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校携手创未来
气象万千
QIXIANGWANQIAN
城市与高校双向奔赴的故事生动演绎
在这里
青年与发展携手前行的卷轴不断书写
在这里
科研与产业贯通转化的探索持续走深
聚力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
……大学城与市城区交相辉映。
校园就是城市 城市就是校园
行至山西中医药大学,品尝健康养生的中药茶饮,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前往太原理工大学,打卡地标建筑校史馆,品味百年老校岁月流转,漫步疏影步道间细嗅阵阵书香……家住市城区的杨晟宇将“山西大学城之旅”安排得紧凑而充实。他说:“大学城的人文底蕴、校园环境一直深深吸引着我们。驻地高校向社会敞开大门,让我们沉浸式体验大学之美。”
山西大学城航拍图。
城市和大学是互融共生的发展共同体。我市紧扣市校协同,打破物理空间壁垒、强化人文互动交流,大力推进城校融合,推动21所驻地高校向社会敞开大门,推动校内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艺术馆等综合性场馆及公共基础设施与市民共用共享,走在了全国前列,实现服务公众良性双互动、市校协同破围再聚能。
森林巡查全地形越野车、新型复合可降解保鲜膜、便携式智能伤口检测装置……2024年,山西(晋中) 第一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设计比赛决赛成功举办,高校青年学子比拼创意、探索科学。我市还举办运动会、校友招商推介会等,让校地交流更加密切。共建大学城文化活动中心、美术馆,配建大学生主题街区、大学生活广场等,生动诠释“校园就是城市、城市就是校园”。
我市加强产教融合,支持引导“链主”“链核”企业与市域高职院校合作——
晋中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畜牧)产教联合体和综改区晋中开发区纺机液压产教联合体,成功获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合作建设的“太谷玛钢学院”“平遥牛肉学院”“平遥漆艺文化创意学院”“祁县玻璃器皿学院”,入选全省首批特色产业学院名单,数量全省最多。
聘请475名资深教授组成晋中专家咨询库,举办近千场“博士大讲堂”。
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提速” 创新活力澎湃迸发
如何将大学科教人才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胜势?
晋中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高校助力、科技赋能,引深“联盟创新”,筑汇聚动能的“创新之城”。
2024年10月16日,“晋创谷·晋中”正式揭牌,成为我省进入实质性运营的第三家创新驱动平台。我市高位推进“晋创谷·晋中”建设,发挥高校科创优势,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医药大健康和现代农业等领域,引人才、育企业、重创新、促转化,打造校地融合创新模式,目前已入驻初创企业43家、科创团队27个。
环境催化材料省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省新型多功能玻璃技术创新中心、山西省复合调味品技术创新中心……市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共同建设一个个科技创新平台,合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市科学技术局局长郭海成说:“我市聚焦重点产业链和专业镇建设,推动高校、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市校协同创新发展专项行动以来,建成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11个。积极布局建设市级创新平台,与驻地高校合作共建市级中试基地3家,产业联盟1个。”
同时,结合驻市高校优势学科和我市产业基础,实施了“大起底、大调研、大对接、大转化、大观摩”行动,营造市校协同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我市企业和各高校签订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协议239项,涉及合同金额1.28亿元。
一个个创新平台、一项项有力举措,让“金点子”落地成“金果子”。像太原理工大学与汾西华益公司合作研发生产的远程混凝土喷射机,是国内唯一一款可实现千米喷浆的潮式喷浆机,填补了国内喷浆技术远距离输送的空白。
为新生发放开学礼包。
科技成果转化“提速”
创新活力澎湃迸发
掀起市校协同创新发展新篇章
青春
厚植人才沃土 汇聚青年力量
千名大学生走进高企看晋中活动启动仪式。
今年组织全市企事业单位为高校近万名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在市城区规划建设“青年驿站”。 解决“创业、就业、立业”三项关切,让“青创晋中”有感有为,建成大学生创新生态基地,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1家。 做优“健康、文体、安全”三类保障,让“青享晋中”乐游乐享,出台青年人才引育政策,全市A级景区向驻市高校师生免首道门票,连续两年在开学季向15.2万名高校新生送上开学“大礼包”。
融合着,创新着,奋进着
我市将坚定不移打好“大学牌”
以科教资源集聚优势赋能创新发展
数读
SHUDU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