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日报两会特刊丨温州市人力社保局:打造职业友好之城 引得凤凰筑巢来栖

政务   2025-01-21 18:33   浙江  

完善职业生涯全周期服务

加快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步伐

温州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雷 


2025 年是温州“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也是实现“双万”城市目标、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的决胜之年。市人力社保局将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全力构建“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人才生态,以高质量人力资源为引擎,为我市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全力冲刺“双万”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提供更强动力支撑。

以更立体的引才矩阵,推动“人才荟萃”。坚持政企携手、市县联动、外赴内招、线上线下“一体引才”,持续发出“全国巡回引才专列”,不断拓展引才版图,探索“一校一码”云端引才、“一县一业”产业引才,提升招才质效。推进人力资源大市场建设,推动瑞安、鹿城、龙湾、乐清四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扩容提质,带动行业整体跃升,深化人力资源经理人队伍建设暨素养提升行动,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红利。大力开展博士后工作站建站工作,充分发挥优秀硕博人才招引等平台作用,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聚途径。深化引育创新,持续迭代“5+5+N”产业引才地图,结合重点产业需求动态录入匹配高校及优势专业,助力人岗适配、精准引才。

以更多元的培育路径,力促“人尽其才”。多形式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拓展“技能夜校”“30 分钟技能培训圈”覆盖范围,建优一批技能培训机构,举办“瓯越名匠”系列技能竞赛,围绕电气、鞋服、泵阀、汽摩配、智能装备、数字信息等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建设“一县一产业学院”,构建学员培训“点单”、人社部门“派单”、培训机构“接单”、企业岗位“订单”全链生态,引导“学技成长”“赛事成长”“岗位成长”“聚团成长”,培育更多“大师工匠”。大力提升技工教育发展水平,推进温州技师学院扩容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畅通人才发展通道,深化“问企识才”机制改革,有序授权民营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赋予人才评价“一试双证”改革更深内涵,加快完善与技能水平相适应的待遇政策体系,加速人才成长成才。

以更有力的服务保障,护航“人人乐业”。用好用足社保降费、稳岗返还等政策,助力市场主体开发更多岗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纵深推进“就业强基行动”,将就业公共服务延伸至家门口、厂门口,打响“创业奋斗,就在温州”服务品牌。深化“青创强城”行动,加强人才服务专区建设,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市集、创业夜校、创业沙龙等活动,搭建更多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全周期“陪跑”服务。持续深化新业态劳动争议处置改革,打造“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联盟”“新业友好学院”等服务载体,维护新业态从业者合法权益。推进劳动用工体检、基层劳动关系服务站建设,加强欠薪隐患排查,扩大“一企一策”工伤预防试点范围,全方位保障劳动者权益。

温州市人力社保局

对城市而言,青年代表着未来,人才是发展关键。一座城市的生机与潜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其对青年及人才的吸引力。如何踏准时代发展鼓点,以最强引力广纳天下英才,实现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如何帮助青年更好地在温州立住脚、安下心、扎住根、圆得梦?温州,正以“职业友好型城市”生动实践,全力建设从业者向往之地、圆梦之城、心安之所,为城市发展汇聚起源源不断的人才力量。

打造“人才洼地”

青年英才加速汇聚温州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城市发展中,引才能力决定发展速度,留才能力决定发展高度。近年来,市人力社保局充分发挥政策、环境、机制优势,通过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行动计划”,举办“千企万岗助强城”专项行动,精心谋划推出“职业友好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加快构建创业、安居等“十大场景”,全面完善就业创业、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生活服务等配套支持体系,积极降低人才流入门槛、减少人才流动成本、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招引洼地,以“水流汇聚”之势,全力构建海纳百川、广聚贤才的人才生态系统,不断提升温州对各类人才的吸附力,掀起人才引聚温州新热潮。

坚持“请进来”了解——通过举办高校学子温州行,诚邀全球优秀高校学子代表来温进企“,点对点”“面对面”参观体验、考察实习,沉浸式体验温州城市人文魅力、企业生产环境以及各类高能级平台实力,让更多学子更真切地了解温州,激发留温就业创业热情。活动连续举办5年来,每年都有近60%的人才选择留在温州创业。

坚持“走出去”引才——2024 年 11月,温州全国巡回引才专列驶入贵阳,一场“新质动能”专场招聘会精准对接校企,为满足“5+5+N”重点产业和“一港五谷”高能级平台建设人才需求,温州一年间开了1068场引才招聘会,足迹踏过上海、湖南、河南、江西、黑龙江等地,去年首次拓展至南平、抚州等地,进一步辐射浙南闽北赣东,全市新增大学生人才12.6万人。

发挥“市场化”力量——以人力资源大市场建设为牵引,率全省之先出台建设标准,加快公共人力资源服务规范化进程,不断做优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推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乐清智能电气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开园,首届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会顺利举办,首部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发布……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满足了企业各类人才需求,也为人才提供了更多样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坚持“留下来”策略——在温高校大学生留温促进行动、在温重庆籍大学生温州行活动……一场场有声有色的“留温”活动,促成在温高校与高能级平台、孵化器、异地商会协同合作,将实践、实习、就业机会送入校园,也精准增强了预就业学生与需求端单位的畅通度、匹配度、黏合度,成功带动众多学子成为温州并肩同行的“城市发展合伙人”。

