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壮美的八桂大地上,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我国南方的重要农业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愿景。
沿着党和国家的方向指引,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进远乡进远村,依托资源禀赋和定点帮扶单位中国人寿的精准扶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挖红色资源,写好“绿”字文章,走出一条具有“桂风壮韵”的乡村振兴之路。
曾经的国家深度贫困村之一,变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春节之际,一起深入进远村,实地探访百姓的生活变化,聆听村民身边的振兴故事。
“红色之乡”向史而新
被誉为“红色之乡”的进远乡,是革命老区,也是游击根据地,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涌现一大批的党史人物,流传着许多的红色故事。
从天等县城乘车前往进远村,约30分钟,在路边石崖上,“红军村”3个大字便映入眼帘,熠熠生辉。
以红色引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进远乡在“红军村”重新整合修缮“红七军兵工厂遗址”,修建政洲革命纪念馆、红军纪念广场、大榕树红色讲堂、兵工厂实体展馆,打造红色之旅。
“红色文物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将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通过多种实践增强红色文化影响力,让红色基因深入人心。”驻村第一书记韦金萍说。
图:中国人寿援建的进远乡进远村党群服务中心
进远村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来到进远中学,浓厚的历史人文迎面而来。
进远中学创建于1937年,是桂西南边陲一座名校。抗日战争时期,南宁女子中学为躲避战乱,全校师生500多人转移到进远中学复课,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80多年过去了,由于缺乏资金,进远中学原校园建筑年久失修,学校旧校门、阁楼的木板已经腐烂变质,教学楼坍塌,成了危房。
2022年1月,中国人寿援建220万元,对进远中学400平方米旧校门和教学楼进行全面修缮,并向进远中学捐赠电脑、打印机、桌椅等一批现代化教学设备。2022年10月,进远中学抗日旧址被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定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进远中学校长何新浩介绍说:“中国人寿捐资修缮的进远中学历史革命文物,成了留住乡愁、激活记忆、传承红色文化的场所。我们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基地,将历史文化融入学校教学,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图:中国人寿捐资修缮的进远中学旧校门
和教学楼历史革命文物
“通过学习,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发展历史,深刻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启迪我不断地学习进步,努力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进远中学初二学生赵紫淑说。
除了经常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外,进远中学还利用开学典礼、升国旗、壮族三月三等多种形式,拓展学习方式,广泛交流学习,并敞开校门,接受社会各界进校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要从青少年抓起,从日常做起,让红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厚植青少年的家国情怀,有力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薪火相传。”进远中心小学校长李浩华说。
“特色农业”向山而兴
图:中国人寿援建的进远乡进远村龙坚教学点
图:饲养员黄保全正在抛散玉米喂鸡
“我在山脚下建起了15个陆基鱼池,还开垦50多亩的韭菜基地,循环利用鱼池的废水进行灌溉,年出售成鱼2万斤以上,韭菜基地还能吸纳周边村民就业增收。”陆基养鱼基地主要负责人梁英志介绍。
“像我这个年纪,家有老有小,不能出远门打工。现在和几个村民到基地打工,每天收入100元左右,离家近,收工后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特别开心。”正在陆基养鱼基地整理韭菜苗的村民赵玉英高兴地说。
进远村原有低收入家庭24户54人,这部分人员易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是因病、因残,或缺劳力、缺技术。
“我是2020年4月至2023年6月被选派到进远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为帮助村民们走上致富路,中国人寿寿险广西分公司投入11.25万元帮扶资金,助力解决全村低收入家庭后顾之忧。”谈到进远村的帮扶,原驻村第一书记蒙广盛介绍。“3年多来,大家一起见证了进远村的巨大变化。我们相信,在中国人寿的精准帮扶下,进远村一定能够编织出更加和谐共融的美好图景,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家园更美丽。”
为拓宽进远村农产品销售渠道,中国人寿又于2024年投入50万元,援建“进远乡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加工销售当地特色生态米,收购全乡土鸡土鸭、黑山羊、鸡蛋、鲈鱼、甜笋、乌榄、红薯、芋头等特色农产品,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社区团购、产品批发、柜台零售等多种方式打开销路,实现从“农民种养”到“村收村卖”,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福州、南宁等大中城市。
中国人寿还在定点帮扶中不断丰富和拓展“防贫保”普惠性保险功能,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实现从“精准扶贫”到“精准防贫”,创新开展多元化普惠保险业务,牢牢兜住低收入家庭防返贫底线。
“防贫保项目让我病有所医,大大减轻了我家的经济压力。”天等县天等镇母村村民农秀专说。2023年以来,农秀专因患颈内动脉瘤住院治疗花费41.79万元,因得到医保、大病保险、防贫保多重保障,医疗费用报销累计39.31万元,个人仅自费2.48万元。
“我儿子患有急性白血病,自费花了15.47万元,获得‘防贫保险’赔付9.2万元,缓解了我家因病返贫风险。”天等县宁干乡龙盛村巨头屯农祖理说。
“桂风壮韵”向绿而为
冬日的天等,草木绿意盎然,百花盛放。
1月8日,“国寿倾情帮扶共建文明椒乡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演出”系列活动在进远村举办。来到村口,粉红如霞的紫荆花、艳丽娇美的扶桑花、含蓄羞涩的山茶花、宛若火焰的宝巾花……一片片花海缤纷绽放,交相辉映。
“我每天都到这里散步,走在花丛中,心情特别舒畅。”望着眼前的花海走廊,村民赵进新笑呵呵地说。
打造彰显“桂风壮韵”特色村庄,是进远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标杆的具体体现。根据大石山区地理环境和乡村风貌提升特点,进远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重点围绕“一村一品一韵”特色,构建一条“花廊”示范带,营造“畅、安、舒、美”出行环境。
穿村而过的乡间公路,两排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铜鼓、村屯标识牌和文化宣传栏,沿街的居民楼房墙面,一幅幅彩绘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壮乡儿女以丹青笔墨,深情、艺术地描绘了“红色故里”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中所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
进远村“示范带”建设以就地取材、生态环保、服务提升为主要特征。进远村组织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乡贤、返乡能人等各个群体广泛参与,在村主干道修建园圃,种植花草,绿化人行道,形成一条蜿蜒的“花廊”。这幅朴实生动的“新画卷”,使进远村焕发迷人魅力,成为网红打卡地。
图:进远村“桂风壮韵”成为网红打卡地
“我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打出生就很少离开过进远,对环境变化感触最深。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村口修建了花圃,种上了树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吝仁屯村民陶子挡为家乡秀美如画的居住环境感到自豪。
为激活消费需求,促进村民就业创业,进远村利用中国人寿的帮扶资金搭建崭新、整洁的“夜市文化长廊”“大米加工厂”等项目,为村民打造一批沿街摆摊区,让山村变得更有烟火气,带火了当地的商场和餐饮业,把整个进远村的消费市场盘活了起来。
村民潘成说:“我每天都在‘夜市文化长廊’摆摊卖包子、馒头和豆浆,年收入足够全家人的生活开支。”
“我在进远街开了间超市,生意很红火,还经常晚上为乡亲们送货上门。”农屯村民农贵车高兴地说。
一条“示范带”,串联一路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绘就了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进远村有山有水有活力,吃的东西绿色环保无污染,快递、医疗啥都有,生活越来越方便。”目睹进远村的变化,巴美屯村民农青干笑逐颜开。
“定点帮扶让进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产业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进远村成了全县一张亮丽的名片。”巴览屯黄嵩竖起大拇指。
给咱家乡点个赞
来源|中国人寿
一审|于 明 二审|刘 媛 三审|李万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210001
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合作电话:0467-288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