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苍番客村:百年番客楼群 焕发文旅IP新生

民生   2024-11-23 15:41   福建  



原文刊载于2024年11月22日《泉州晚报》环湾生活周刊第21版



闽南人向海而生,历史上大量闽南人为了谋生而漂洋过海、打拼事业,产生了大量侨村。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的龙苍社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侨村,被誉为“十户八九侨”。


远赴南洋打拼的龙苍庄氏游子发家致富后,将辛勤所得的财富汇回老家,支撑家人的日常生计、建设番仔楼,历经数代努力,营建成一个颇为集中的番客楼群,多达40余栋,为后人留下了建筑大观和文化遗产。它们大多建于二十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最老的一幢名为“庄合发大厝”,建于1911年,至今已有逾百年历史。


为保护番客楼、挖掘华侨文化、发展文旅经济,近年来,龙苍番客楼群迎来修缮提升,并运营打造“龙苍番客村”IP,传承发扬爱国精神,大力促进乡村振兴。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黄耿煌 胡彦明 文/图(除署名外)


【侨厝档案】


十户人家八九侨 “乌篮血迹”起大厝

龙苍社区位于东园镇中部,社区人口仅2400多人,仅旅港同胞就有1万多人,以菲律宾为主要侨居国的旅外侨胞不可胜数。

清末以来,不少龙苍人为了生计,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他们凭借毅力与智慧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发家后不忘“乌篮血迹”,将财富带回家乡,回乡“起大厝”光耀门庭,改善家乡亲人的居住环境。

“龙苍番客楼”正注入业态、打造品牌(龙苍社区供图)

南洋建筑风格由此进入这个闽南村落,建成中西合璧的二层、三层以上的番客楼。这些番客楼承载着龙苍华侨对亲人和故土的责任,盛满了他们的乡愁和爱国情怀。至今,龙苍社区留存有40余栋番客楼、10余座具有闽南红特色的古大厝。


【名匠带你看建筑】

半世纪多接续建设 形态各异乡愁满满

本期,泉州市传统建筑名匠杨建宗和龙苍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蔡玲彬带领记者走进龙苍番客楼群,探访美丽侨村的历史和故事,了解番客楼背后的文化与传承。

中西合璧多元演绎 建筑演变清晰可见

沿着龙苍社区的道路一路走来,一栋栋番客楼各具特色,既有出砖入石、雕梁画栋、燕尾脊、闽南红等闽南古大厝元素,又融入了廊柱式骑楼的南洋式建筑特点,中西合璧的风格不仅是建筑功能的载体,更是侨胞情感和历史记忆的具象化。

锦玉楼用材及色彩装饰工艺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据介绍,龙苍番客楼中最早的是建于1911年的庄合发大厝,由在菲律宾从事五金汽配生意的庄歪头建设,仅建楼就花费十几担白银。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龙苍番客楼开始集中涌现,较迟的则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庄长发号楼、庄鼎水先生故居、细铁楼、禹成楼、和平楼、红猴楼、秀生楼、锦玉楼、汉昌楼、嘉成嘉辉楼、珍水楼、德来楼……一栋栋番客楼将闽南古厝与南洋建筑两种建筑风格融合在一起,承载着老一辈华侨的乡愁和爱国情怀,也记录了他们在异国他乡打拼奋斗的往事。

社区内番客楼在半世纪多接续建设,记录呈现不同年代特征,图为德钦楼(阿弥楼)。

作为灰塑技艺名匠,杨建宗特别留意番客楼上的灰塑。这是一种以石灰为主要原料、混合其他材料制成灰膏,在建筑部件上塑造各种装饰造型的传统建筑装饰工艺。“龙苍不同年代的番客楼体现出滴水兽的技艺发展过程。”杨建宗以建筑上的实例为记者介绍说,较早的滴水兽,全部由匠人用灰塑现场手工制成,但是日久都被风雨侵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滴水兽贴上了剪瓷片,更为美观耐用。再后来,又出现琉璃、陶瓷预先烧制的滴水兽。随着大批量生产,滴水兽由金鱼、狮子、麒麟、老虎、鸳鸯、狻猊等百花齐放,演变成以金鱼、狮子为主。

“饮水思源”上门楣 商号人名耀门庭

走访这些番客楼时,门楣上最常见的字眼,除了庄氏“锦绣传芳”堂号外,就是“饮水思源”了,这句话表达了侨胞们心系故土的深情与回报桑梓的传统。与此同时,他们也十分注重以建筑语言向祖先和家乡父老汇报自己的工作——“庄长发号”“协兴锦记”“庄顺成号”……他们各自在南洋经商的商号因此走上门楣,对于很多侨胞来说,这不仅是自己事业成就的展示,更是对家乡的承诺与回馈。此外,主人们还会将自己的名字“藏头”于大门门联上,如细铁楼就镌有“细水长流万年春,铁石永固千秋业”。

神来楼—庄长发号工艺精湛、保存完整(龙苍社区供图)

