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博弈,谁才是“真大哥”?

文摘   2024-12-02 11:16   河南  

请听音频:

文字如下:
大家好,我是空山微言微信公众号的撰稿人,感谢大家的阅读、收听、观看。空山微言,用微末之语,言世间之事。微言,不耸听。
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咱们先说坏消息。坏消息是,普京亲自对中国推销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西线天然气管道,中俄两国谈判了10多年,到现在也没有个说法儿。这么多年过去,连管道计划途经的蒙古国都打退堂鼓了。好消息是,就在此时,我们的中亚邻国哈萨克斯坦主动请缨,愿意当“中间商”,为中俄油气管道的建设提供便利。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完工)
然后还有一个好消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这条管道又名“西伯利亚力量1号”,北起俄罗斯远东地区,从黑龙江进入中国后一路南下,最终抵达上海市郊,仅仅在中国境内的管道长度就超过5100公里,每年能为中国提供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足够满足1.3亿个家庭的日常用气需求。
“西伯利亚力量1号”的全线竣工,对中国经济发展当然大有好处。那么为什么年输气量高达500亿立方米、规模更大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却陷入“难产”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中俄两国的长期博弈。

01

【中国天然气进口现状】
我们知道,中国的能源供应严重依赖进口,每年都要花巨额外汇,从中东等产油区购买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大部分都要通过漫长的“海上生命线”输送到中国。
(中国每年都通过海运获取大量天然气)
和平时期安全问题不大,不过一旦有事,敌对国家肯定不会放过这条“大动脉”,到那时,中国的能源供应受限,国内经济肯定会面临困境。
为了避免受制于人,一方面中国大力加强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建设,每年那么多的军费不是白花的,那么多“下饺子”的军舰也不是摆设,为什么要造航空母舰、万吨驱逐舰、两栖攻击舰、核动力潜艇?就是要保卫中国的海洋权益,确保中国的“海上大动脉”不受威胁。
除此之外,还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能源的多元化供应,在确保海上能源运输安全的前提下,加强陆上能源供应渠道的建设,这就回到了正题,也就是陆上天然气管道的建设问题。
我查阅了资料,发现,现在中国一共有三条主要的跨境天然气管道,分别是中俄“西伯利亚力量1号”、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和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
其中来自中亚的天然气管道每年能向中国输送550亿立方米天然气,未来能提高到850亿立方米,中缅油气管道规模稍小,每年也能提供120亿立方米天然气,外加2200万吨原油。
要知道,根据官方权威数据,2023年中国一共消费了3945亿立方米天然气,除了国内生产外,还需要进口1656亿立方米。其中通过海运的份额约为984亿立方米,剩下的陆上管道份额约为672亿立方米。
简单计算一下就知道了,目前中国的天然气市场其实是“供大于求”,现存的三条管道已经足够满足供应缺口,就算未来需求量增大的话,在现有管道基础上扩容也够用了。更何况,还有海运天然气的补充。

02

【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为何难产?前因后果,你听我讲】
没有卖不出的商品,只有卖不出的价格。中国并不反对建设第二条中俄天然气管道,但前提就是俄罗斯有足够的诚意。
(普京对于能源出口十分重视)
有熟悉中俄天然气谈判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给俄方的报价“非常之低”,每千立方米的价格只有大约70美元,这已经和俄罗斯国内的天然气价格持平了。对于将能源出口视为经济支柱的俄罗斯来说,以这样的价格卖天然气,基本上赚不到什么钱,甚至俄国内有声音认为,这点钱“打发要饭的呢”?
因为,没有足够的外汇收入,普京也支撑不起“世界二号军事强国”的摊子。想当初,鼎盛时期俄罗斯每年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高达700亿立方米,但是好景不长,从2014年占领克里米亚半岛之后,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就一落千丈,连带着俄罗斯的能源也不受西方待见,欧洲国家宁肯去买美国的高价能源,也不愿顶着“资敌”的名声继续买俄油俄气。
再加上“北溪”管道离奇被炸,普京政府很清楚,和西方的脱钩已经无法避免,俄罗斯要想再靠卖能源挣钱,只能去求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了。
(俄罗斯天然气管道)
后来在俄方的多次请求下,中国实在抹不开面子,同意将单价提高到大约100美元,相比之前提升了足足3成!然而莫斯科方面依旧不满意,要知道,在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单位价格高达250到300美元。挣惯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轻松钱,再看中国的报价,虽然有一定利润,但俄罗斯显然有点心里不平衡。
除了价格之外,中国还充分利用国际局势的变化,迫使俄方做出了更大的让步。原本按照俄方的计划,“西伯利亚力量2号”将聚焦于西线,也就是中国新疆方向,这样一来,就能和东线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遥相呼应,同时也能让俄罗斯的能源产业布局更为均衡,缩短俄境内管道的建设长度,带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中方对此并不感冒,中国的经济发达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西部的人口、工业规模并不大,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天然气。因此才会有“西气东输”工程,将我国西部、中亚地区的天然气输向东部地区。
(新旧“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路规划图)
如果“西伯利亚力量2号”也要接入西部的话,你俄罗斯方面是省事儿了,可我们中国却要付出更多的运输成本,仅凭这一点就不如贯穿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东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
因此,在我们的要求下,俄罗斯修改了西线管道的线路,不再经新疆输气,而是横穿蒙古国,途经乌兰巴托南下,从我国的内蒙古地区入境,直接服务于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需要。然而规划中的中俄蒙天然气管道,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甚至有很大的硬伤。

