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乎晋中人文 化成时代新篇
□ 鹿建平
国家文物局12月26日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山西省昔阳县钟村墓地的最新考古成果。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钟村墓地是目前夏商之际黄土高原东部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墓地,葬俗具有浓郁本土特征,同时还受到二里头文化、下七垣文化等的影响,显示出多元汇聚的文化面貌,填补了太行山西麓夏商考古的空白。央视、新华网的新闻报道,把鲜为人知的昔阳县钟村推上热搜,再一次实证: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华夏文明的直根,在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从未缺席,而晋中则是山西——华夏文明直根系的主脉之一。
晋中,居太行山中段、汾河水中游,可谓山西腹地、三晋之中,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决定着历史的走向和定位,形成了三晋文化璀璨的晋中文化篇章。
钟村墓地出土的陶斝、陶罐、陶爵
一山一河
文明悠久的历史文化
汾河晋中段124公里。自然的汾河,“万筏下河汾”、介休洪山泉开发利用、潇河和昌源河开渠引水灌溉,至今仍在泽被晋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工程全面铺开。历史的汾河,昭馀祁泽薮为上古中华“九薮”之一,大禹“打开三湾(位于今灵石县)口,空出晋阳湖”,介子推背着母亲上绵山书写了春秋大义。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魏献子为政,分祁邑为七县。隋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北上巡视置灵石县,改阳邑县为太谷县。李世民大败刘武周于雀鼠谷,北汉置银冶(货币铸造所)于祁县。明清晋商五百年,晋中商人开万里茶道、创晋商票号,写下商业文明辉煌历史。
近边临狄
兼容共生的融合文化
晋中“近边临狄”“京陕通道”“四省通衢”的地理位置,在民族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商王朝时期,“方国联盟”之一的辔方就生活在晋中(地域概念,包括今吕梁)西部。同时有箕(今太谷区东)、雀(今介休市附近)和燕京戎等部落。西周时期,晋中为华夏族与戎狄游牧部落杂居之地。春秋时期,白狄族建立肥国(都城在今昔阳)。周宣王内史大臣尹吉甫(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被称为“中华诗祖”),受命北伐犬戎,驻军平遥,增城筑台,开启了平遥古城2800多年的历史。春秋中期以前,晋中一代主要受北狄、赤狄、白狄、肥国、东山皋落氏等方国控制。汾河流域六县,是民族融合的大舞台。介休祆神楼、张壁古堡可汗庙等众多具有多民族文化风格的古建筑、古遗址,众多堡、寨、口等具有战争性质的古地名,众多口口相传的民族融合传说故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形态。太行山晋中段,是民族融合的大通道,东山五县留下了诸多摩崖石刻、魏碑、造像、壁画等等。从1956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到现在,对遍布全境的战国秦汉遗址,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石窟寺、摩崖造像、金铜石雕造像,以及宋元明清时期的介休洪山窑、榆次孟家井窑、寿阳段王窑等的调查和试掘,获得大量标本,全方位折射出色彩斑斓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就是这一块民族交流交融交往甚至交战的天选之地,明清时期成就了以平遥为中心包括榆次、祁县、太谷、介休、灵石、寿阳(宗艾镇)等百公里商贾重镇,成为明清晋商“百科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实物实证,一眼千年。晋中大地为文化的多元、包容、共生提供了土壤,成为三晋大地民族交融的情感融合地、商贸交换地、文化集结地之一。
致中履和
浓郁深厚的乡土文化
古老的乡土晋中留下了大量的实物遗址和文化遗迹,仍然体现着几千年乡土中国社会形成的“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礼乐文明”。
回归乡土,鉴古知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乡土社会、源于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乡村社会的“根”与“魂”,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源头活水。
革故鼎新
影响深远的晋商文化
明清五百年晋商史,是山西对中国商业文明演进的重大贡献。省委宣传部大型纪录片《寻踪晋商》中总结道:(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开创了戍边卫国商贾天下的商团发展之路,开辟了横跨亚欧大陆的世纪动脉——万里茶道,他们首创票号汇兑业务,形成了金融资本与茶票融合成长的商业路径,走出一条商业文明演进的中国道路。
晋中晋商,从仕到商、破古今而革新,从乡到边、行天下而开放,为山西晋商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平遥古城
一是在明清万里茶道的形成上,祁县渠家和乔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有首开之功。二是在晋商票号业的形成壮大上,1823年,日昇昌票号诞生,开启了凭一纸汇票商贸天下的新的交易方式,实现了从“货通天下”到“汇通天下”的成功转型,被誉为“近代银行业的乡下祖父”,在中国商业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是在商业模式和制度建设上,晋中商人建立的合作互利——股份制、两权分离——掌柜负责制、严之又严——学徒制、上下统辖——联号制、严格完备——号规制等,至今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四是在晋商精神的体现上,突出体现并践行学而优则商的崇商观、诚信仁勇义的义利观、破古今的创新观、行天下的开放观、修齐治平理念的价值观、经世济民与国休戚与共的家国观。五是在晋文化影响力的传播上,对晋语、晋剧、晋药、晋酒、晋食文化的传播,对晋商会馆文化、面食文化、晋派建筑文化、侠义文化等的形成和传播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六是在山西民族工业的奠基上,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渠本翘联合常旭春等晋商巨贾,接办了官办“晋升火柴局”(后改名“双福火柴公司”),是山西最早的民族工业。之后,渠本翘领导了“保矿运动”,任“山西保晋矿物公司”首任总经理,实现了山西人民赎矿自办的愿望。七是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走在前列。至今仍然耸立在晋中大地上的古城大院等晋商文化遗存,成为三晋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晋中千亿级文旅产业的增长点,成为晋商精神具象化的活态展现。八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不仅是晋商文化的集大成者,其熔铸古今、绵延不断的古代史、近现代史和当代史,成就了平遥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从以上这些意义上说,晋中是“晋商故里”名副其实。
晋商故里晋中,古城大院古韵。晋中晋商文化正在焕发时代光华。
一脉相承
义薄云天的忠孝文化
