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连南“挨汪嘟”丨跟着《瑶族舞曲》去旅行系列活动

民生   2024-11-16 16:51   广东  

身着盛装,肩挎长鼓,或跳跃,或旋转,动作刚劲有力……2024·中国南方民间说唱交流展演暨第十四届广东(清远连南)“盘王节·耍歌堂”瑶族文化艺术活动来临,粗犷古朴的连南瑶族长鼓舞频频亮相各个活动现场,成为展现瑶族文化的聚焦点之一。

长鼓舞是连南瑶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表演活动,于瑶族祖先在隋唐时期迁徙到连南时一同传入,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长鼓,瑶语叫“汪嘟”,跳长鼓舞则叫“挨汪嘟”,属广场性的喜庆舞蹈。每逢春节、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六等传统节日及“耍歌堂”,瑶族群众必聚集到村前的旷场或收割后的田野,吹响牛角、敲起铜锣,击鼓而舞、以庆节日。

在连南瑶族的历史长河中,长鼓舞是其历史文化传承的关键,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及艺术特点,被誉为瑶族千百年文化艺术和民俗生活的“活化石”。

动作粗犷、刚劲有力的瑶族长鼓舞。黄津 摄

历史·流传千年的节庆活动

长鼓舞是连南排瑶传统的民间舞蹈,以使用大长鼓(相对于花鼓而言)跳舞而得名。长鼓舞是排瑶祖先迁徙到连南时一同传入的。相传隋唐期间,连南排瑶从湖南洞庭湖一带迁移到连南旺埂(黄埂)定居后,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据《广东瑶族历史资料》上册所引清代姚柬之《连山绥猺厅志》风俗篇记载:广东初无瑶,宋绍兴(1131—1162)中,有连州人廖姓者,在广西提刑,归,携瑶仆十余人,散居油岭,横坑间,椎结,男穿耳带环,以五色绿珠鸡饰髻;女袒胸,戴白垫角巾者曰带排瑶,以三角薄板系髻上者曰带板瑶,髻上带长筓一枝者曰带箭瑶……排瑶最大。

当时,这里的排瑶已有三月三日赛饭食神、六月六日赛土神和十月十六日名曰“散地节”等风俗。清代李来章所撰的《八排瑶风土记》有着这样的描述:“正月初一,鸡鸣,先击米箕,后击锣鼓,放铳吹牛角……元宵击锣挝长鼓,跳跃作态……”

后来,长鼓舞因耍歌堂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而受到牵连,长鼓被毁,长鼓舞一直没人再跳。长鼓舞因为没有以文字或音像的形式进行记载,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淡忘、消失,仅有部分靠一些老艺人的记忆才能勉强整理挖掘出来。

1990年,连南瑶族自治县宣传、文化部门成立“耍歌堂·盘王节”活动领导小组,对耍歌堂文化遗产的承传进行了专门的保护、挖掘及宣传推广工作,并在油岭排、军寮排协助举办民间耍歌堂活动。以后,文化部门加大了长鼓舞的抢救和保护力度,每年都在油岭村聘请老艺人举办长鼓舞培训班,培养出一批民间长鼓舞艺人,为以后的对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是最近5年来,连南至少培养了2万多名学生和群众学习长鼓舞。该县将瑶族长鼓舞列入中小学校的“民族传承课”,由国家、省、市、县等各级别非遗传承人进行手把手授课,让长鼓舞的技艺得到较好传承。

连南将瑶族长鼓舞列入中小学校的“民族传承课”,近5年来培养了2万多名学生和群众学习长鼓舞。黄津 摄

瑶族长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赖文锋 摄

2000年,连南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瑶族长鼓舞)之乡”。图为连南县城的长鼓雕塑。曾亮超 摄

1996年,长鼓舞应邀在新加坡表演,实现了对境外文化交流“零的突破”。演出期间,还在新加坡国家电视台的“早安你好”专题栏目中向广大电视观众作瑶族长鼓示范采访直播。

1997年,油岭村被原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瑶族长鼓舞)之乡”,2000年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瑶族长鼓舞)之乡”。《瑶族长鼓》获得在贵州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金奖。

