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光明“有喜巳”!

政务   2025-01-29 09:48   广东  





去岁千般皆如愿

今年万事定称心




农历新年到,春的气息,年的韵味,洋溢在虹桥公园迎新春艺术展里,等你来接好运,走虹桥行鸿运;弥漫在科学公园北翼“喜巳连连”原创IP里,等你来登高迎新,接福许愿;满溢在欢乐田园千亩油菜花海里,等你共赴春日盛宴,赏大地如画……




新的一年
来光明,过大年
科学光明,喜巳连连




科学光明创新发展
新引擎动力十足


1月15日,光明区二届三次党代会,“一城三区”新定位跃然而出。新时期,新定位,标志着光明国家战略地位的进一步凸显、湾区核心引擎作用的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能级的进一步提升。


“一城三区”,即是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为重要基础,以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建设为重要使命,以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建设为重要支撑,加快建设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新定位带来新期待。光明区将努力成为全市乃至大湾区范围内的创新资源首选地、必选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成为光明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光明区将努力打造最具吸引力的人才向往之地、最具创造力的人才用武之地、最具想象力的人才圆梦之地。


在重大设施建设运营上,将推进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设施高水平开放共享,推动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点亮,为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源头创新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硬件平台支撑。


在高水平实验室体系构建上,支持深圳湾实验室、光明实验室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产出更多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加快筹建定量合成生物学等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光明布局分中心或转化基地,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上,推动中山大学·深圳、深圳理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形式,围绕重点产业构建产教融合创新生态,与科技领军企业共建创新中心,围绕关键共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开展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力争创造出更多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成果。



新的一年,光明区在打造新质生产力试验示范区先行地上有这些新看点:聚焦新型显示、储能材料、创新药等行业发展新动态、技术发展新趋势,发挥龙头领军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布局OLED、手术机器人、固态电池等新技术、新产品、新产能,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等优势产业“二次创业”。


依托超智一体独特算力优势,抢抓人工智能产业风口,重点聚焦智算、垂类大模型、具身智能等潜力赛道,算力赋能、开放场景、培育生态。



抢抓低空经济产业风口,从体系安全高度打造低空经济运行实验区,推动低空数字靶场、风洞等基础设施建设,产出低空安全体系标准,培育发展适航审定、低空飞服、eVTOL等新兴产业,同步切入低空应急救援、低空物流等相对成熟赛道。


加快未来产业成形成势。依托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等设施平台,打造四链深度融合发展新范式,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力争合成生物、脑科学产业估值超500亿元。





四大城市IP出圈
重塑光明新形象


2025年11月,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深圳盛大召开。这将是一场“高新科技+顶尖竞技+特色文化”的青春盛会。光明作为分赛区,承接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5个体育场馆建设,举办足球、马术、自行车等3大体育赛事


位于光明区的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将成为十五运会足球赛事的核心舞台,该基地占地约19.7万平方米,集“训、科、医、教、服”于一体,配备了10000个观众席的专业足球场等多项设施。在自行车项目上,光明具有先发优势,正在搭建逾200公里特色骑行体系,从赛事、场地、组织到产业链完善,“骑行光明”名片愈加响亮。


同时,正在加快建设的国际马术中心等现代化标准化场馆,将成为光明的崭新名片,专业化重量级的赛事将为光明吸引源源不断的关注和人气,光明走向全国、连接世界将拥有新的窗口。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坚持以赛兴体、以赛塑城,光明区将高标准推进全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和城区综合配套提升,以赛事为契机主动开展城市营销,大力链接各方资源,发展“体育+”经济,让光明因赛而美、因赛而兴,努力打造运动之城、活力之城的新IP。


近期召开的光明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透露,将着力打造光明科学城文化IP矩阵,擦亮光明科学IP、“科技+文化”IP、文商旅科融合IP、运动之城和活力之城IP等四大城市IP,彰显光明文化内涵。



