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礼赞75载
看淮安区“教育体育”工作成就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化,经济在发展。淮安区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区教育体育工作部署要求,锚定目标、加压奋进、精准发力,持续推动教体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教体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跟着一组组新旧照片的对比
见证淮安区教育体育的巨大变化
可扫描二维码看H5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1949-2024
淮安中学新旧对比
上图为淮安中学旧貌
下图为淮安中学新貌
楚州中学新旧对比
上图为楚州中学旧貌
下图为楚州中学新貌
流均中学新旧对比
上图为流均中学旧貌
下图为流均中学新貌
新安小学河西分校新旧对比
上图为新安小学河西分校旧貌
下图为新安小学河西分校新貌
楚州小学幼儿园新旧对比
上图为楚州小学幼儿园旧貌
下图为楚州小学幼儿园新貌
范集中学新旧对比
上图为范集中学旧貌
下图为范集中学新貌
博里中学学校大门新旧对比
上图为博里中学学校大门旧貌
下图为博里中学学校大门新貌
博里中学新旧对比
上图为博里中学旧貌
下图为博里中学新貌
勺湖小学新旧对比
上图为勺湖小学旧貌
下图为勺湖小学新貌
车桥中学新旧对比
上图为车桥中学旧貌
下图为车桥中学新貌
季桥中学新旧对比
上图为季桥中学旧貌
下图为季桥中学新貌
南闸职业中学新旧对比
上图为南闸职业中学旧貌
下图为南闸职业中学新貌
新安小学本部新旧对比
上图为新安小学本部旧貌
下图为新安小学本部新貌
长期以来,淮安区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强化师德第一标准、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健全专业发展机制,以高素质教师队伍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国前夕(1947年),全县仅有小学教师229人,中学教师3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教师队伍规模日益扩大,由建国初期的400余人,2012年增至7635人;时至今日突破8000人。
同时,教师队伍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为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打造学在淮安区品牌,充实壮大教师队伍,2022年至2024年三年间从清华、北大等国内名校引进优秀毕业生39人。积极开展主题活动,近年来,淮安区扎实开展“比师德、比作风、比担当、比奉献、争先进”主题实践活动;组织“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我们都是收信人”主题征文活动;开展“依法执教 ‘法’铸师魂”法治宣传教育征文、演讲比赛、先进典型评比“三个一”活动。通过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引领广大教师正师风、强师德、铸师魂,努力铸就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教师队伍。拓宽培训培育广度,立足“双减”特点,多次及时组织省市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等质量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名师引领、结对共建,构建教师发展合作共同体,着力打造特色培育项目,促进我区优质教育群体的发展提升。
1987年,淮安区体育工作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首批“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 1990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十佳标杆县”,时任体育工作分管副市长范学恕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受时任国务委员李铁映接见。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淮安区培养、输送的篮球国手孙凤武、围棋九段邵震中、摔跤国手闵永健是当时全国体育爱好者耳熟能详的体育名将。进入21世纪淮安区培养了吴崇魁、刁琳宇、刘欢缘、孙凌静、万文杰、张猛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年轻运动健将,淮安区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分别命名为“2009—2012年度”和“2013—2016年度”两个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近年来,淮安区群众体育工作成绩显著,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优化体育健身设施建设。2017年完成全区“十分钟健身圈”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3908件健身器材的安装,并每年逐步更换老旧破损健身器材。全区共有体育公园37座,健身步道142.4公里,社会体育指导员4107人,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4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80人。群众体育赛事精彩纷呈,每年持续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等赛事,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年均120场以上。2023年淮安区共有121个体育社会组织,实现2A级社团和5个体育社团镇街全覆盖。2023年新增体彩销售点23家,实现体彩销售站点城乡一体化、全覆盖,全年实现销售额1.87亿元,创我区历史新高。在2023年的全省县级体育重点工作督查中位列全省第十七名,淮安第一名,苏北第二名;荣获淮安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以及体育竞赛、体育产业、体育彩票、全民健身4个单项工作先进单位。
下一步,淮安区教育体育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质均衡为目标,乘势而上,砥砺奋进,深入实施教体综合改革,多策并举全面构建高质量教体体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制作:丁佳涵
审校:王晓冲
审核:龚 昕
总编审:朱天羽
制作单位:淮安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