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寒气袭人,可记者走进鸡东县向阳镇红星村53岁脱贫户陈艳军的家,却热气扑脸。
阳光透过玻璃窗晒在地面和炕沿上,屋里更加明亮温暖。“屋子暖和,人的精神头也足!”陈艳军爱人李明荣说,“今年,屋子这么暖和,多亏了‘亮子’,我家从他的灵芝种植基地拉回来整整两大车灵芝段,这一冬儿都够烧了。他还让我们去拉,咱哪还好意思呀,人家一棚的灵芝段能卖500元,这可都是钱呐。”
李明荣聊的正起劲,给邻居放牛的陈艳军回来了,他坐在炕上,还没暖和过来,就接着和记者聊起“亮子”:“他返乡回来种灵芝,我们好多乡里乡亲都跟着沾了光,我从去年4月份到基地打工,一个月3500元,干了6个月,挣了2万多块。2万块钱对别人可能不算啥,但对我家来说,可是一笔大收入呀!”
陈艳军夫妻俩提到的“亮子”叫王永光,是土生土长的向阳镇红星村人。12年军旅生涯,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士。10年商海磨砺,从崭露头角,到大放异彩,书写过人生的辉煌。近两年,他返乡创业种植灵芝,成立了黑龙江省玖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出“玖和丰瑞”品牌,带领众多乡亲走上致富路。
2022年,王永光在河北省霸州市生意做得“春风得意”之际,鸡东县向阳镇党委书记陈默、镇长李梓杨联系上了他,诚邀他返乡创业,助力家乡“乡村振兴”。收到家乡的召唤,王永光的心活了,虽然身在异乡20余载,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鸡西人,时常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
没多久,鸡东县委组织部部长郝旭升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田海军也联系上王永光,向他介绍回乡创业政策,以及家乡人民迫切致富的愿望。王永光作为一名流动性党员,在党的感召和家乡领导的不断鼓励下,毅然决然,放弃了霸州的事业,返乡创业。
王永光回到家乡后,郝旭升、田海军马不停蹄地陪着他考察创业项目。最终,选择了与吉林金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向阳镇种植灵芝,开发灵芝产品。
2023年,王永光注册成立了鸡东县玖瑞家庭农场,投资40余万在向阳镇红星村种植东北赤灵芝1.68万株,种植面积5000平方米。第一年种植灵芝,王永光不敢大意,要知道,这一栋栋的大棚不仅是他返乡创业的开始,更是向阳镇父老乡亲们的希望。
每天天不亮,王永光就赶到种植基地,和工人一起,在大棚里浇水,除草,观察温度、湿度,并详细记录。遇到不懂的问题,就立即打电话给合作伙伴,争取每一个问题从发现开始,就是解决的开始。陈默、李梓杨抽空儿就往种植基地跑,拿上工具和众人一起劳作。
首年种植灵芝,在王永光创业的激情和众人挥洒的汗水灌溉中,取得了成功。他们种植的“吉芝1号”,取得了丰收。当年产灵芝粉2300公斤,收获灵芝2000公斤,产值达到60万元。当年,为当地的退役军人、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农民提供6000人次的临时用工,培养灵芝专业种植人员9人。并直接让参与种植的两个自然村有了自己的自主产业。在灵芝种植基地打工的村民张具祥说:“在这里打工,每天收粉大约用两个小时,算是忙一阵儿,平时就是干点零活儿,一个月收入3500元。离家近,收入还不低,上哪儿找这么划算的事儿。”
向阳镇通街村村民杜微微,家住在灵芝种植基地对面,由于家里地少,一年只有两万多元的收入。2023年灵芝种植基地建成,她就来基地打工,从春到秋近半年时间,轻松挣回两万多元。既能挣到钱,还能照顾家,让杜微微感到格外开心,她说,刚来基地时,自己什么都不会做,在技术人员的传授下,她学会了摆段、间苗、收粉……,现在基地里的活儿她样样都会干。
种植基地里,有好多像杜微微这样的“成手”,长年跟着王永光 “沾光”。
王永光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在当地大家都知道,那个当兵十多年在霸州已经成家立业的“亮子”回来了,他是带着大伙儿种灵芝致富的。
2024年,王永光没有满足第一年种灵芝取得的成功。当地上百人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可产业化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任还压在肩头。经过不断的探讨和学习,王永光注册了黑龙江省玖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向阳镇党委、政府帮助王永光协调75亩土地,还解决了用水、用电等问题,为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年,王永光投资360余万元,建设168平方米的种植灵芝大棚84栋,种植灵芝10.08万段,并获得大丰收。收获灵芝孢子粉21.5吨、灵芝体28.4吨,并注册了“玖禾丰瑞”的商标,建设了基础厂房,引进了加工设备,工厂预计今年5月开工,还可安置长年就业的乡亲15人。
临近春节,王永光携手向阳镇民政服务站工作人员,叩响了一户户生活困难老人的家门,为他们送去大米、灵芝孢子粉等慰问品,让老人在凛冬里收获别样温暖。王永光还发挥专长,给老人们科普冬日养生知识,讲解灵芝增强免疫力的效用,鼓励老人用健康的体魄对抗寒冬。
给咱家乡点个赞
记者 | 张晓玲 王文利 孙洪义
来源|鸡西新闻网
一审|罗 罗 二审|于 明 三审|李万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210001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合作电话:0467-288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