擦亮光明科学IP,将从加快建设国际化一流科创城区入手,支持国际顶尖高校、海外研究机构和跨国公司在光明设立实验室、创新中心、孵化载体。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发起或参与合成细胞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加快建设环中山大学人才街区等国际化街区,持续优化国际化工作生活环境。高水平举办光明科学城论坛,办好深圳医学科学院SMART Symposium、工程生物创新大会等活动,努力在与世界“零距离”相拥中扩大光明科学城影响力。


谋划顶级“科技+文化”IP,强化科学城文化滋养,实施更多聚合科学元素、国际元素的文化活动,塑造独具科学魅力的城市品格。



培育文商旅科融合IP,扩大外来消费增量。以深圳市科学技术馆开馆、第十五届全运会举办为契机,贯通科学公园、凤凰城商圈、光明云谷、都市田园等活力片区,开发迳口古村、公明墟、玉律温泉等特色资源,打造研学、赛事、演艺、文化、商务、康养“+旅游”消费IP矩阵,让光明成为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


打造魅力消费集聚区。聚焦建设高品质城市商圈,提升本地消费活力。构建“2+37”商业布局,加快打造东部凤凰城、西部红花山两大超级商圈和37个便民生活圈,引进大型引领性商业项目、知名连锁品牌,大力发展首发、首店、首秀、首展,充分激发140万光明人口的消费活力,提振本地消费市场。






路通人通商务通
奔赴光明成新热潮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在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里,老百姓都期待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有盼头。而老百姓的这张幸福清单里,交通、教育、医疗、住房等均在列。


今年年底前,轨道6号线支线二期和13号线二期(北延)有望相继建成通车,届时全区地铁总里程将翻一番、增至47.5公里,光明将正式进入“三地铁时代”。


届时,光明科学城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西丽高铁新城、深圳高新科技园、深圳湾口岸等重点区域连接更加紧密,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各类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来往光明的人流物流更加顺畅频繁,在光明创新创业、投资兴业、安家置业将成为新热潮。



光明将抢抓地铁开通带来的新变化新机遇,进一步强化区域联动合作,加快沿线重点片区开发,织密地铁最后一公里接驳网络,打造地铁沿线发展活力带,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能。


同时,推动29号线北延段、18号线纳入深圳市轨道五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推动光明城站增加福田、香港往返班次。推动光明科学城至松山湖科学城通道(深圳段)、外环高速白花立交启动建设,加快推进龙大市政化改造,推动东明大道西延段规划调整。统筹全区产业布局、生活组团、生态空间高效连接需求,谋划推进20条以上道路建设。实施交通综合整治,着力解决机动车停车难、电动自行车乱停放等痛点,提升交通出行秩序。



除了交通有重磅利好之外,新的一年,在一流教育强区建设上,将实施光明领航学校培育计划,打造以综合引领和特色发展为双驱动的领航学校体系。同时,构建学前教育“集团+学区”治理体系,推动公办中小学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动学位扩容提质,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9万座。


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上,推进深圳国际医学城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等重大医疗卫生项目,争取引进1家外资医院,支持区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水平登峰计划。支持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打造大湾区中医医疗中心,支持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建设中药材战略储备库,打造大湾区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新引擎。深入实施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覆盖居民超60万人。


在绿色化生态城区建设上,构建疏密有致、山水共融的田园都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光明。实施“山水连城”计划,实现公园、绿地、河流、湖泊、农田等生态空间无界联通,新建郊野径、骑行径、漫步径35公里,加速贯通百里山环、茅洲碧脉,构建全域公园体系,打造“田园上的科学城”,让城市在自然中生长,让自然在城市中延伸。



岁初春喜,新的一年

祝愿奔赴“一城三区”新征程的光明

华章日新


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光明网 光明融媒

编辑:麦泳妤

校审:靳峰 陈圆圆 林秋颖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END


推荐阅读

① 稳中有进!2024年光明区经济数据公布!


 光明年,Chill有Fun!


 欢欢喜喜过大年!“光明欢迎您”表情包第二季除夕上新!

深圳光明
科学之城,创享光明。光明区权威信息发布平台,尽在深圳光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