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52岁男子每天坚持吃西红柿,坚持一年后,结果让医生都羡慕不已!
老吴今年52岁了,身体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小问题。
这不,今年体检的时候,医生就严肃地告诉他:“老吴,你的血压有点偏高,得小心点儿,平时饮食可得注意,别再大鱼大肉地胡吃海塞了,多吃点水果蔬菜,要不然很容易发展成高血压的。”
老吴一听这话,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就在这时,乡下的亲戚给他寄来了一大箱西红柿。
老吴看着那些红彤彤的西红柿,心里琢磨着:“医生让多吃蔬果,这西红柿既能当水果又能当蔬菜,不正合适嘛!”
于是,老吴开始每天吃上几个西红柿,刚开始,他还真有点不习惯,觉得这么吃挺单调的,但渐渐地,他发现这西红柿其实味道挺不错的,酸酸甜甜的,还挺开胃。
不仅如此,他也开始注意运动,每天散散步,做做操,感觉身体都轻盈了不少。
等到复查的时候,医生一看,惊喜地说:“老吴,你的指标都变好了很多,血压也稳定了不少,看来你最近的饮食和运动调整得很不错啊!”
老吴一听这话,简直乐开了花,赶紧跟医生分享了自己每天吃西红柿的习惯,医生听后,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这习惯好,坚持下去,身体一定会更棒的!”
说到这,可能有人就要问了,西红柿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其实,这西红柿的好处可远远不止这些呢!
01
研究发现:每天1个西红柿,高血压风险降低36%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研究员通过将参与者分为三个不同的血压等级组,并且在长期随访中观察他们的西红柿摄入量与血压变化。
研究发现,西红柿的高摄入量与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轻度高血压患者中,西红柿的效果更为显著,摄入越多,血压降低的效果越好。
然而,在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中,这种正面效应不再显著,这说明在初期高血压状态下,通过调整饮食摄入西红柿可以有效改善血压。
此外,中山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营养》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也支持这一发现。
该研究调查了11460名平均年龄为42岁的非高血压成人,发现每天摄入10-13克西红柿的成人,高血压的新发风险最低,这种“J形”关系揭示了适量食用西红柿对血压控制的潜在益处。
02
1个西红柿能防4种癌?是真的吗?
专家指出,一个西红柿能够补充人体每天所需的14%-28%维生素C。
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西红柿不需要烹饪就可以食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维生素C和其他容易在高温下损失的营养成分。
此外,西红柿还富含钾、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等矿物质,这些都是维持健康所必需的重要成分。
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特别受到关注,因其强大的抗氧化属性和能力在抗击自由基方面表现出色。
有研究显示,每100克西红柿中含有大约2.573毫克的番茄红素,其抗氧化能力是β-胡萝卜素的两倍多,是维生素E的100倍。
流行病学研究和相关机制研究进一步发现,番茄红素的高摄入与降低多种类型癌症的风险相关,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和前列腺癌。
此外,《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物与预防》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经常吃西红柿的人相比不常吃的人,患肝癌的风险可以降低多达37%。
需要注意的事,尽管西红柿具有一定的防癌效果,但重要的是认识到,防癌治癌不应该只依赖食物,癌症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专业的医疗手段。
03
西红柿到底该生吃还是熟吃?
一些人喜欢把西红柿当做水果生食,这样不仅可以享受到西红柿的新鲜口感,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原有的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和矿物质。
生食西红柿的另一个好处是,它具有较强的饱腹感,可以帮助减少对其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需求,这对于控制体重非常有帮助。
然而,熟食西红柿也有其独特的优点,加热后的西红柿能够更好地释放番茄红素,这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其生物利用度在熟食中会显著提高。
此外,熟食的西红柿中还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这是一种天然的味道增强剂,可以让食物味道更加丰富多层。
常见的熟食西红柿产品,比如番茄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不仅美味,还能为我们的饮食提供健康益处。
04
注意!这两种西红柿不能吃
在享受西红柿带来的各种健康益处时,我们也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西红柿,因为并不是所有西红柿都适宜食用,尤其需要避开下面这两种西红柿:
如果西红柿表面有明显的黑斑或腐败迹象,这可能是西红柿感染了交链孢菌,这种情况下的西红柿含有一定的毒素,存在健康风险,甚至可能有致癌的风险。
即使切除了明显的腐烂部分,其他部位也可能依然含有毒素。
没有完全成熟的西红柿含有较高量的龙葵碱,这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毒素,如果人体摄入过多的龙葵碱,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
健康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和发现,有时候改变一下饮食习惯或者生活方式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许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让我们收获健康和快乐。
喜欢这篇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和分享给你的朋友!
感谢各位的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请给个赞,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获取更多科学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