传说·舞长鼓夫妻飞天团聚

在百里瑶山,流传着一个关于长鼓舞的美丽爱情神话故事。

相传在古代,排瑶有个勤劳英俊的青年叫唐冬比。他是一个孤儿,在山上结庐而居,日出而作,靠砍柴为生。他还练得一手好箭法,偶尔打猎帮补生活。

长鼓舞被誉为瑶族千百年文化艺术和民俗生活的“活化石”。黄津 摄

一天,他上山打猎时,听到林中传来女子的惊呼声。唐冬比寻声赶去,却见一条巨大的蛇卷住一名女子正欲张口吞咬,情况危急。唐冬比立即搭箭张弓,连发三箭击退了巨蛇,救下了女子,背至家中疗伤。

该女子自称房沙十三妹,长得清秀脱俗。每天清晨,唐冬比去山上捡摘蘑菇或打猎野兔,为房沙十三妹滋补身子;夜晚,便唱起山歌为她解闷。房沙十三妹的伤很快好了起来。

其实,房沙十三妹是玉皇大帝的女儿,因看见百里瑶山的险峻风光,便下凡游玩,不料遇到一条千年蛇精偷袭,幸得唐冬比及时赶到救助。与唐冬比的几天相处,房沙十三妹对这位善良、热情的瑶族阿贵暗生情愫。不久俩人倾心相爱结为连理。

房沙十三妹偷偷下凡一事很快被玉帝知晓,闻知她还与人间凡夫俗子结为夫妻,更是怒不可遏。玉帝令雷公下凡,逼迫房沙十三妹回天庭。

雷公带着雷鸣闪电和倾盆大雨降临,唐冬比和房沙十三妹唯有凄然分别。临别时,房沙十三妹叮嘱唐冬比:务必赶到南山,砍下琴树制成长鼓,等到十月十六耍歌堂时,打起长鼓即可升天,到时夫妻就可团聚了。

次日,唐冬比谨记妻子言语,历尽艰辛来到南山砍回琴树制成长鼓。到了耍歌堂那天,他打起长鼓,按照去南山砍琴树的艰辛历程,跳出行、跑、跳、蹲、转、翻、腾、越以及砍树、削树枝等动作,跳了三百六十下,便像山鹰一样冲天而起,飞向天庭与妻子团聚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瑶族群众为了纪念唐冬比与房沙十三妹,依照他做的长鼓和跳法,每到农历十月十六耍歌堂就要跳起长鼓舞。“咚啪!咚啪!”激昂的鼓声似乎是人们在呼唤冬比的名字。从此,长鼓舞在连南瑶家世代沿袭流传下来。

人物·鼓王40余年无私授艺

如果说长鼓舞是瑶族文化和民俗的“活化石”,那么唐桥辛二公则是长鼓舞的“活化石”。年逾八旬的唐桥辛二公有着70余年的跳长鼓舞生涯,是连南公认的“鼓王”。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0多年来传授技艺逾1000人。

唐桥辛二公手把手向瑶族小学生传授跳长鼓舞技艺。黄津 摄

唐桥辛二公1941年2月14日出生于连南油岭瑶寨。5年一次的大歌堂(即耍歌堂)、15年一次的小歌堂是寨里最热闹的节庆。

1947年,油岭唐姓举行耍歌堂,6岁的他在歌堂坪上看到父亲与叔伯们跳起粗犷、雄劲的长鼓舞,心中羡慕非常,从此整天缠着父亲要学跳长鼓舞。

几年下来,唐桥辛二公的鼓艺大为增进,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1953年1月25日连山、连南两县合并,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县级),油岭唐氏于当年农历十月十六举行盛大的耍歌堂。因鼓艺出众,时年12岁的唐桥辛二公被挑选入长鼓队伍。

耍歌堂当日,唐桥辛二公穿上盛装,挂上银鼓、银牌,绑上腰裙和脚绑,戴上红头巾,头插五彩纸花和野鸡尾,首次在公众面前跳起长鼓舞。

1964年,23岁的唐桥辛二公作为民族艺人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表演了长鼓舞。此后,唐桥辛二公频频外出表演,获奖无数。《长鼓舞》曾获广东省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二等奖。

而获得“鼓王”称号,一在于他掌握整套动作,更重要的是他40多年来无私的授艺,让长鼓舞得到一代一代的传承。

跳长鼓舞共有36套72节,内容繁复,要完成全部表演需时1天。当时瑶寨农事繁重,能跳完36套72节的人、肯去学习整套动作的人少之又少。唐桥辛二公为了这些技艺能流传下来,跋山涉水虚心向老艺人请教,融会贯通学会了整套动作。

长鼓舞没有文字资料传承,全靠艺人口传心授。作为一个民间艺人,唐桥辛二公深知传承的重要,他把36套72节去繁取精,编制了8套动作(起鼓、起堂、大围、交替、靠背、穿插、四方、围鼓),以便易于学习和推广。

