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临门!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等期刊,祝贺!中国农科院李广存研究员牵头国自然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获批立项,国自然面上立项

学术   2024-11-16 13:20   北京  
祝贺!中国农科院李广存研究员牵头国自然国际合作重点项目获批立项国自然面上立项!双喜临门!


2024年11月14日,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广存研究员领衔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马铃薯野生种晚疫病广谱抗性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立项批准,直接经费200万元。这是李广存研究员继主持完成上一个国际合作基金项目“马铃薯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区段解析与优异种质发掘”(31561143006,2016-2020)之后的又一个国际合作基金重点项目。该项目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下属的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合作开展研究。此外,李广存研究员2024年还获批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ScZFP1与ScGolS1共调控马铃薯耐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李广存研究员团队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合作者进行学术交流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和第一大粮菜兼用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7,200万亩,产量约9,500万吨,均居世界首位。由致病疫霉引起的晚疫病是世界范围内马铃薯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短期内可造成马铃薯地上部全部毁灭,受侵染块茎也会腐烂丧失食用价值。全球每年因晚疫病造成经济损失达67亿美元,我国每年因晚疫病造成的马铃薯减产约10%~15%,经济损失高达20亿美元。该项目主要围绕寄主和病原两方面开展研究,挖掘马铃薯野生种中的广谱抗性基因和致病疫霉病原菌中的无毒基因,研究其互作调控,并创新种质,为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优异亲本,也为晚疫病绿色持久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李广存研究员与英国詹姆斯·赫顿研究所马铃薯遗传学研究部主任Ingo Hein开展学术交流

据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资助科学技术人员立足国际科技前沿,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本着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实质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以提高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


李广存研究员个人简介
       1972年7月生,山东省菏泽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型领军人才”。1995年获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山东大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农科院博士学位。1995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工作,2015年1月被人才引进至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现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和课题组长、农业农村部薯类作物生物学和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国家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生物技术学部部长、中国农科院园艺学科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从事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筛选评价、新种质创制和分子育种工作,并在马铃薯新种质创制、基因组学、重要性状遗传解析与基因挖掘、马铃薯与病原分子互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Nature、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中国农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



植物微生物最前线
报道植物和微生物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