杨建宗介绍,番客楼所用的钢筋、水泥,乃至一些颜料、瓷片等建筑材料,多为南洋运输而来,在实用的基础上创造了各式结构,且添置了飞檐、榫卯、花窗等装饰。

番客楼多有灯花,多由灰塑做底,趁灰塑未干透,涂上青色、铁红、黄色的粉料,室内可百年不褪色。灯花多绘有吉祥动物,以狮子、麒麟、凤凰为主,它们叼着灯笼挂钩,寓意驱邪纳吉。“不管是灯花还是山花,其动物绘制民用上限是麒麟,当官者可用老虎,宗庙方可用龙。”杨建宗说。


经典侨厝看透透

◉船屋造型的细铁楼

位于埭庄540号的细铁楼是华侨庄细铁先生故居,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这座三开间三层单体建筑坐东朝西,采用花岗岩石砌筑建筑主体,墙堵、山花、檐墙等位置用红砖封壁,是一栋中西合璧的闽南近代外廊式洋楼。

市级传统建筑名匠杨建宗讲述细铁楼灯花特点

整座洋楼平面呈退台式,造型宛如船屋。一层面积最大,二层三层面积依次减少。三层除以硬山搁檩式建造的山墙坡屋顶外,全为天台。偌大的院子用条石围起来,门户亭设在院子左右两侧。条石厝埕一层外廊开口采用直梁式,塑成葫芦剖面。外廊平直,从正面延伸至两侧,形似骑楼。

一层的外廊空间到了二层就变成露台。女儿墙用胭炙红砖砌成,采用墨绿色的琉璃宝瓶釉面陶瓷栏杆,既通风又美观,洋溢着南洋风情。女儿墙外,装饰一圈预制陶瓷金鱼滴水兽。露台之后再设宽两三米的罗马柱外廊,廊内摆上桌椅品茗休闲,露台可走动观景,尽享生活之美。

从布局看,洋楼屋内“四房看厅”,是鲜明闽南文化属性的平面样式。一楼大门对联“细水长流万年春,铁石永固千秋业”,横批“长发其祥”,既将主人名字“细铁”藏于联头,也寓意家宅兴旺、基业永存。

◉规模最大的红猴楼

红猴楼由旅菲侨亲庄红猴1935年所建,五开间、三进深、两边护厝,是龙苍社区规模最大的番客楼。

红猴楼是龙苍社区规模最大的番客楼(龙苍社区供图)

建筑石埕前迴向一排房间,左边护厝为西式结构三层楼房,大小阳台也为西洋式。三层及三层上由清水砖砌成,中间女儿墙设瓷栏杆。窗楣用灰雕做出各种造型。门楹上有堂号“锦绣传芳”,门前水车堵是灰雕和彩画结合的各式图案,现在只留下一些痕迹。

五开间大厝上筑燕尾脊,屋盖还是皇宫式的红瓦,红瓦筒带滴水结构。大厝正面墙壁底部用精雕的条石砌成石墙,上部为红砖墙。后落结构厅、天井、房间一应俱全。

最为特别的是,该楼一层至三层均设枪眼,以防匪患。龙苍社区依海而建,附近就有码头,因侨而富庶,在当时动荡的年代有了这一特别的建筑设计。

◉两代命名的庄鼎水故居

庄裕生大厝楼,建房人是当时在菲律宾经商的龙苍人庄裕生,1947年始建,次年落成。其子庄鼎水,从侨村孩童成长为旅菲侨领,为中菲建交、友好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不是外交官的义务外交官”。该楼如今也因此更多被称作庄鼎水故居。

这幢侨厝是五间张“皇宫起”大厝,配双坡曲、燕尾脊。门口石埕占地面积特别大,屋顶用杉木按传统闽南民居木结构营造技艺所建,屋檐滴水设有圆形花灯和舌形垂珠,既保护屋盖又极为美观。镜面墙采用胭炙红砖封墙,中间红砖斜排,四边框铺上吉祥纹饰,四角用红砖各雕刻一只蝴蝶,取其“福”之寓意。镜面墙与屋檐之间,还铺着山水、花卉瓷砖彩绘。

大门外廊采用“凹寿”式(又称“塌寿式”),作为房屋内外空间的过渡与缓冲。主人建房时将大门内凹两次,称为“双塌”,由大门和双侧的角门、壁堵组成。“凹寿”大门两侧的墙面为牌楼面,由白石和青石花岗岩组成。门楣上用青石镌刻“锦绣传芳”堂号,牌楼面从上而下设顶堵、身堵、腰堵、裙堵,均用青石雕着花草、动物和吉祥纹样,最为显眼的身堵镌刻梅、兰、竹、菊并配诗文。

在外廊抬头看,屋顶木制梁柱、撑拱、雀替、挂落、垛头等雕梁画栋,花鸟鱼虫、神兽仕女极为精致。大门两侧还配有砖雕联:“文章华国,诗礼传家”。整个“双塌凹寿”外廊富有视觉冲击,彰显着主人的审美情调和文化意蕴,更是惠安、台商区精湛石雕、木雕技艺的充分反映。