此外,市人力社保局还紧盯全市 13条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布“5+5+N”产业引才地图,入库全国281所高校、441个优势特色专业,助力重点产业企业精准便捷引才,进一步推动人才汇聚温州。


打造“发展高地”

人才成长体系不断优化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人才培育,过去一年,市人力社保局聚焦青年人成长全过程,联动部门、属地、院校、企业等各方力量,持续打造立体式技能培训矩阵,不断健全劳动者全周期培育体系,努力打破从业者发展瓶颈阻碍。也由此,打造了一支“快成长、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新质”人才活力竞相奔涌。

抓实“技能培训”。2024年,温州“技能夜校”既开创了全省之先河,也在市内全域掀起了一股“夜校热潮”。平阳县“万洋众创城技能夜校”贴心地把技能培训送到厂门口,让企业职工工作之余能就近便捷提升技能;瓯海区“菁英夜校”为创业青年充电蓄能;鹿城区“青鹿夜校”打造线上“工匠在线学堂”,让学员随时随地能学技能……这些丰富的“夜校”场景,都是温州人社部门积极探索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生动写照。

为了让技能培训更好满足劳动者需求,人社部门深入打造“30分钟技能培训圈”,去年,全市共开设各类夜校培训班507个、吸引了1.4万人参训,职业技能培训惠及14万人次。此外,通过82场“瓯越名匠”职业技能大赛,引领 1 万名劳动者在技能比武练兵中提升了能力。同时,聚焦乐清智能电器、龙港印刷机、瓯海眼镜产业等县域支柱产业,加大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助力人才更快速地聚团成长。

深化“问企识才”。去年以来,市人力社保局紧密贴合行业特点与人才职业属性,深入推进“问企识才”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授权正泰电器、瑞立集团、泰昌集团等3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中级职称自主评审工作试点,拓展新增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3个职称社会化评审专业,通过向用人主体放权赋能,为人才“松绑”,为我市民营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全程“陪跑创业”。“千师百团”313名创业导师,10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32 家创业街区,“616”家福市集活动,“818”创业市集活动,30 场创业创新大赛,3.1 亿元创业担保贷款……一组组数字、一场场活动,其背后,是温州聚焦高校毕业生、新温州人等六类重点青创群体,创新推出的“青创强城”行动方案。通过激发青年创业灵感,帮助提高创业能力,架好创业资源对接桥梁,筑起创业伙伴交流平台,以观念创新、政策创先、机制创活、平台创特、服务创优,积极助力青年圆梦出彩。温州的“创业友好”,除了“扶上马”,更“送一程”“陪全程”。


打造“乐业福地”

权益保障服务持续加强

房子、车子、孩子、本子、票子,一直以来都是广大人才重点关注的实际问题,深深关系到人才的留用质效。为了解决好广大人才的后顾之忧,市人力社保局在薪酬、社保、劳动权益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构建愿来愿留、公平公正、乐活乐享的城市环境,将温州打造成让人才安心生活、梦想绽放的乐业福地。

2024 年,温州开发“智慧赋新·阳光维权”劳动争议数字化维权平台,劳动者手机扫码即可在线发起争议维权、申请法律援助、查看政策指引、获取AI咨询解答,为一站式新业态劳动争议处置机制改革赋能。人社部门联动法院、司法、总工会等单位,通过分流过滤,将劳动争议调处向行业、网点等关口前移,探索“引调援裁诉执”六位一体处置机制,并试点建立新业态劳动争议线下调解中心,打造“大调解”格局。一年来,试点解决争议案件200多件,调解成功率超70%,整体效率提升 30%,纠纷化解成效显著。此外,通过系统谋划建成“打、防、宣、建、控”工伤预防品牌,创新推出“一企一策”工伤精准治理服务,持续做好工伤保险参保规范工作,严查应保未保、应保少保线索,不断织密织牢工伤防护网,切实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过去一年,市人力社保局还坚持强化系统集成,全面提升人才与就业服务水平。在人才服务方面,以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人才服务专区建设,整合人才招引、就业指导、创业支持等40项增值化服务事项,精心构建“一个指引、七个找”体系,成功将“多头找人”变为“一站办结”,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与人才满意度。

在就业服务领域,深入实施“就业强基”行动,全市已建成基层就业服务站点453个,打造了如龙湾区星海街道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洞头区“城市岛屿”等特色就业服务载体,“青鹿 House”“青鹿人才市集”等人才集聚新地标,瓯海“学社里”“瓯越好工作”等智慧就业平台。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就业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更多劳动者享受到更便捷优质的就业服务。

来源:温州日报

温州市人力社保局
关注温州市人力社保局微信公众平台,即可收到各类人力、社保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