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指导单位
武汉市文联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
武汉书协
武汉市群众艺术馆
《书法报·书画天地》编辑部
张诗康 1994年出生于湖北蕲春,号悦庐,别署进一步斋。获武汉市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十佳青年书法家”称号。
学书感悟
□张诗康
在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一直专注于董其昌的书法学习。董其昌的书法风格独特,松活中带着慵懒,绵软中又尽是秀润,透露出一股畅然的率意。他一生笔耕不辍,遍临诸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他曾自言:“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都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不能追踪晋、宋,断不在唐人后乘也。”言语间流露出的自负与勇气,以及敢于承接传统、超越前人的精神令我钦佩,能在众多书法家中唯独选择董其昌作为现阶段的学习对象,对我来说实乃一大幸事。
董其昌一生都在努力追寻并试图超越的人是赵孟頫,从他对赵孟頫的诸多评价中,可以大致窥探出他对书法的理解与追求。他批评赵“守法不变”“以齐为正”“不以险绝为奇”“书病在无势”等等,谓其“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反观之,董其昌无不是不以此反求于己,其曾有与赵书相较之言论“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由此可见,董其昌对自己的率性颇为自负,还提出了“熟得俗”“生得秀”的观点。这些书法理念在日常书法学习中难以捉摸,难以准确实践,全凭自己所悟。
董在谈论王宠学虞世南时说:“余少时学虞书,忽于临写时得其用笔之诀,横斜曲直,无不合者。他书则不尔……近代王雅宜,一生学永兴书,独于发笔不似,若其形模,已十得六七矣。固知古人长处,须悟后可学也。”其中就体现出了学书须悟的重要性。我们在学书之时,也应当在学中悟、于悟后学,一味求工则很难有机趣,况且董书松散恬淡很容易写熟,变得流俗,需要打破一些“熟”的东西,从中体悟出自己的东西使其变得“生”,并不断去印证,去提高,从悟中练、练中悟来获得“新”。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追求的“与古为新”的起点,也是我一直在做但还没有做好仍需努力做的事情。
张诗康 本次展览获奖作品
行书节录王文治《快雨堂题跋》中堂
局部
张诗康 行草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横幅
张诗康 行书仲殊《南柯子·忆旧》横幅
张诗康 行书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横幅
来源:2024年第47期《书法报·书画天地》
编辑:管兴智
无边茶院
中国重阳书画展合作单位持续招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