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相声,传承创新
甲辰冬日,寒风萧萧,谦祥益团队经过精心准备,于12月27、28日在谦祥益陆家嘴店和保利店,两场冬季新作专场如约呈现。
此次主题是“唤醒老活”,即对传统作品加以改编,内容更贴近现实的生活,以使一些有价值的传统作品不被日渐遗忘。
《小神仙》是经典的单口相声作品,其故事的精巧,人物的塑造无不令人叫绝。当下单口相声难有机会出现在日常的业务场中,从现场一些观众的反应来看,也有不少观众没有听过这段节目。20多分钟的大段,被王文水改编为10来分钟的快板,主线清晰,故事精炼,人物活脱,精彩度未打折扣,现场反响火爆。可见是一部成功的改编作品。
这部作品是建国后的新作,有多位名家演绎,是一部经典的子母哏的作品。王昊改编的这一版,更适合小剧场的氛围,前几番的“比”换了瓤子,更贴近当下的生活。在最后一番仍保留了原作的精华,从演出效果来看,依旧反响不错,可见经典的魅力!必须一赞的是,此次刘、池二人转换了捧逗身份。刘祎昂站在桌外依旧自信自如,池灏量活稳重而坚实。谦祥益团队一贯倡导一对组合“打铁”磨炼自己表演的技能,这极有利于演员的成长进步,也会令演员更加勤奋。相声《如何是好》
作者:四平;表演者:张弢、冷强
四平的创作能力是谦祥益相声演员们极为佩服的,也是大家的学习楷模。王平先生的那段《如何是好》也许如今的观众们不是很熟悉了。四平的改编,加之张、冷兄弟二人的表演,也是对这位英年而逝的前辈一种致敬。张弢、冷强的表演神态自然,节奏稳妥,有自己的设计,也能灵活现挂,使一段题材平凡的段子有着很不错的剧场效果,难能可贵。作者:任鹏飞;表演者:任鹏飞、冯博文、李国文、李永昇富群口相声也如单口相声一般,如今较少有演出的机会。观众们对《数来宝》倒是不陌生,这一次,将常见的对口版改为群口,除了内容更新,表演形式上的变化绝不是追求一种表面的“热闹”,群口相声有着自己本身的表演规范,特别是要求“乱而有序”,即看似喧躁,但表演尺寸必须清晰,不抢、不冒、咬得紧、衔接有序。表演中任鹏飞节奏调度自如,三位学员注意力集中,尺寸拿捏得当,台词准确而自然,四人“一棵菜”,很有锻炼价值,现场的热烈反响也是对他们的肯定。
任鹏飞最后一番的数来宝,内容上如更充实些,正唱愈加饱满,并辅之冯博文、李国文加入追上两句,把气氛催向高潮,引发观众的共鸣,此时李永昇富的包袱再翻出来,“炸”得效果可能会更好。
![]()
泽宁、柏朔敢于挑战自己,尝试多种风格的作品,必须给予肯定!这种艺术上不满于现状,不早早给自己定型,勇于探索的精神尤为可贵。这段内容标题为“讲帝名”似乎更贴切。两位年轻的小伙子动这种偏文的段子,勇气可嘉。从段子的内容上看,二人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绝不是简单的套用模仿,虚实有度,戏说有据,程式上也严格遵循着相声的规矩。这种文哏的段子,本身就是吃力不讨巧的,但现场有效果,观众给耳朵,已是十足的肯定了。继续加油吧!![]()
这个作品依托于《五行诗》而创作。看得出,演员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对金庸先生的作品人物,故事桥段的提取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从而呈现这个较完整的作品。不能不说,金庸作品的热度已不是高峰,年轻人可能更多的是从影视剧后才知道的金庸。可能个别“诗句”适当加一句讲解,有助于观众的理解,铺得更稳些。另外,“父子配”之后,几翻“夫妻配”立意于“配对儿”这种表面层面的巧合,以捧哏刁难较技为重点,已是足够,回避《五行诗》原有的糟粕,也彰显新一代演员对传统的继承与扬弃。高产的苏州老友四平又为加林、孙跃量身定制了依据传统相声《打白朗》改编的《得胜图》。两场演出,一腰一底,效果不错。挂着“蓝翔”的几番包袱,思路绝佳,易于被观众接受。若再深追几句,效果想必更好。希望加林、孙跃与众弟兄集思广议,今后再多多用心打磨,使之更加完善,不负四平一片苦心!
苏州同行四平为谦祥益的演员创作了诸多新作品,这次也来到现场观摩,在演出结束后和演员一起谢幕。![]()
《学四相》是传统相声基本功的段子,如今也算是相声演员的常规作品,这种作品也需要翻新么?答之:然。如今网络时代的相声演出环境之难,也许只有演员自己深有体会,一些传承已久的作品被莫名其妙的“标签化”,进而有所限制。因于此,许健将《学四相》中“聋哑”一番提取出来,设定合理的人物身份,从而达到既能保留传统的精华,又能规避一些“风险”,使经典得以永久留传。至于这段的表演,许健基功扎实,“学”更为其所长,加之谷宗翰也是以表演见长,二人相辅相承,活保人,人亦保活。演出效果自是不必赘述。
随着两场规定动作的专场之后,2024年春夏秋冬四季八场新作品专场圆满完成!演员们即将迎来新春演出火爆之季。谦祥益的小伙伴们将一如继往地以饱满的精神、认真的态度、精湛的技艺坚守好相声艺术的这个阵地,好好说相声,说好相声,为全国四面八方的观众付出诚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