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断升级。
“民有所思,我有所动;民有所愿,我有所为。”一直以来,濮阳市委、市政府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办理民生实事的进程中,濮阳市各级各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加大办理力度,努力在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难心事上下功夫,让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暖心大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近年来,我市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2024年,我市将市县城区学校、乡村寄宿制学校的新建、改扩建项目作为民生实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持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力以赴把每一所学校办好,为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经开区第七初级中学。
粉刷墙壁、铺设电线、清理瓷砖……2024年12月23日,在经开区第七初级中学南教学楼拆除重建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着室内装潢作业。“因为这是给孩子使用的,在施工的工艺、材料及质量方面,我们都要严格把关。”经开区第七初级中学副校长谢启冲说,“现在教学楼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饰装修施工,近期就能全部竣工。”
经开区第七初级中学现有16个教室,16个教学班。因教室紧张,只能达到学生学习的基本条件,无法满足独立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性教室的需求。虽然困难,但是学生的实验课还要上,唯一办法就是调整课程表。比如,在实验室日常上课的学生,如果其他班需要上实验课,这个班的学生就被安排上体育课。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全校学生的需求。
此次该学校新建成的南教学楼,总投资530万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建成后,新教学楼将有45个教室,为学校新增900个学位。“新教学楼建成后,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教室。”谢启冲说,“同时,我们会把之前的教室细化为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让我们的孩子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濮阳县胡状镇岗上中心小学校园。
另一边,濮阳县胡状镇岗上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新建项目已完工。走进新的宿舍楼,冬日的暖阳透过玻璃投射到房间里,很温暖。
“现在虽然完工了,但还在通风阶段,新的宿舍楼建好以后,可以让有住宿需求的学生住校,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我们也将继续秉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理念,继续为周围的群众服务。”胡状镇岗上中心小学教务主任康俊波表示。
胡状镇岗上中心小学现有学生140人。新的宿舍楼建成后,胡状镇小学的招生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家庭住址在106国道以西的胡状镇适龄儿童均可到该中心小学上学,同时解除了家长不方便接送的困扰。
濮阳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胡状镇岗上中心小学新建宿舍楼项目是为了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等问题。按照“就近就便服从就优”的原则,我市重点对寄宿制学校实施新建、改扩建,实现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除了经开区第七初级中学南教学楼拆除重建项目和濮阳县胡状镇岗上中心小学新建宿舍楼项目,我市还同步推进了南乐县仓颉学校教学楼建设项目、市油田第二高级中学教学实验综合楼项目等5个市县城区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濮阳县海通乡团堽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项目、清丰县韩村镇初级中学学生宿舍项目和范县张庄镇崔楼小学宿舍楼及餐厅项目等3个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龙都高级中学宽敞明亮的会议室。
为确保学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整体联动,合力攻坚克难,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建立“联审联批”工作机制,为项目建设开通“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为了规范操作学校建设项目各个环节,按照上级有关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规定,我市严格落实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合同制等制度,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严格执行挂牌上岗制,确保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可检查、可监控、可考核。采取“周调度、月报告、季督导、半年通报”及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工作提醒函的方式,切实督促各县区推进项目实施。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督查部门的作用,市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每年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并对各县区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实地抽查,对进展较慢的县区下发专项督办函,并根据进展情况和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全市通报排名。
本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截至目前,2024年教育系统市重点民生实事推动基础教育提质扩容事项的两类10个建设项目均已完工。“这些项目投入使用后,将新增学位1.35万个。届时,我市教育资源将大大增加,进一步满足我市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管淑颖 通讯员 李晖 谷植恒/文
记者 僧少琴 /图
声明:“濮阳发布”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编辑:张丽芳
初审:段利梅
终审:王同录
法律顾问:李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