与一般的闽南“皇宫起”古厝不同,古大厝两边榉头和小厅之上还建有中式风格梳妆楼,护厝则是西式洋楼。梳妆楼顶建有尖形山花,山花之下用瓷砖贴墙面,绘有“凤彩呈祥”凤凰牡丹,两边贴有花卉、山水图案瓷砖,把传统的闽南建筑元素与海外舶来的南洋风情融为一体。

◉表达和平渴望的和平楼

和平楼主人是在南洋做生意的庄顺笙,取名“和平楼”有一段来历。1941年,日军侵略菲律宾导致侨汇中断,庄顺笙老家失去了生活来源,其妻子看着无助的老人和嗷嗷待哺的孩子,迫于生计当起挑夫,结果被国民党政府以“贩卖违禁品”罪名关进监狱。十几年后,庄顺笙衣锦还乡盖起了这幢三层洋楼,命名为“和平楼”,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和平楼修缮后成为王乃钦艺术馆

该楼建于1954年,立柱特别多是它的视觉特点——其正面疏密分布6根立柱,支柱过梁组成外廊,外廊成“凵”形三面,左右两侧还各均匀分布8根立柱。正面外廊宽2米多,可做生活阳台;两侧外廊宽约1米。二层房间在侧廊各开一门,容人出入在廊边行走。整座洋楼房间被包围在外廊之中,遮阴避雨又美观。

和平楼外墙由条石砌成,大门两侧墙体用胭炙红砖铺砌,牌楼面装饰喜鹊砖雕,边框四角嵌蝙蝠砖雕,方胜纹、中国结等吉祥纹饰环绕四周。门联上书“桂馥兰馨,竹苞松茂”,希望子孙有出息、家门兴盛。

有趣的是,楼梯采用钢筋水泥制成,扶手则为实木,梯面刻相交圆环纹路,既为装饰亦为防滑。


【保护利用进行时】

修缮运营一条龙 打造文旅新名片

龙苍社区的番客楼和而不同,每一栋番客楼均有各自的故事,连接着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命运起落,也反映时代和建筑技艺的变迁,成为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经典之作。

近年来,为使番客楼焕发生机,发挥优势发展番客楼文旅+乡村旅游,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龙苍社区突出“侨位”,打好“侨牌”,依托“侨力”,2019年以来陆续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修缮、改造提升,并通过运营谋划,逐步形成“龙苍番客村”的品牌效应。

古厝、田园,台商区龙苍社区一派闽南乡间好风光

其中,以“盘活历史建筑,留住乡愁记忆”为主线,龙苍社区依托建筑背后不同的故事,将一栋栋番客楼串联起来,打造出一条文化走廊。细铁楼经过修复布馆,变身为“乡愁记忆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留住龙苍人的乡愁记忆;庄鼎水故居布局“侨史馆”,通过图片、文字和民俗物件,向人们展示龙苍的历史沿革和侨胞的家国故事;“禹成新楼”被修缮成家风家训馆,展出孝廉文化内容及庄氏家族的家风家训故事,讲述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延续;和平楼在修缮后成为“王乃钦艺术馆”,以书法艺术润泽人心……此外,当地还利用龙苍旧村委会、旧综合文化站、旧龙苍小学等旧房子、闲置区域等建设国史馆、党史馆、侨乡园、侨音园、龙苍盐场等,汇聚乡愁文化、家文化、廉洁文化,充分展示龙苍特色,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同时,龙苍社区以“8栋番客楼+3亩农村闲置集体用地+各农户门前旮旯地+龙苍荒废幼儿园”为旅游路线建设元素,盘活闲置资源3000平方米,建成非遗技艺体验馆、中国收藏家协会台商采风基地、两岸青创工作室等参观点。闲置20年的村集体资产龙苍幼儿园被改造成为稻田咖啡,提供咖啡、研学个性体验包等服务项目,秀生楼被改造成茶室,招引晚晴茶事、竹裕园、雅婷直播间、好野民谣茶馆、稻田白鹭露营、可遇小院、蝉鸣研学等新业态。

龙苍社区在整治环境同时,也以妆点闽南俗语等文创形式进行文化遗产的活化。

如今,行走龙苍,时光仿佛慢了下来,游客既可以欣赏番客楼的建筑之美,了解独特的番客文化,也可以喝咖啡、品香茗,拍照打卡、休闲小憩,体验慢生活。据统计,目前每年有上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番客文化,龙苍社区也成为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

记者了解到,龙苍社区还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对接投资方、设计方、推广方等,多方引入运营资源,进一步以“侨文化”为切入点,引进东南亚番客美食、番客市集等业态,让游客可以通过住番客楼、品番客菜、逛番客街、玩番客夜市,体验番客文化,打造泉州番客文旅新名片。

【本期名匠】

杨建宗

泉州市传统建筑名匠,今年63岁,精通国画、灰塑、剪瓷雕、南音等各种技艺,有“全能型匠人”之称。从事闽南传统灰塑近30年,作品遍及泉州中山路骑楼外立面、花巷,以及南安、晋江、石狮、惠安等地古厝。吟唱南音20多年,曾获邀到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参加表演,创作大量南音灰塑。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

台商区事哥
泉州台商投资区本地信息门户,认识和了解 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乡,本地信息 尽在其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