03

【“第三国”的风险】
从地理来看,“中俄蒙管道”确实有很强的吸引力,首先满足了中国优先保障东部供气的要求,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也能将中俄之间的蒙古国纳入中俄能源交易的版图之中,对于强化三国经济纽带也很有好处,换句话说,将蒙古国牢牢绑定在中俄的经济体系上。
(普京访问蒙古国)
而对蒙古国来说,一旦中俄蒙管道建成,对于经济结构单一的该国也是“天降横财”,既能够搭便车获得廉价的能源供应,尤其是促进首都乌兰巴托的发展,另外还能收取巨额的过境费,按照相关媒体的说法,每年可能高达10多亿美元,而蒙古国的年财政收入也不过50-60亿美元,这笔旱涝保收的过路费,将大大缓解蒙古国的财政压力,诱惑之大可想而知。
但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大哥们没有谈好,小弟再急也没办法。作为夹在中俄之间的“小国”,蒙古国只能等待中俄最终拍板。然而,中俄围绕着价格这一关键问题持续博弈,迟迟看不到希望的蒙古国终于“雄起”了,刚刚公布的蒙古国四年发展计划里,已经不再提及中俄蒙天然气管道一事。不管是真的“伤心”了,还是“欲擒故纵”,蒙古国对于中俄蒙油气通道的前景,确实不再持乐观态度。
(美国和蒙古举行军事演习)
从中俄角度来看,如果天然气管道只在中俄境内修建,那么风险可以控制在最小程度;一旦引入“第三国”的话,风险很可能失控,乌克兰就是最好的例子,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动不动就拿着过境的天然气管道威胁各方,让莫斯科方面十分不爽。
之所以担心蒙古国出事,也是有原因的。蒙古国近年来一直奉行“第三邻国”的战略,希望能够引入域外国家,制衡中俄这两个身边的“庞然大物”,为此,蒙古国积极和美国、北约加强军事合作关系,甚至还同意美军进驻本国,监听搜集中俄军事情报。
(蒙古国民族主义者十分排外)
再加上历史原因,蒙古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势力对中俄尤其是中国抱有戒心,这也使得规划中的中俄蒙油气管道前途叵测。说句不好听的话,一旦蒙古国有变,那么中俄天然气管道是否安全,还是个未知数,最起码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

04

【未来仍有变数】
所以我认为,中俄西线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在短时间内仍无法动工。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
为什么呢?因为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全球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低迷、俄罗斯出口能源的迫切需求,以及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都让中国牢牢掌控着中俄能源谈判的主动权。
况且,俄罗斯不愿“低价”出售天然气,过境蒙古国又风险过高,并不意味中国没有其他的合作伙伴。我翻阅新闻后发现,近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明确表示,愿为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建设提供便利。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
哈萨克斯坦的优势非常明显,该国同时和中俄交好,政局相对比较稳定,而且国内已经有连接俄罗斯的管道,可以直接和新疆地区的管道连接,这样一来就能大大降低管道建设的成本,解决了中俄谈判的一个大问题。与此同时,哈国也能从中受益匪浅,巨额的过路费加上搭便车获得的俄气,都能大大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但相比于俄罗斯的积极回应,中方的态度目前还不明朗,哈国线路的优点缺点都十分突出,除了价格和“第三国”风险外,还是要途经西部“长途跋涉”才能输送到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如果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无法表达足够的诚意,那么中国也不介意继续等待合适的时机。
(中俄能源交易任重道远)
毕竟,手握着真金白银的中国才是“上帝”,俄罗斯也好,蒙古国或哈萨克斯坦也好,或是其他的“第三国”,想赚钱都得先让中国满意才行。
谁是真正的“大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实力的!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感谢您百忙之中还能听我絮叨这么久。
如果您认为本期内容还算不错,拜托您帮我点下右下角的“在看”和“赞”。如果您能把文章分享给亲朋好友,我会激动到起飞的。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空山微言
微言大义,绝不耸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