1976年至今,他不计报酬不计成本地在自家办起长鼓舞培训班,并到学校传授,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跳长鼓舞的人员。2005年,广东舞蹈学校邀请唐桥辛二公去广州作辅导,其长鼓舞在2006年参加北京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获得课堂金奖。

如今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天会到学校辅导男女学生跳长鼓舞。“看到他们喜欢学、跳得好,我就开心了。”唐桥辛二公说。

价值·排瑶历史民俗的“活化石”

具有浓郁生活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及艺术特点的长鼓舞,贯穿了连南瑶族的整个历史文化生活。表演者精美手工刺绣的传统服饰、独特的舞蹈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表现内容,充分展现了连南排瑶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形态,是排瑶历史民俗的“活化石”。

长鼓舞属广场性的喜庆舞蹈,原本是男性舞蹈,为了传承和推广,如今男女均可学习、表演。曾亮超 摄

长鼓舞属广场性的喜庆舞蹈,原本是男性舞蹈,为了传承和推广,如今男女均可学习、表演。当地经过调查,目前排瑶长鼓舞主要有南岗的《欢乐长鼓》、油岭的《歌堂长鼓》、大坪的《十二姓鼓》、军寮的《大团圆鼓》、大掌排的《种树鼓》《砍树鼓》、新寨的《斗鸡鼓》等。

长鼓长约三尺,中间小两头大,两边是喇叭状,通常用沙桐木将其中间挖空,两头蒙上羊皮或黄牛皮,然后用麻线拉紧而成。舞蹈时以舞者击鼓的音响节拍作伴奏:右手以五指或掌心拍打鼓头发出“咚”的一声,左手持竹片弹击鼓尾发出“啪”的一声,双手同时拍击鼓面,发出近似“广”的一声。上述三种音响加以变化组合,便组成了《大长鼓舞》的鼓谱,后来该鼓谱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

它有三十六套表演程式,可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群舞表演的人数不限,人数愈多气氛愈热烈。表现的内容为模拟生产、劳动、叙事和表达欢乐情绪,充分体现了连南排瑶人民粗犷豪爽、乐观的性格,以及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与向往,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如大掌排的《种树鼓》《砍树鼓》,它模仿“找地方”“垦土”“植树”“管理”“伐木”等林业生产的全过程。

又如火烧排《十二姓鼓》,描述了古代瑶族十二姓的形成、迁徙及繁衍发展的历史进程。

新寨的《斗鸡鼓》,通过模仿公母鸡相聚的亲昵场面,反映瑶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风俗。

油岭的《歌堂长鼓》,是在耍歌堂时跳的长鼓舞,通过模拟拜祭神明的各种礼仪,反映排瑶在生产力低下的岁月里,为摆脱困境,追求幸福,祈求神灵庇佑的虔诚心理。

南岗村的《欢乐长鼓》,是南岗排瑶族每三五年集中起来举行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活动时跳的长鼓舞,表达了排瑶人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荣耀·成为对外文化交流名片

近年连南对瑶族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瑶族文化成为当地旅游的金字名片。

特别是经过挖掘、传承和推介,连南瑶族“长鼓舞”于2008年5月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后于2010年赴上海参加世博会广东周和广州亚运会演出。

连南瑶族“长鼓舞”成为对外文化交流名片。黄津 摄

而近年来,连南瑶族“长鼓舞”频频出国献演,成为我省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大亮点。2011年7月21日,第四届索菲亚民俗文化艺术节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正式开幕,其间由连南民族歌舞团表演的长鼓舞,其刚劲有力、粗犷豪迈的动作,展示了连南瑶族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后,连南瑶族“长鼓舞”于2012年春节随广东艺术团到法国留尼旺参加“欢乐春节”演出,受到国际友人好评。


来源:南方+  黄津

通讯员:刘蔓婷

责编:丘志高

编审:黄文瑾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新闻
连南发布 liannanfabu

省地县三级联动,连南配电自动化提速发展步伐

点赞!连南一男子见义勇为获奖励


限时免费停车!连南这些停车场免费开放

连南发布
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处粤西北部,世界唯一的排瑶聚居地,世界经典乐曲《瑶族舞曲》的故乡,至今仍保留着浓郁的瑶族风情和古朴的客家文化。连南发布是集自治县社会、经济、文化、旅游、生态等于一体的公众平台,通过它可了解连南的风土人情、美景美食和最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