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艺融合助力城市人文建设,上海科创·艺术与城市学术节举办

政务   2024-11-22 08:48   上海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与艺术共荣相生,二者已然成为促进城市更新发展的新兴力量,特别是在城市人文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前,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办的“上海科创·艺术与城市学术节暨上海美术学院“元·学”学术季(第三季)”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



本次学术节以“未来对话”为主题,由一场高峰论坛及多场讲座、艺术工作坊和校企活动所组成,围绕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视野下的视觉艺术新趋势,打造兼具科创、艺术与城市元素的多元价值融合的思想平台,共同为上海城市发展出谋划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在上图东馆举行的高峰论坛,以“变相与相变 —— 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融合视野下的新艺术趋势”为主题。“变相”一词出自《坛经·行由品》,本义指依照文本作画,形式改变而内涵未变;“相变”一词广泛应用于现代物理学,指物质在外部连续变化的条件下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论坛邀请了来自欧、亚、非各国的专家、学者与艺术家,就传统文化、数字艺术、当代艺术研究、AI艺术、非遗传承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视觉艺术的“变相”与“相变”。


论坛上半场主题为“科艺融合下的视觉表现新探索”。概念设计艺术家与资深技术美术胡特以作品《维摩诘经变》为例,揭示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数字艺术实践中重焕生机。南非金山大学艺术学院院长René Alicia Smith介绍了非洲的“数字创新节”,强调技术创新的成功还需要实践的土壤,要在本土文化实践和创意产业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上半场的对谈环节,HOW昊美术馆执行馆长、策展人王凯梅介绍了昊美术馆最新推出的多媒体艺术展览“未来生命档案”,以主打AI的方式探索先锋艺术表现。上海美术学院教授蒋飞表示,在如今的空间计算时代,虚拟项目有助于交互体验,数字技术能够赋能文博文旅行业。艺术史学者、策展人李龙雨讲述了生活、技术与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要将技术人格化才有可能使其递进为艺术表达。



论坛下半场关注“传统文化的视觉转移与创新表达”。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唐克扬认为绝大多数艺术都是“空间中的艺术”,不同的空间可以生成不同的图像故事,某种意义上是空间在决定故事的走向。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专业教授Pietro Alex Marra分享了自己在AI艺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下半场的对谈环节,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旸介绍了丝绸的视觉形意。英国赫尔大学沉浸式设计教授、博士生导师江洋介绍了沉浸式现实和拓展式现实的时尚行业案例应用。



随着学术节的开幕,上海大学延长校区美院大楼的数字艺术与技术实验室,同步开展《沉浸式时尚》《Shader在动画和特效领域的运用》两场工作坊。参与者不仅有上海大学本校学生,还吸引了伦敦艺术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多所院校的学生参加。


据悉,本届学术节后续还将开展系列校企活动、创作工作坊等,通过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共同培养艺术产业创新型人才,注重推动具体合作项目的实施,提升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实际效果。


文字:曹之光

供图:上海美术学院

编辑:王雨濛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浦东发布
生活在这片开发开放的热土,与浦东共成长。我们为您提供引领区的重要动态、新鲜资讯、便民服务信息,欢迎关注支持浦东发布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