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
在过去的一年里
他们用笔尖和镜头
记录亦城发展点点滴滴
镜头转向他们
这些经典瞬间
他们在现场
吴江/摄
2023年4月7日,北京经开区对评选出的10名首届“亦城工匠”举行表彰活动,工匠用沙画浇筑出了“亦城工匠”标号,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黄巧维在现场见证了这一瞬间。
黄巧维说:“那是经开区首次评选出带有‘亦城’二字的工匠荣誉,也是我正式成为融媒体中心记者后接触的首个较为大型的活动,报道前的资料查阅让我了解到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经开区已集聚了近5万名高技能人才,如今,第二届‘亦城工匠’评选活动正火热推进,每一阶段我都会积极开展报道,希望不断扩大‘亦城工匠’的品牌影响力。”
郑丽华/摄
这张照片拍摄于今年10月28日,在亦城客厅举办的“亦企成长伙伴计划”发布会之后,企业代表在“飞跃伙伴”的带领下,深入了解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增值化集成服务。
“心里很踏实”,这是参观过程中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郑丽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我真切感受到‘企业需要的就是亦庄要办的’这不是一句口号,也真切感受到北京亦庄这片土地之于企业的‘魅力所在’。”郑丽华说。
记者李玉凤在报道一线。
2024年1月11日13时30分,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引力一号(遥一)海澜之家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将云遥一号18-20星共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型火箭首创海陆通用中型火箭构型优化等10多项关键技术,扩展了我国1.5吨-5吨运载能力火箭型谱。
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的全媒体记者李玉凤为报道好“亦庄箭”背后的精彩故事,一路向东南,从北京亦庄到山东海阳,追着“火箭”跑。
孙艳平/摄
巨大的莫比乌斯环上,悬停着两辆海湾蓝的小米SU7;现代化的工厂里,实现大压铸的“工业巨兽”和“哼着歌”的物流机器人有序运转……
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孙艳平说:“我一直都是协调其他记者同事跟进小米汽车工厂探访、发布等关键环节,这次终于跟进考察活动的报道走进小米汽车工厂,真切地看到小米汽车那一刻的兴奋和震撼,听着国外参访嘉宾询问车辆性能、工厂情况,甚至在国外上市的时间计划等,一种‘中国智造’‘亦庄智造’的与有荣焉感油然而生。”
探访世界机器人大会
李啸/摄
2024年8月21日下午,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啸来到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按下快门记录下一款款人形机器人。
李啸说:“两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不同体验见证着我个人的成长,也让我也更加深刻感受到记者这一身份为我带来的种种新奇体验。”
史明阳在采访一线。
历经12个月不舍昼夜连续奋战,文博大桥完成工程建设,于2023年12月3日24时正式通车。
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史明阳说:“很荣幸,我见证了整座大桥的蜕变,从正式封闭施工到春节连续‘作战’,从拱肋合龙到竣工通车,我没有错过它的每一个重要瞬间,用笔用心记录着它的成长和背后的那一群桥梁建设者。”
国际人才社区
将效果图变为实景图
北京经开区首个国际人才社区亦嘉·麒麟赋。
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史明阳与国际人才社区的故事始于2023年7月,彼时1号地主体结构刚刚进行全面封顶,工人们顶着烈日骄阳进行着二次结构及装饰装修工作。
2024年9月底,1号地正式通过竣工验收。史明阳说:“短短一年时间,这里已经发生了大变化,四季有景可赏的中央公园、多元文化交融的‘社区会客厅’、即住即享的智慧社区服务,那些曾经写在稿件中的内容都变成了生动可感的现实,经开区正在将一张张人才安居的效果图变为实景图,加快建设着人才‘圆梦之城’。”
齐美娟/摄
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齐美娟,每天都在用文字“表白”北京亦庄。
齐美娟说:“此时此刻,南海子公园迎来了一年四季中意趣正浓的季节,通明湖生态环境提升一期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呈现‘肉眼可见’的‘颜值’提升效果。”
纸短情长
道不尽心中祝福
接下来的日子里
北京经开区融媒体中心将继续
用心记录亦城
坚守真实,传递力量
我们
一直在路上!
END
融媒体中心:黄巧维 郑丽华
李玉凤 孙艳平 李啸
史明阳 齐美娟
编辑:白洛凡
校对:耿静
热点回顾
习近平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北京新闻》4分钟报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北京经开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中引发热烈反响
北京经开区2025年拟办实事开始征集!期待您的建议
北京经开区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建设第二批场景机会清单发布
发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空间方案和专项产业政策,北京亦庄将打造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汽车智造创新城
点亮在看,为北京亦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