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
有两个不同时代的“天才人物”可以佐证。
从小就出众,只是到了13岁时达到了广为人知的阶段性成就: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13岁时以602分的高分考上了重点大学,是湖南有名的“小天才”;1997年出生的樊振东,13岁时在中国乒坛展露头角,被专业人士称为“小神童”。
对于这两个天赋异禀的少年来说,
17岁他们又走上了人生的另一个台阶:
17岁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录取硕博连读;17岁的樊振东已经取得重大赛事的单打冠军,成长为国际乒坛冉冉升起的球星。
然而这两个天才式人物后来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路:魏永康因无生活自理能力等原因被中科院劝退;樊振东在乒乓这一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中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外国高手打不穿的“中国之壁”。
决定这两个不同领域天才人生走向的,除了各种看得见的家庭、环境、教育等不同因素外,还有一个基本能力的差异:有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会不会做家务。
点击收听心传小电台↓
本期广州日报心传星愿专栏,以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就司空见惯但又至关重要的“家务”话题,与栏目特邀专家一起,进行多角度的探讨。
个人的饮食起居洒扫,部分也归属于家务。而做家务看起来是一件很小的事,实际上对人的生活影响很大。
生于1983年的魏永康曾经是著名神童,4岁学完初中课程,13岁考入重点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魏永康连续跳级,是母亲在身后的全力托举。
魏母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理能力和做家务,也就无形中被当成了“下品”。为践行“唯有读书高”这一理念,魏母承担了儿子的所有生活琐事,甚至在儿子读了高中后,为了节省时间让儿子读书,她有时还会喂他吃饭。
生于1997年的樊振东,在照料自己和做家务方面,与魏永康恰好相反。
父母为了让他能入读重点小学,送5岁的他跟着启蒙教练打乒乓球,天赋初露的他,次年得以入读父母心仪的小学。父母为照顾他,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但离上班的地方太远,樊振东每晚7点训练完回家,都只能自己做饭吃,自己照顾自己。一个6岁的孩子,将家务做得井井有条。
右一为童年樊振东。图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家务锻炼出的条理性,也体现在学业和训练中,成绩很好的他,训练日志也写得非常好;11岁被选入“八一”队后,12岁的樊振东写的训练日志,让教练们叹为观止,认为比一般的初级教练都好。而且,由于自理能力强加上刻苦又谦逊,他的人缘也很好,成为了当时“八一”队的团宠。
13岁崭露头角,15岁进入国家一队,17岁成为真正的乒乓名将,樊振东一路开挂,一直到今年在巴黎奥运会夺冠,成就了罕有的“超级大满贯”。
巴黎奥运会中的樊振东。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嘉晖
说回魏永康。当他从中科院“被劝退”后,将他当成一生最大成就的母亲最初不接受这个事实,但后来还是母爱与反思战胜了冲动,她痛定思痛,接儿子回到老家,用了很长时间教他学习煮饭、扫地、洗衣服等家务事。
在学会这些日常事务后,魏永康天性中纯良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他开始协助母亲照顾瘫痪的父亲,耐心细致地分担所有家务,后来重新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工作,结婚生子,成为了妻子心中的好丈夫、两个孩子眼中的好父亲。
魏永康妻子付碧分享的亲子合照。图源:都市快报
尽管没能继续在天赋所在的领域取得更大成绩,学会了做家务的魏永康,也重新拯救了自己。只是很可惜的是,在他38岁的2021年,他因病猝逝,留下了悲伤的亲人们和遗憾的网友们。
“会不会做家务、能不能做家务这件‘小事’,对人的心智成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人的一生心智高度”。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李素磊博士如此说道,“心智,通俗地说就是指看待人和事的态度,由此做出的判断和选择及采取的行为。”
“一个婴儿刚出生,心智模式是空白的,其心智模式的养成主要来自养育者的言传身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养育者对待家务的态度及行为,孩子的学习从模仿开始。养育者对孩子的潜移默化逐步构建孩子的心智模式:思维、认知、情感、行动的底层操作系统。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辈子的行为模式,譬如说,如果父母或其他长辈在孩子小时候常说:啥都别管、去做作业!孩子长期形成的认知就是:做家务是浪费时间、没有用、不值得做的事情”。
“另一种模式则是,父母或家中长辈经常让孩子帮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长期形成的认知是:我能做家务劳动帮助到家里人,我虽然小也是一个有用的人”。
李素磊博士进而言之,心智模型主要分两种:成长型心智模型和防御型心智模型。“如果从小养成成长型心智模型,这个人就是积极、主动、开放、敢于去接受新事物挑战的。如果从小养成防御型心智模型,他就是消极、固化固话、应该化、绝对化的。”
“可以说,对人产生影响的不完全是家务事本身,而是对家务事的看法、态度和认知的心智模型的养成,这可能会影响人的一辈子的行为模式。故而说,‘家务小事’是可能决定人的一生的”。李博士如此做出结论。
如此看来,樊振东在父母智慧有爱的言传身教下,在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教练的正确引领下,一直有着做家务习惯的樊振东养成了“成长型心智模型”,故而外表温和、内心十分自信的他,能在极为激烈的竞技体育领域脱颖而出,在技术上不断升级,在赛场上”解题”能力极强,只要他找到了规律,就可以“以己之长攻彼之短”,逆转取胜和顺利取胜,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巴黎奥运会上,在0:2负于日乒队员张本智和,在暂停时他对教练王皓说的那句“我可以”,震撼也感动了无数人,就是他以强大的专业能力和敏锐的触觉,已经找到了“解题”的方法。取胜,绝非偶然。
樊振东在巴黎奥运会男单比赛中战胜张本智和。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敏
魏永康同样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在少年得志的耀眼光环之下,他猛然坠入谷底,仍可以从一点一滴的家务学起,没有放弃,不仅将瘫痪的父亲照顾得很好,还重新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在少年时代被母亲要求“不要与女同学来往”、也不懂交际的他,也一点一点学会了社交,并成为了其妻与孩子引以为傲的好丈夫好父亲,他所付出的执着努力,不亚于当年13岁考上重点大学。
尽管英年早逝十分遗憾,他仍然是一个两度成功的人,为所有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不要放弃自己,知不足去补足就好,努力总有回报。
在互联网时代,关于家务的相关话题频频上热点。譬如说上月的国庆假期,一位大一女生吐槽放假在农村的父母家煮饭、盼早日归校,此事也上了热点。
网友们的回复很有意思,其中有一个观点是:父母为你做了那么多年的饭,现在他们只是去干农活,你为他们做做饭,也是应有之义。
是的,家务不仅仅是家务。它也可能是我们对家人的爱与回馈。何况,合理调配家务活、坚持做好家务事,于我们个人的心智成长,也大有裨益:做家务可以调节情绪,可以让人更有条理,可以开发人的创造性,等等。
做家务,涉及到时间管理、统筹能力、男女平等、家庭关系等等。让我们每个人,去重视家务劳动,去尊重每一个做家务的人,去合理分配家务并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做好家务小事中日积月累,个人将成为更好的自己;整个家庭的幸福感也会更强。
古人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杀人的不是AI,是背后的人
出品: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
策划:赵素兰
统筹:崔素华、王浩、席乐瑶、张美伦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兰岚
视频:梁意聆、席乐瑶、郭嘉颖、彭文强
音频:廖黎明
部分素材来源:广州日报往期、广州日报视频号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席乐瑶、黄紫玮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