讲  宋室南渡与对金和战之频更
第四十三讲  理学的风行与庆元党禁
第四十四讲  蒙古的兴起与夏金的灭亡
第四十五讲  蒙古大举西征的威力
第四十六讲  宋室之亡与元兵出海
第四十七讲  宋代的制度与文物
第四十八讲  元代的政治及其影响
第四十九讲  元末革命的纷起
第五十讲    辽、金、元的制度
第五十一讲  明太祖的开国方略
第五十二讲  明成祖的刻忌与事功
第五十三讲  元裔的扰边与明廷的应付
第五十四讲  倭寇与朝鲜战争
第五十五讲  明代的宦官权臣与党祸
第五十六讲  清朝的兴起
第五十七讲  天主教的传来及其影响
第五十八讲  流寇覆明与清人入关
第五十九讲  明代的制度与学术
策六十讲  清初的政略与武功
第六十一讲  鸦片战争的惨败
第六十二讲  太平天国的革命与捻回的响应
第六十三讲  英法联军与中俄交涉
第六十四讲  东南藩属的丧失与沿海港湾的租借
第六十五讲  义和团与《辛丑和约》
第六十六讲  日俄战争及其影响
第六十七讲  预备立宪的前因后果
第六十八讲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成立
第六十九讲  清代的制度
第七十讲  清代的学术

第七十一讲  两度帝制运动的失败

第七十二讲  民三中日交涉到华府会议

第七十三讲  从五四运动到五卅运动

第七十四讲  军阀混战与国民革命

第七十五讲  国民政府的确立

第七十六讲  外交局势的转变

第七十七讲  日帝国主义的武力侵略

第七十八讲  最近中国经济现状的鸟瞰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3

试  读





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04

书  影



 《开明中国历史讲义

岳麓书社出版

👇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入手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入手本书

慢书房
一家有人情味的独立书店,在苏州古城深处,静候每一个爱书的知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