忠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孝是人伦道德的基石,忠孝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介子推被誉为“华夏忠孝第一人”,“割股奉君”“抱母殉身”“隐居不言禄”的故事流传至今。祁县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大公无私尧舜遗风。从先秦到明清,祁县王、温两家代出英才。唐王珪、温彦博同辅李世民“贞观盛世”,王通、王维、王勃、温庭筠等诗文华章千古传颂。宋文彦博出将入相五十年,清祁韵士、祁寯藻父子“一门清华”为社稷。山西十个世家大族,晋中就有祁县王家、温家,平遥孙家,寿阳祁家“三县四家”,无不以忠孝仁义、修齐治平、尽忠事国、孝亲爱家彪炳史册。清光绪年间“丁戊奇荒”,赤地千里,灾民遍地,晋商群体毁家纾难,救济灾民。榆次常家“以工代赈”,一个戏楼修了三年,搬一块砖管一天饭。祁县乔致庸搭棚施粥,捐钱捐粮,晋中商人与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
介休绵山
近现代时期,忠义之士层出不穷。如,灵石何家,父亲何澄被选为同盟会“铁血丈夫团”的军事骨干,生前留下遗愿,将苏州灌木楼和网师园捐赠给了国家。何澄八个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三强的夫人何泽慧,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有“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之称的太谷阳邑村杜润生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评农村改革的重要推动者。平遥郭兰英先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尽心敬业曰忠,善事父母为孝。讲好晋中的忠孝故事,传播忠孝文化,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不怕牺牲
感天动地的红色文化
晋中是八路军抗战总部所在地,也是太行抗战主战场,晋中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太行精神,形成了晋绥、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文化。和顺石拐会议确定抗日方略,在我党抗日军事上有重要地位。左权麻田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指挥敌后战场,彭德怀、杨尚昆、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左权、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五年之久。左权将军与母亲与妻子的书信感天动地,朱德总司令题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将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在左权英雄事迹的感召下,左权一个7万人口的小县,有1万人参军、1万人牺牲、1万人支前。左权还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诞生地,有我党第一个按“三三制”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以左权为核心,晋中太行五县曾经是我党华北敌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区域,150多个党政机关在这里驻扎。左权目前认定山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84处、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1件。2020年11月,左权县被列入全省首批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解放战争时期,晋中1700余名干部南下北上,10万余人参军参战,舍家为国,无私奉献。
桐峪1941博物馆
信仰坚定,精神伟大。深挖晋中红色文化底蕴,切实增强红色文化自信与认同,创新拓展红色文化依托载体,使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天地人和
崇尚自然的绿色文化
绵绵太行、滔滔汾河,大美晋中同样是人类与环境和谐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化富矿。
晋中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9个国省级森林公园、4处国家湿地公园、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43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3家5A级景区——平遥古城、介休绵山和已经复牌的乔家大院,数量居全省第一。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和乡村旅居等绿色康养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左权百里红色生态走廊、介休——灵石金三角文化生态旅游区、山西农谷休闲养生旅游区、昔阳大寨红色旅游区、榆社云竹湖旅游度假区、和顺太行乡居旅游区、寿阳健康养生旅游区等,形成了全域旅游、全新要素、全民参与格局。全市在绿色产业、生态工程、绿色企业、生态艺术、生态旅游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
平遥双林寺韦驮像
绿色是生命的底色,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标识。坚决贯彻“两山”理论,深化“晋中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内涵研究,赋能晋中生态文明建设。
勤劳智慧
斑斓璀璨的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中最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人类历史的文明与辉煌。晋中市非遗传承基础深厚,截至目前,有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左权开花调、寿阳傩舞、祁太秧歌、民间社火、心意拳、形意拳、晋剧、中医传统制剂方法、玻璃烧制技艺、清明节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9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8项。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人,省级176人。建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有祁县文化艺术之乡、和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榆次晋商文化之乡、晋中全域中国社火之乡、介休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祁县全国传统春节保护示范地、寿阳中国寿星文化之乡等7个国家级“文化之乡”非遗传承县。
寿阳傩舞
晋中凭借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关系,构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动态关系,展现了我国黄土高原农耕文化和近代商业文化的兼容共生,构成了独特的晋中文化生态。因其历史性、融合性、传承性和表现形式的丰富性,被公认为是我国地域文化类型的代表之一。2010年“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文化部批准设立。2023年1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山西省晋中市)名列其中。
弦歌未止,薪火不息。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文化将为树立地方文化品牌、促进文旅融合、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发挥更大作用。
精彩的社火
图片均为资料图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